秦文利 智健飛 劉忠寬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河北省肥料技術創新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選用豐產、抗逆性強、抗倒伏、營養豐富、適口性好,適宜在河北省花生產區推廣種植的中早熟飼用黑麥品種。播種時,種子質量應滿足籽粒飽滿、凈度≥90%、發芽率≥80%、種子水分≤12%、其它植物種子數≤1 000 粒/kg、無破損、病變籽粒等條件。
2.1 種子處理
2.1.1 曬種。為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殺菌,播種前應選擇無風、晴朗天氣,將種子在曬墊或水泥地上平攤開晾曬1~2 d,平攤厚度≤10 cm,每天翻動次數2~3次。
2.1.2 拌種與包衣。黑麥分蘗能力強,莖葉繁茂,抗病蟲害能力強,一般情況下不需進行病蟲草害防治。上茬花生地土壤病蟲害較嚴重時,播種前可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①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發生嚴重地塊,選用600 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或用辛硫磷進行拌種。包衣時,用600 g/L 吡蟲啉懸浮液200 ml 兌水2 L 做成種衣劑,用包衣機械將種衣劑均勻包裹在100 kg 的種子表面。拌種時,先將種子攤開,每100 kg 種子用40%辛硫磷乳油250 ml對水10 L 用噴霧器對種子進行噴霧。噴霧過程中要及時攪拌。噴完以后,將種子堆悶4~5 h 后即可播種。因辛硫磷見光分解,應避光施用。辛硫磷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②病害發生嚴重地塊,每100 kg 種子用1.1%戊唑醇300~500 ml+2.2%苯醚甲環唑混劑各400 ml 進行包衣或拌種處理。③土壤病蟲害均較嚴重地塊,每100 kg 種子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0~800 ml+70%噻蟲嗪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20~30 g進行拌種防治。
2.2 造墑。為保證一播全苗,應足墑下種。當0 ~20 cm 沙土土壤含水量<15%、壤土土壤含水量<18%時應造墑播種或播種后立即灌溉。采用壟溝灌溉方式的地塊,每畝灌水30 m3;采用噴灌方式的地塊,播后3~7 d 每畝灌水10 m3。
2.3 施底肥。采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一般肥力地塊,畝干草產量大于800 kg 以上時,每畝耕地施商品有機肥100~200 kg、尿素6~10 kg、磷酸二銨10~18 kg、硫酸鉀8~12 kg[1]。
2.4 整地。花生收獲后及時機械旋耕整地2 遍,深度大于12 cm。耕后耙耱,達到平整、細碎,無明暗坷垃。為打破犁底層、促進根系深扎,提高生物產量,每隔2~3 年采用翻轉犁對土地進行一次深耕翻,深度≥30 cm,然后進行旋耕整地。
3.1 播期。冀中南平原區播期一般不遲于10 月中旬,冀東地區一般不遲于10 月上旬,早播為宜。
3.2 播種方式。一般采用小麥播種機進行條播,播種行距以15~20 cm 為宜。
3.3 播種量。根據土壤肥力、牧草種子純度、發芽率、千粒重、品種分蘗成穗率等因素進行適量播種[2~3]。9 月30 日前每畝播種量為9~13 kg,此后每推遲1 天增加播量0.25 kg。
4.1 出苗—越冬期管理。①查苗補苗。出苗后及時查苗,如發現缺苗斷壟及時補播。②冬灌。為增根分蘗,平穩地溫,防止凍害,培育冬前及春季壯苗,應根據土壤墑情、苗情,適時適量澆好上凍水。一般當5 cm 耕層土壤平均地溫降至5 ℃,平均氣溫降至3 ℃、表土“夜凍晝消”時進行冬灌最宜。冀東地區一般在11 月下旬,冀中南地區從北向南一般從11 月底到12 月上旬冬灌。底墑充足、冬前苗較旺時不用進行冬灌。當沙土0~20 cm 土層土壤含水量<13%,壤土<15%,冬前苗弱、分蘗少時要及時進行冬灌。冬灌禁止大水漫灌,以澆透為準,以水在當天滲透完為宜,畝灌水量40 m3左右,在晴天上午9:00 至下午3:00 冬灌最好。
