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同心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寧夏 同心 751300)
蔬菜的栽培方式主要有輪作、連作、間作、套作和混作五種方式,根據不同性質的蔬菜選擇不同的栽培方式,有利于保持蔬菜種類和技術的相對穩定,改善栽培環境,減少蔬菜的病害、蟲害、草害,提高蔬菜的產量。
輪作是指在同一地塊上,幾年內輪換栽培數種不同性質的蔬菜。輪作能夠通過變換寄主來控制蔬菜的病害、蟲害、草害,并保持土壤中的養分平衡、酸堿度平衡及穩定土壤結構等。蔬菜輪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1 同類蔬菜不宜進行輪作。同科、屬的蔬菜具有相近的病蟲害,不能輪作;產品器官相同的蔬菜對土壤養分的要求較為一致,進行輪作時容易破壞土壤的養分平衡,也不宜進行輪作;根系類型(主要是分布深淺)相同的蔬菜進行輪作,不利于改良土壤的結構以及調節土壤養分的均衡分布,不宜進行輪作;對土壤酸堿度要求相近的蔬菜進行輪作,容易使土壤酸堿度發生明顯改變,不利于保持酸堿度平衡,也不宜進行輪作。
1.2 要有利于改善栽培環境。例如蔥蒜類茬后接大白菜,能夠減輕大白菜軟腐病的危害;種植豆類蔬菜的土壤中,氯素含量高,后茬種植綠葉菜類、白菜類等的增產效果較為明顯;株型開展的大白菜、甘藍等作為前作物,有利于減少田間草害,后接種株型直立的大蔥、韭菜等,后茬的草害相對較輕。
1.3 輪作的形式要多樣化。由于受現代蔬菜生產的專業化、規?;l展的影響,某一地區往往不可能逐年輪換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要求蔬菜種類相對穩定,因此需要采取多種輪作形式,如同種蔬菜不同類型間的輪作;將菜田分區劃塊,逐區、逐塊進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改善生產環境,縮短輪作期,進行短期輪作等。
連作是指在同一地塊上,連年種植相同蔬菜的種植方式。連作有利于保持當地蔬菜種類和技術的相對穩定,在現代蔬菜產業化生產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長期連作,一方面容易加重蔬菜的病、蟲、草害,破壞土壤結構和養分平衡,誘發蔬菜的生理病害,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蔬菜產量和品質下降。
2.1 選用耐連作的蔬菜種類和品種。根據蔬菜耐連作程度的不同,一般把蔬菜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忌連作蔬菜,包括番茄、茄子、菜豆、西瓜、甜瓜等蔬菜;第二類為耐短期連作蔬菜,包括白菜類、根菜類、薯芋類、蔥蒜類、黃瓜、絲瓜等,可進行2~3 年連作;第三類為耐連作蔬菜,包括大多數綠葉菜類以及禾本科蔬菜,可進行3 年以上的連作。
2.2 選用抗病蟲品種。抗病蟲能力強的品種一般比容易感染病害和遭受蟲害的品種耐連作。
2.3 選用配套的栽培方式。例如采用無土栽培方式或嫁接栽培方式。
2.4 要有配套的生產管理技術。要與土壤消毒技術、土壤改良技術、配方施肥技術、合理灌溉技術等結合進行,以減少連作所帶來的危害。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隔畦或隔行同時種植在同一地塊內的種植方式為間作。在某種疏菜的栽培前期或后期,于其行間或畦間種植另一種蔬菜的種植方式為套作。
3.1 以主作蔬菜為主。要保證主作蔬菜對肥、水、溫、光等的需求。間作與套作蔬菜的播種或定植時間以及種植密度等要合理,與主作蔬菜的共生期不得過長,避免妨礙主作蔬菜的正常生產。
3.2 蔬菜的搭配要合理。應選擇形態、生態以及生育期長短不同的蔬菜進行搭配種植。
3.3 要有配套的技術措施。一是應實行寬窄行種植,將副作蔬菜種植在寬行內,避免主作蔬菜對副作蔬菜造成遮光以及通風不良等;二是副作蔬菜應采取育苗移栽措施,縮短與主作蔬菜的共生期;三是加大肥水投入,保證肥水供應。
混作是將兩種或幾種不同的蔬菜混合播種于同一地塊里并且共生的種植方式?;熳魇卟说脑耘喙芾肀容^復雜,管理難度也比較大,應用不多。目前主要是用一些速生的綠葉蔬菜與苗期比較長、株型小的蔬菜共生,在主要蔬菜發棵前收獲。如:秋播大蒜時混種菠菜,來年大蒜旺長前收獲菠菜;夏季韭菜、芫荽、芹菜等喜涼蔬菜露地育苗時,也多與茼蒿、小白菜等速生菜混播,利用速生菜生長快的特點為幼苗遮陰降溫,安全越夏?;熳魍ㄟ^不同作物的恰當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選用耐旱澇、耐瘠薄、抗性強的作物組合時,還能減輕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達到穩產保收。但由于混作會造成作物群體內部互相爭奪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間管理不便,不適合高產栽培的要求,故采用這種種植方式的面積近年已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