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營 李慶易
(1 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廣東 湛江 524094; 2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民安畜牧獸醫站 廣東 湛江 524081)
1.1 肉牛種質相對較差,生產性能低。湛江優良的地方肉牛品種有雷瓊黃牛,并利用雷瓊黃牛的種質資源,引進南德文牛和利木贊牛等對雷瓊黃牛進行特色開發,但是由于以前沒有注重保種,使得雷瓊黃牛的純度下降,生產性能降低。如雷瓊黃牛的屠宰率平均為48.8%,凈肉率平均為40.4%。雷瓊黃牛出肉少,經濟效益低,因此要想發展肉牛產業,就首先要進行品種改良。近年來,通過引進品種對其進行改良,打造地方品牌,雜交優勢明顯,日增重有明顯的提升,屠宰率也高達59.06%,凈肉率達46%,經濟效益有很大的提升。
1.2 飼養管理比較粗放。近些年為了減緩養殖業對環境的壓力,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推廣分步育肥。但是,有些養牛戶仍然采用傳統養殖模式,進行散養或天然放牧,沒有進行科學補飼,專業性集中育肥的數量相對較少,常造成夏季膘肥體壯,冬季掉膘嚴重;采用自繁自養,品種改良效果不顯著。
1.3 缺乏資金。肉牛生產周期較長,需要投入的資金多。近些年,湛江市加大對肉牛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力度,積極爭取項目推進肉牛產業的發展,如對肉牛養殖戶進行適當補貼,改善基礎設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的不足,但品種的繁殖改良、肉牛育肥場、技術培訓等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的狀況,影響了肉牛產業化的發展。
2.1 科學規劃,促進肉牛產業化發展。肉牛養殖雖然生產周期長、投資多,但是經濟效益可觀,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促進肉牛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增加投入資金,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發展特色,提高肉牛生產水平。要充分利用湛江燕塘澳新牧業有限公司、正大湛江公司等龍頭企業,擴大肉牛養殖范圍;積極栽培人工牧草,為肉牛產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飼草料;大力推進基礎母牛養殖,鼓勵養殖戶飼養良種,提高肉牛品質。
2.2 提高肉牛產業的科技含量。肉牛產業化經營,從肉牛生產到產品加工,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首先,要進行科學繁殖與改良。要引進優良品種對本地黃牛品種進行改良,改良后的品種,生長速度、凈肉率、飼養效益都遠遠高于本地品種。通過引進利木贊牛、南德文牛等,加快繁殖良種牛;加強資金投入,完善冷配點建設;做好科技培訓,養殖戶大多數都是農民,通過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飼養改良牛的重要性,提升肉牛產品的競爭力。第二,抓牧草培育,充分利用湛江的氣候和地理優勢,發展人工牧草栽培,推廣象草、新型皇竹草、墨西哥玉米、黑麥草等的種植栽培,提高牧草產量,為肉牛養殖提供優質的飼草料。第三,開發利用粗飼料。湛江種植業發達,秸稈、山芋藤、麥秸等農副產品產量高,將其通過青貯、氨化等處理,可以提高蛋白質、纖維素等的消化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第四,加強疫病防控。疫病是威脅肉牛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疫病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損失,因而加強疫病的預防和控制非常重要。要建立健全疫病預防和控制體系的建設,要完善動物防疫監督和獸藥檢查體系,要建立高素質的執法管理隊伍,加強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第五,提升肉牛屠宰加工的科技含量。要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價值。如將鮮肉向小包裝、細分割方向發展,將熟肉向系列化、風味保健、全營養發展。
2.3 完善肉牛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肉牛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推進肉牛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形式多樣化和服務內容全程化。根據目前湛江的肉牛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應該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設,一是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做好種牛繁育和配種網點建設,大力推廣人工授精技術,提高良種的覆蓋率。二是完善流通體系,培養加工銷售網絡。完善法律法規,為平等競爭和搞活流通創造良好的環境。政府應該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流通渠道。積極組織專門的營銷隊伍,為養殖戶解決后顧之憂。三是建立健全信息網絡,能夠及時的掌握肉牛的生產信息、經營信息、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服務等,使生產者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減少盲目生產。
2.4 提高專業化經營水平。積極推廣“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肉牛產業化發展模式,依托龍頭企業,發展養殖示范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戶開展家庭養殖,同時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按合同訂單收購肉牛,逐漸形成農戶養牛、繁殖,公司收購、育肥、屠宰加工的產業化格局。肉牛養殖規模化、產業化是主要的發展方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