4.2 返青期管理
4.2.1 灌溉與追肥。為促進春季分蘗,協調田間群體結構,麥苗返青后要根據苗情、土壤墑情及時澆返青水、追肥。每畝灌水量20~40 m3。結合返青水追施尿素10~15 kg/畝。
4.2.2 除草。一般無需除草。如果雜草發生程度大,可及時人工或化學防除雜草。化學防除方法:每畝地用75%巨星干懸浮劑1g 對水40 kg 進行莖葉噴霧或采用50 g/L 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 ml/畝與56%的2 甲4氯鈉可濕性粉劑80 g/畝。
飼用黑麥收獲后,可以制作青飼料、青干草、草產品(草粉、草顆粒、草塊)、青貯料等。不同利用方式的確定取決于黑麥收割時植株含水量。如果飼用黑麥后茬與春播高油酸花生進行輪作復種,則應在4 月30 日前收割,此時飼用黑麥處于揚花期,植株含水量較高,適宜制作青飼料。制作青干草、草產品(草粉、草顆粒、草塊)、青貯料等則需要增加田間晾曬環節。如果飼用黑麥后茬與夏直播高油酸花生進行輪作復種,則可以在5 月10 日后收割,此時植株含水量降低到70%以下,不用進行田間晾曬,可以直接用帶有壓扁功能的收割切碎聯合收割機收割進行青貯[4]。
6.1 青飼料。青飼料(也叫青綠飼料、綠飼料),是指可以用作飼料的植物新鮮莖葉,因富含葉綠素而得名。禾本科牧草青飼料最佳利用期是孕穗期,飼用黑麥在4 月30 日之前收割可用作青飼料。收獲時,選擇能夠完成矮稈作物切割、收集、喂入、切碎、碎草段拋出等作業的青飼料收獲機收獲飼用黑麥。青飼料收獲機在作業時,應配備一臺干凈、無污染的運輸車裝運拋出的青飼料。裝載過化肥、農藥、糞土及其他可能污染飼草料物品的車一定要清洗干凈再運輸青飼料。收獲的黑麥可直接用于飼喂畜禽。青飼料水分含量高,易腐爛,不易久存,收割后應及時飼喂并保證干凈新鮮。青飼料單位重量的營養價值較低,為達到最佳利用效果,飼喂時應搭配其它飼料。
6.2 青干草。牧草收割后經天然或人工干燥可調制成青干草。青干草呈青綠色,具有芳香味,葉片多,質地柔軟,養分全面且含量豐富,適口性好,是草食動物越冬時喜食的優質飼料。因飼用黑麥植株莖稈內有空腔,為加速水分散失,收割時應選用帶壓扁功能的機械。收割后的牧草可通過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調制成含水量為14%~17%的青干草。
6.2.1 自然干燥法。將收割的鮮草就地薄層平鋪晾曬5~7 h,晾曬過程中,適當用散草機散草和翻曬,以加速水分散失。當植株含水量降到38%左右時,為減少養分損失,應將半干青草堆成高1 m 左右、直徑1.5 m 左右的小堆繼續晾曬之全干(植株含水量降至15%以下,需7 d 左右)。后堆垛貯存。堆垛時,為防潮,應選擇在地勢高、干燥、平坦的地方堆垛,垛底需用樹枝、秸稈或石塊墊高18 cm 以上;為散熱,每隔50~60 cm,墊放一層硬秸稈或樹枝;為防雨水浸入,垛頂應呈尖圓形,斜坡角度≧45°。
6.2.2 人工干燥法。收割后,黑麥直接被切成2 ~3 cm 小段,然后噴灑進運輸車,運送并傾倒至烘干設備(氣流管道式或氣流滾筒式烘干設備)入料口,通過履帶將原料送進烘干設備的爐膛內,經過高溫空氣,使牧草迅速脫水,調制成優質青干草。
6.3 草粉、草顆粒、草塊。青干草可進一步調制成草粉、草顆粒、草塊。
6.3.1 草粉加工技術。用飼草粉碎機械將自然晾曬或人工烘干的牧草粉碎后形成粉狀草產品的過程,稱為草粉加工技術。草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消化利用率比干草高,能提高畜禽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力、提高種畜禽繁殖性能,是飼草納入畜禽全價配合飼料的基礎。草粉加工技術主要包括如下技術步驟:①除雜處理:干草運送至草粉生產車間后,先去除捆綁的尼龍繩或定型網,然后進行除雜處理,即干草粉碎前應先去除原料中的雜質,如塑料制品、金屬殘體等,通過履帶送至粉碎機(錘式或筒式)。烘干法調制的干草在烘干設備的出料口直接收集,或直接運送到下一個加工環節。②粉碎、過篩:利用錘式粉碎機將原料進行粉碎,根據草粉原料特性和商品要求進行過篩處理。③稱重、分裝:過篩后的草粉從出料口被風機吸入并吹送至出料管,進入集料筒,再經螺旋運輸機(攪龍)運轉至分裝設備,按商品要求進行稱重、分裝。
