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強 趙凌全 季曉慧 史紹林*
(1 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林業局 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112;2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榛子是榛科(Corylaceae)榛屬(Corylus)植物,是我國重要的堅果資源,也是國際上四大堅果之一[1]。我國榛子有10 個種,包含8 個野生種和2 個栽培種[2~3]。黑龍江省常見經濟價值較高的有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和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平榛具有耐瘠薄、抗寒性強等特點,在黑龍江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且數量多,毛榛對土壤腐殖質等要求較為嚴格,產量也低于平榛,因此,其利用價值和栽培價值次于平榛。但這2 種榛果較小、皮厚、單果質量小,一般都為野生分布。
平歐雜種榛(Corylus heterophylla×C.avellanayL.),又名大果榛子,屬于雜交榛,已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樹種,具有耐寒、高產、粒大、營養豐富等特點,適合大規模栽植[4]。黑龍江省經過10 多年的引種栽培馴化試驗,篩選出了在該省東南部地區、中部地區適宜栽培的84-226、84-254、21、82-11[5]、達維[6]、平歐110、遼榛3 號等品種。盡管這些品種在黑龍江省東南部、中部和東北部的一些地區能較好的適應環境,但在黑土資源優越的黑龍江省西部丘陵黑土區尚未推廣利用。
1.1 高位嫁接抗寒原理。在林業生產中,嫁接為增加植物抗性、擴大林木栽培開辟了新的途徑。錢學森先生就提出“植物嫁接改造學”的思想,并認為它的作用不亞于基因工程學[7]。高位嫁接的抗寒生理基礎在于樹木的根頸部位冬季休眠晚、春季萌動早,高位嫁接正是利用砧木耐低溫的特點抵御寒冷的。如遇到極端寒冷年份,樹體不會受到太大傷害,且第2 年可以正常結果,適應寒冷區氣候。
1.2 其它果樹高位嫁接經驗。高位嫁接抗寒技術在果樹、高檔園林植物中具有較多的應用,李振堅[8]等為了擴大梅花的栽培范圍,利用杏做砧木,在北京地區嫁接梅,結果發現,高度達2 m 處的氣溫,明顯高于低處,有利于樹木抗寒越冬。采用抗寒砧木進行高位嫁接有助于提高抗寒性。遼寧省果樹研究所利用高枝嫁接保存了眾多抗凍性較差的南方李品種,認為高位嫁接對于種質資源的保存具有重要意義[9]。蒲曙光[10]等在新疆通過對蘋果的高位嫁接,發現利用砧木在5~6 月或8~9 月嫁接休眠芽,均能達到當年定植成品苗的效果,還能提高抗寒性。高位嫁接在無花果[11]、桃[12]等果樹方面也有成功抗寒的文獻報道。
1.3 通過高位嫁接提高雜交榛抗寒性的可能性分析。雜交榛從遼寧引種到黑龍江后,林業科學工作者經過多年篩選,在黑龍江大部分地區試種并推廣,并極有可能成為黑龍江省經濟林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平歐雜交榛有50%的遺傳基因來自東北三省,從遺傳性可以分析雜交榛具有很高的抗寒性,根據王梓貞[13]的報道,經篩選的品種在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能正常越冬,個別品種可向黑河、嫩江地區北移進行試驗栽培。受其它果樹通過高位嫁接提高抗寒性的思想啟發,筆者認為,如果采用高枝嫁接大果榛子,將進一步提高榛子樹包括抗寒性在內的抗逆性,提高平歐雜交榛在黑龍省西部丘陵黑土區的適應性,增加引種成功的可行性。
1.4 丘陵黑土區種植優勢。黑龍江省西部的丘陵黑土區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過去防護林、商品林大多以楊樹、落葉松、樟子松為主,這些樹種生長周期過長,收益不穩定。同時受采伐限額、采伐審批等條件限制,農民造林積極性不高,而嫁接榛子若得以推廣利用,則具有見效快,結果后年年收益,收益高達30 年以上,極大的提高農民造林積極性的優勢。同時該地區面積大,地勢相對平坦,有利于平歐雜交榛豐產和標準化生產,該地區交通方便,可降低采摘后運輸成本,很容易形成大果榛子集散地和產業基地。
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栽培雜交榛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抗寒問題。因此,高位嫁接大果榛需要從抗寒角度解決一些關鍵問題,例如:
2.1 接穗選擇。選擇不同抗寒品種大果榛子作為接穗,篩選抗寒性強、綜合品質較高的品種進行試驗,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優化。
2.2 砧木選擇與培育。優先考慮嫁接親和力、采摘、支撐、抗凍等綜合因素,選擇平榛和其它砧木進行嫁接,目前平榛適應性較強,與大果榛子的嫁接親和性也較強[14,15],但平榛幾乎為野生狀態,未進行人工栽培選育,可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大果榛子的集約化管理,因此,應同時開展砧木的選育、培育工作。另外,應開拓視野,嘗試從同科同屬的遠緣嫁接樹種中篩選砧木。
2.3 確定嫁接高度。研究發現,不同的嫁接高度對接穗的抗寒性影響很大[8],因此,應采用不同嫁接高度進行嫁接,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優化試驗。
2.4 其它輔助措施。在高位嫁接時,可以考慮嫁接輔助措施對抗寒性的幫助,例如樹干涂白、保溫棉包裹、早期使用抗凍劑等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