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張家口市林業調查規劃院 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為宗旨,屬于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其動植物資源豐富、景觀資源優美、歷史文化深厚,具有較高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價值。
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屬于省級內陸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南大港產業園區東北部,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7°25′1.38″~117°34′11.47″,北緯38°27′37″ ~ 38°33′42″。濕地公園位于滄州黃驊市東北部,渤海灣西岸,南與南大港毗鄰,北與天津北大港相接,西臨205 國道,東臨渤海灣。距離南大港城區4.16 km,距離黃驊市13 km,距離滄州市49 km,距離天津市59 km,距離北京市165 km,距離渤海海岸線9 km。
2.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地位。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渤海西海岸,是候鳥南北遷徙的必經之地,也是候鳥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2 月下旬~4 月上旬,以及10 月上旬~12 月中旬,大批的候鳥在此停歇,補充食物和能量,以完成長距離的遷徙。因此,該區域是候鳥順利完成長距離遷徙不可缺少的中轉站和停歇地。據統計,每年經由保護區的候鳥種類達152 種,在遷徙季節,每5~10 d 就會更替一批不同的種類和群體。
2.2 生物多樣性豐富,是多種珍稀鳥類的棲息地。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多種珍稀水鳥的重要棲息地,在此遷徙、停歇、越冬和繁殖的水鳥達到了7 目15 科110 種,占全國271 種水鳥的40.59%。其中有黑鸛、丹頂鶴、白鶴、中華秋沙鴨4 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和灰鶴、白枕鶴、大天鵝、小天鵝等1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有植物63 科、159屬、237 種。脊椎動物328 種,隸屬于5 綱34 目90科,其中硬骨魚綱9 目18 科36 種,兩棲綱1 目3 科5 種,爬行綱1 目3 科9 種,鳥綱18 目55 科262 種,哺乳綱5 目11 科16 種。因此,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具有物種基因庫的功能和極大的保護價值。
2.3 華北地區為數不多的典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處于陸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過渡的區域,由水生植物、鹽生植物、沼生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及與其緊密相關的氣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環境因子組成,再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形式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這種海洋與陸地、水生與陸生相互過渡的復雜多樣的生境條件,使得其邊緣效應顯著,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保護區內濕地資源豐富,根據2020 年調查統計,保護區現有的濕地總面積為5 275.36 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70.34%。其中沼澤濕地面積為5 005.28 hm2,占保護區濕地總面積的94.88%;人工濕地面積為270.08 hm2,占保護區濕地總面積的5.12%。保護區生長了大面積的蘆葦、鹽地堿蓬等植被,是華北地區為數不多的具有良好濕地植被的典型沼澤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生境類型多樣,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是研究渤海灣沿海濕地生態系統發生、發展及演替規律的重要場所和天然實驗室,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2.4 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樣的生態服務功能對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南大港濕地保護區不但保護了區域生態環境,而且還為當地的工農業生產提供了水源,并補給地下水。還可利用濕地保護區建設,帶動生態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讓自然保護區在旅游發展中發揮更大的價值,而在旅游業的發展中不斷進行環保重要性的宣傳,可提高人們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意識。同時,也能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緩解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
2.5 具有得天獨厚的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優勢。在保護生物學中更為引人矚目的是一些珍稀物種及少見物種,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組成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7 種,占總種數的2.7%,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40 種,占總種數的15.3%。因此,南大港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