注意事項:①攤曬、集隴、撿拾等機械耙齒的離地間隙應控制在15~20 mm,間隙過低,容易使原料帶入土壤,粗灰分增加;間隙過大,牧草丟失嚴重,機械損失增加。②干草撿拾作業最好選用圓捆機械,可以減少打捆過程中干草的損失。撿拾打捆作業應選擇早、晚或夜間進行,此時干草的莖葉會因回潮存在一定韌性。應避開中午,此時天氣干燥,植株干燥易碎,作業時容易使植株莖葉破碎,養分損失嚴重,影響草粉品質。③干草烘干、除雜、粉碎、分裝過程應增加除塵設備,減少粉塵污染,同時給工人配備防塵面罩。④草粉表面積大,存放過程中養分更容易被氧化,造成品質降低,故應隨用(銷售)隨加工,草粉成品庫只作短時存放功能,要求干燥且通風良好。⑤機械作業中,嚴格按照機械安全操作規程作業,防止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整個加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煙火,防止發生火災或爆炸。原料庫、加工車間以及成品庫需合理布置消防設施。
6.3.2 草顆粒加工技術。將草粉或草粉+其他輔料調節至適宜含水量后,通過軋粒機制成的顆粒草產品的加工技術。本技術將飼草制成高密度顆粒,減小飼草體積,降低貯藏過程中的養分損失和運輸成本。主要技術步驟包括:①顆粒原料生產。主要原料為草粉,其生產工藝即為草粉生產工藝。②混合原料。將草粉原料稱重并傳送至原料混合裝置中,根據草顆粒生產配方添加相應比例的輔料,充分攪拌混合均勻,測定混合原料的水分含量,然后拌水至加工要求的含水量,飼用黑麥含水量控制在13% ~ 15%。③造粒成型。將調控好的混合原料傳送至造粒機中(軋粒機),通過滾軸高速碾軋,使原料通過模具形成圓柱,在顆粒長度調節器作用下,將圓柱切割成商品要求長度的草顆粒。④冷卻。通過傳送帶將草顆粒運送至冷卻塔內進行冷卻。⑤過篩。通過傳送帶將冷卻后的草顆粒傳送至震蕩篩中,進行草顆粒篩選,不合格的碎料通過震蕩篩掉落至碎料回收裝置。⑥碎料回收造粒。碎料被收集到回收裝置后,通過攪龍再次被送入造粒裝置,重新造粒。⑦草粉稱重、包裝。過篩后的合格草顆粒經傳送帶運送至分裝設備,按商品要求進行稱重、分裝。⑧貯藏。包裝好的草顆粒入庫貯藏,并做好入庫信息記錄。
注意事項:①在生產過程應增加除塵設備,減少粉塵污染,同時給工人配備防塵面罩。②嚴格控制混合原料的含水量,是控制造粒質量的關鍵。③機械作業中,嚴格按照機械安全操作規程作業,防止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整個加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煙火,防止發生火災或爆炸。原料庫、加工車間以及成品庫合理布置消防設施。成品庫要求干燥且通風良好。
6.3.3 草塊加工技術。通過牧草粉碎機將干燥(自然晾曬或人工烘干)后的飼用黑麥粉碎成段,經壓塊機壓制成高密度草塊的草產品加工工藝。該技術能提高草產品的密度,降低草產品的通透性,使其具有防火、防潮的特點,可降低與氧氣接觸而造成草產品氧化損失,延長飼草貯藏時間。主要技術步驟如下:本技術在揉碎環節之前的加工工藝與草粉加工相同。①揉碎。青干草去除雜質后,輸送到帶揉搓功能的粉碎機,粉碎成長度3~5 cm 的段。②草塊原料處理。揉碎的草料先稱重,然后送入攪拌機內,再根據飼喂動物營養需求添加一定的配料以及適量水(約30%的水),最后攪拌均勻傾倒入壓塊機入料口。③壓塊成型。通過螺旋運輸機(攪龍)將壓塊機入料口的原料均勻送入壓塊機,在強壓作用下,將原料壓制成適當尺寸的草塊。④冷卻。因高壓以及摩擦作用,剛生產出的草塊溫度較高,不適于立即包裝貯藏,需要通過傳送帶將草塊送至冷卻裝置中進行冷卻處理。⑤除塵及碎料回收。攪拌機、草塊出料口以及冷卻設備上均安裝除塵設備,在草塊出料口以及冷卻設備上還要設置碎料回收系統,將碎料以及粉塵與混合原料一起送入壓塊機,再次壓塊,依次循環進行。⑥包裝。冷卻后的草塊根據商品需要以及草塊大小進行包裝。⑦貯藏。包裝完成的商品草塊運送至成品庫,并做好入庫信息登記。
