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磊 蔣佰福 牛忠林 吳麗麗 靳曉春 李如來 朱寶國 王慶勝 高雪冬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農業種植方面上來,對于玉米種植來說,由于近些年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在糧食連續增產的同時,也相應產生了些負面影響,對環境和人類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必須及時轉變種植施肥理念和技術,有效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1 施肥量過多。隨著時代的推進,化肥農藥已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農家肥,但施肥過量極易導致耕地屬性發生改變,而玉米由于營養過剩也會出現抑制生長等多種現象,同時還容易造成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流失[1]。
1.2 農民施肥觀念落后。受外界多種因素影響,農民肥料應用意識不能及時轉變,導致不能有效推進玉米化肥農藥使用情況向高質量發展。
1.3 施肥方式較為落后。傳統的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很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嚴重污染環境。
2.1 科學制定化肥農藥施用方案。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化肥農藥施用方案,確保其科學性和實效性。
2.1.1 加強政府的引導工作,積極開展增施有機肥項目。增施有機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土壤質地和養分含量,對耕地質量下降可起到一定的遏制效果;同時,高質量的有機肥還能克服施用傳統農家肥氣味大、運輸困難等缺點。因此,應加強政府的引導工作,在政府的全面支持下,提升有機肥質量,指導農民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案,使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機肥。同時,還需進一步推廣秸稈還田和測土配方等多項化施肥項目,在科學合理施肥的基礎上,提升玉米種植土地質量。
2.1.2 嚴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針對玉米種植區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和玉米種類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有機肥源,并對新型肥料和農藥的施用制定詳細的可行性方案,以減輕土壤環境污染壓力,對土壤環境起到一定的實質性保護作用。比如,通過組織開展施用農家肥、玉米秸稈還田、發展綠肥種植等措施,對科學制定化肥農藥施用方案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2 創新玉米病蟲害防治體系。為了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必須不斷研究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首先,必須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不斷推廣實施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技術,并對農業污染進行系統治理。其次,加強農民的農藥化肥安全使用意識,避免由于化肥農藥施用過量對玉米生長造成影響。第三,相關科研人員需進行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在原有病蟲害防治基礎上,引進、研究和高效利用新型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如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學防治法等,而對于較為傳統落后的化肥農藥防治技術可逐步淘汰,從而達到減少農藥化肥污染、提升玉米品質的目的。第四,建立健全農藥監督管理網絡系統,對農藥化肥從經營到施用的全程進行實時監督管理[2]。
2.3 提高化肥農藥利用效率。在資金充足的條件下,積極引進并推廣先進的植保裝備,主要包括植保無人機、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或噴霧劑等具有先進性、智能化的植保裝備,不僅有利于提高機械的作業質量和精準度,還能提高農藥化肥的利用率,降低農藥使用量。相關部門還需對農民進行玉米種植減施增效技術的培訓,引導農民積極轉變化肥農藥的施用理念,促使其逐步接受新的施肥技術和觀念,在最大限度減少農藥投入量的基礎上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對實現綠色環保種植理念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還有利于農民玉米種植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