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磊
(館陶縣水利局 河北 館陶 057750)
館陶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與山東隔河相望,總面積456.3 km2,區域內涉及省級河流1 條,市級河流3 條,縣級河流11 條。全縣河渠總長156.9 km。其中省級河流是衛運河(館陶段),是館陶縣境內最大河流,貫穿館陶縣東部縣境,流經王橋鄉、館陶鎮、柴堡鎮、徐村鄉、魏僧寨鎮5 個鄉鎮31 個村,流經長度40.5 km,流域面積55 km2。市級河流:漳河流經館陶縣長度為4.2 km,流域面積為1.5 km2;魏大館排水渠長度為1.9 km,流域面積為1 km2;老沙河(沙東干渠)長度為8.6 km,流域面積為36 km2。縣級河渠:11條,總長度105.7 km,總流域面積493.9 km2。其中永濟河(衛西干渠)是縣級河渠中最長1 條河渠,縱穿中部全境,全長37.5 km,流域面積292 km2,途徑王橋鄉、館陶鎮、柴堡鎮、南徐村鄉、路橋鄉5 個鄉鎮44個村。
2.1 常態巡河,促成河渠治理制度化。依托河長制組織體系,縣鄉村三級河長同心協力,履職盡責,層層傳導壓力,對各自負責的河渠展開常規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織密了這張無形的巡查監管網,形成巡河常態化,對清除垃圾、清理淤障、清剿違障、清潔水質“四清”行動建立巡查臺賬,加強河渠監管力度,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全縣各級河長開展巡河,年均出動車輛900 余次,3 000 余人次,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的河道長效管護機制。
2.2 簽字承諾,促成河渠保護自覺化。我們組織了由縣河長辦與沿河8 個鄉鎮131 個村每戶村民簽訂不污染河道《承諾書》 17 660 份,通過大力宣傳,引導村民不再出現傾倒垃圾、焚燒秸稈物、非法取土、違規建房等行為,有力地提高了群眾保護河道的自覺性,確保了河道始終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2.3 監控覆蓋,促成河渠監管智能化。投資建設完成館陶縣衛運河河道紅外監控系統15 處,在永濟河12處重點堤段布點安裝監控,力爭實現河道重點堤段河坡、水面全覆蓋,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行為進行24 小時全方位監控,第一時間發現和制止,對涉河違法行為形成了有效震懾,確保河道保護落到實處。
2.4 “四長”聯動,促成河渠管護長效化。在河渠生態環境治理中,河長主導,警長震懾,督查長督辦,檢察長協同,建立了“四長”聯動機制,按照職責分工,以“清四亂”為抓手,加強部門間協調和溝通,保持步調一致,形成工作合力,全縣出動車輛2 200輛次,人員6 800 人次,清理河渠垃圾6 000 余m3,清除河道樹障約5 萬株,執法拘留亂倒垃圾行為1人;拆除違建面積約254 m2;播撒草花籽3 500 kg,涉及河道127 km,全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渠環境已呈現出來,形成了一條條流動的風景長廊。
2.5 法治思維,促成管水用水法治化。解決好水的問題,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綜合運用法治手段,做到依法治理。對非法排污、捕撈、養殖、侵占河道等問題,各級河長加大水環境執法力度,建立水生態污染綜合執法平臺,嚴格執行河道岸線保護與利用、河道整治等規劃,推廣和落實排污許可制。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降低水環境承載壓力,實現標本兼治、綠色發展。特別是要加強對工業園區企業排污的監督指導,確保其排放標準符合相關規定。
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以強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推進落實河長制各項工作,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3.1 思想認識要再提高。各責任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縣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和使命擔當,健全完善“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以最嚴的標準、最實的作風推進工作落實。
3.2 責任擔當要再壓實。河長制的責任主體是“河長”,實質就是黨政領導負責制。要把實施“河長制”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抓,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級河長制要求,及時將任務和責任分解到村、落實到人、細化到崗位,把責任壓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切實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
3.3 常態巡河要再加強。各級河長要使用好“河長云”APP,全面做好河渠日常巡查和管理工作,縣級河長每2 個月巡查河渠不少于1 次,鄉級河長每個月巡查河渠不少于2 次,村級河長每周巡查河渠不少于2次,巡河記錄要詳實,上傳數據要及時,不走過場、不留死角,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確保長效管護落到實處。
3.4 清理“四亂”要再加力。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和“清四亂”專項行動部署,水利、河務、公安、各鄉鎮等部門要繼續協同合作,持續發力,投入有效人力物力,對河渠管理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依法依規加強河渠管理,管好盛水的“盆”,確保做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3.5 水綠共建再上新臺階。要抓住有利時機,繼續做好衛運河、老沙河、漳河、民有干渠、永濟河綠化提檔升級工程,持續開展河渠綠化行動。同時,加大坑塘治理工作,堅持水網和綠網建設并重,全力做好河渠引水、蓄水、植綠、補綠、增綠工作,推進全縣水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3.6 宣傳引導要再加碼。鄉鎮、村要進一步加大河長制的宣傳和引導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條幅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加大河渠科普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對河長制工作的參與意識,讓河渠禁燒、河渠管理保護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渠、保護河渠的濃厚氛圍。
全面深化推進河長制是一項惠民工程。此項工作任重而道遠,要立足實際,瞄準目標,齊心協力,扎實苦干,積極落實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保持河渠的生態健康,構建美麗河湖、健康河湖,讓每條河渠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