注意事項:①干草烘干、除雜、揉碎、混料、壓塊、冷卻環節增加除塵設備以及碎料回收系統,減少粉塵污染和原料浪費,同時給工人配備防塵面罩。②機械作業中,應嚴格按照機械安全操作規程作業,防止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整個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煙火,防止發生火災或爆炸。
6.4 青貯料。青貯主要有拉伸膜裹包青貯、袋裝青貯和窖貯等三種青貯形式。青貯植株適宜含水量為65%~ 75%,飼用黑麥宜在開花期至乳熟期刈割做青貯。刈割后原料含水量如高于75%,應萎蔫晾曬。晾曬過程中每隔4~5 h 監測1 次含水量。無論哪一種青貯形式,第一步均應采用能夠完成矮稈作物切割、收集、喂入、切碎、碎草段拋出等作業的青飼料收獲機收獲飼用黑麥做青貯原料,然后用運輸車將青貯原料運至打捆包膜青貯一體機里進行拉伸膜裹包青貯,或運至作業場地進行袋裝青貯,或運至青貯窖進行窖貯[5]。
6.4.1 拉伸膜裹包青貯。優點:工藝流程簡單、制作機動靈活、數量可大可小、存放靈活、青貯飼料品質優良、保存期長、浪費少,便于運輸,可以規范化生產,有利于商品化。缺點:設備、技術要求高,拉伸膜成本高。
注意事項:①拉伸膜應具有良好的伸縮和粘附性能(至少55%~70%的拉伸性)、良好的氣密性和遮光性,能抵抗各種天氣條件下的紫外輻射,能在戶外放置至少1 年不變形,抗穿刺能力要強。②草捆的密度DM 不低于160 kg/m3,一般應在160~230 kg/m3。③打捆時應避免雨淋及帶入灰塵。④若水分含量高,可降低草捆直徑以減少草捆的重量。⑤使用網眼紗或塑料麻線以固定草捆的形狀。⑥天氣炎熱潮濕地區最好在4~8 h 之內打捆,以防止霉變和熱損害。⑦裹包6層為宜。
6.4.2 袋裝青貯:分為小型袋裝青貯和大型袋裝青貯。
6.4.2.1 小型袋裝青貯(折徑l m 左右,長1.2 ~ 2 m,100~200 kg/袋)。移動性好,便于就地制作,不受地點限制,且投資少、操作方便、存放地點靈活;但生產效率低,不能大規模的規范化生產。
6.4.2.2 大型袋裝青貯。具有防火、防腐、不污染、便于飼料運輸和商品化等優點,可實現規模化生產;但是專用袋在國內還不能生產,需要進口。優點:灌裝速度快,一般灌裝一個袋在1 h 左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物料上乳酸菌的存活量和原料的新鮮度,為有益發酵奠定了良好基礎;袋貯技術使用機械連續灌裝,密度均勻(可達到700 kg/m3),形成更好的厭氧環境。
注意事項:①在機具及青貯袋允許范圍內灌裝密度越大越好,一般在600 kg/m3以上。②青貯袋應滿足無毒、高密封性、遮光性、光熱抗性、較高的抗拉強度、直角撕裂強度、耐穿刺性、柔韌易彎等要求。③灌裝完畢后,利用專用機械扎口密封。④堆垛貯存時場地堅實平整、不積水。⑤堆垛高度以不超過5 層為宜。
6.4.2.3 袋裝青貯工藝流程主要步驟。青貯原料的收割或收集→運到作業場地→用青貯機一次完成對物料的切碎、壓實、灌裝→扎緊塑料袋口→堆垛貯存。
6.4.3 窖貯。有地下、半地下、地上等類型。優點:制作簡單,成本低,易操作。缺點:只能利用以養殖區為中心的一定半徑內的貯藏,不便運輸,不能商品化。
注意事項:①在青貯制作前要將青貯窖進行清理消毒。②填裝速度要快,從收割到青貯完畢最好當日完成。③切斷長度為2.5~3.0 cm。④大窖要分段、梯形填裝,小窖則可全段填裝。每填裝15~25 cm 厚則需要壓實,尤其是青貯窖邊緣與4 個角。壓實密度為500~550 kg/m3。⑤原料高出窖口50 cm 則開始密封,最好形成屋脊形狀。用聚乙烯薄膜封閉,2~3 層,不漏氣、不滲漏水。封閉后,用廢舊輪胎壓實或覆蓋20 cm 厚度的干草后再覆土(覆土厚度30 ~ 40 cm)壓實。⑥青貯45 d 以后可以開窖取料,取料要現用現取,不要堆積過夜,根據牛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青貯取用計劃,建議每次取料深度至少20 cm,盡量減少開窖后的氧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