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張明
(安康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蠶桑產業是安康的傳統區域特色產業,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既是扶貧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的好產業,為安康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2007年高峰期,安康桑園面積達478.7km2,年發種60.5萬張,產繭18000t。近年來,由于受到多元化產業形成和市場經濟沖擊的影響,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蠶桑生產效益比較低,蠶桑產業出現萎縮下滑的現象。2020年,安康市有桑園面積266.7km2,發種20.3萬張,產繭8000t。為了鞏固安康蠶桑產業基礎,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蠶桑產業的綜合效益,安康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積極組織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利用安康豐富的桑樹資源和硒資源,開展富硒桑葉飼料的研發,加大富硒蠶桑全產業鏈的開發力度,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1.1.1 桑樹資源
安康地區自然環境優越,適合桑樹生長。安康現有桑園面積266.7km2(高效桑園133.3km2,荒蕪桑園133.3km2),用于養蠶桑園約有66.7km2,還有200km2桑未養蠶,只是作為生態桑樹資源。近年來安康已引進栽植蛋白桑2km2。
1.1.2 硒資源
安康市轄9縣1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境內存在大面積富硒土壤。通過對安康地區耕作層土壤硒含量檢測分析發現,安康地區的土壤具有硒含量適中,土壤硒的全量變化幅度較小等特點。安康地區中硒土壤(0.2~0.4mg·kg-1)占24.4%,高硒土壤(0.4~3.0mg·kg-1)占27.5%,極高硒土壤(>3.0mg·kg-1)占2.39%,中硒以上土壤樣本占到總樣本數的54.19%[1]。
2010年11月19日,南開大學藥學院朱元元教授對安康市漢濱區縣河鎮的蠶桑資源進行硒含量取樣檢測,結果為桑葉0.203mg·kg-1,蠶沙0.209mg·kg-1,桑皮0.186mg·kg-1,全桑枝食用菌0.171mg·kg-1,添加50%桑枝食用菌0.165mg·kg-1,添加30%桑枝食用菌0.155mg·kg-1;石泉縣生產的桑樹食用菌硒含量達到0.59ppm[2]。2021年6月,安康嵐皋康泰牧業公司送檢桑葉雞蛋樣品,硒含量達到0.26mg·kg-1,符合桑葉食品標準。2021年8月,紫陽縣蠶寶寶科技有限公司送檢53.33hm2蛋白桑桑園3個土樣,硒含量分別為3.72mg·kg-1、4.42mg·kg-1、5.33mg·kg-1。
根據安康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富硒蠶桑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結果表明,選取安康五里、池河、沈壩、大同、恒口等5個鎮的樣本可知桑葉總黃酮、總糖、粗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別為38.341mg·g-1干重,平均206.820mg·g-1干重,10.703%~19.245%。綠原酸含量在最高242.685~512.277μg·g-1,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為12.877μg·g-1,硒含量為0.193~0.358mg·kg-1,達到了富硒食品硒含量標準,可用于開發富硒桑葉制品。
根據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桑樹對硒的吸收富集規律及富硒桑葉產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在安康市石泉縣桑園采樣試驗表明,桑樹中硒含量從高到低的部位依次是芽、葉、枝、根。不同土壤硒濃度下,桑樹的不同部位對硒的富集程度也存在差異,土壤中硒濃度越高,桑芽中硒含量越要高于葉、枝和根,高硒地區的桑園中桑嫩芽、桑葉硒含量顯著高于低硒含量的桑園,在土壤極高富硒區,桑嫩芽中硒含量可達0.62mg·kg-1,桑葉中含硒量可達0.32mg·kg-1,均可達到安康市富硒食品標準。
綜合上述試驗表明,桑樹有較強的聚硒能力,安康是“中國硒谷”,具有豐富的硒資源,加大富硒桑飼料的開發,既有利于硒資源的利用,也有利于安康桑產業全產業鏈的開發,延長了產業鏈條,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1.2.1 富硒桑飼料養豬試驗
安康市蠶桑中心與陽晨牧業開展了關于“飼糧中添加桑葉粉對肥育豬肉品質的影響”試驗[3],研究分析飼糧中分別以無添加桑葉粉、添加6%桑葉粉和添加9%桑葉粉對肥育豬肉品質營養成分、礦物質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桑葉對豬肉鮮滋味影響較大,甜滋味影響較?。伙暭Z中添加9%桑葉粉能改善豬肉品質,提高豬肉優質蛋白。另外,有研究發現,桑葉粉還有提高母豬繁育系數的功效,桑葉還可降低豬糞中NH3的含量,從而減輕豬糞臭味,減少空氣污染。
1.2.2 富硒桑飼料養雞試驗
康泰牧業有限公司在雞日糧中添加8%桑葉粉,可顯著提高蛋黃色澤,生產的桑葉雞蛋年產量1000萬枚,產值3000萬元。確定富硒桑葉雞飼料的生產工藝,制定《桑葉雞蛋技術標準》Q/725400AKKTMY 001-2021,于2021年6月7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登記公布。
1.2.3 富硒桑飼料養羊試驗
2021年,安康學院通過在羊飼料中添加10%桑葉粉,屠宰6只羊進行現場測定,采樣開展實驗室分析,從初步結果看,試驗組比對照組生長速度快,試驗組肉質評價,感官評價好,屠宰率、肉質肉味評價好,無膻味。
1.2.4 富硒桑飼料開發現狀
利用石泉珍愛桑葉粉廠生產的桑葉粉在豬飼料、羊飼料方面進行試養研究,尚未形成產業化飼料產品。利用平利福臻茶葉公司生產的茶末及邊角料約30t作為雞飼料添加劑應用于生產。利用漢濱區晏壩鎮0.66km2蛋白桑園年產100t·667m-2桑葉粉作為雞飼料、豬飼料應用于生產。陜西蠶寶寶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在紫陽縣洞河鎮、向陽鎮、雙安鎮新建桑園6.7km2,年產2000t飼料,已報紫陽縣發改局備案。
桑葉作為飼料具有速生、豐產、適應性廣、耐病蟲、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桑葉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含量18%~20%,氨基酸含量13%以上,種類多達17種,礦物質也較為豐富。從易消化的營養角度來看,桑葉所產生的營養高于大多數傳統飼料,據研究發現,桑葉粗蛋白含量僅次于大豆,優于“牧草之王”苜蓿,由此可調整優化飼料配方結構,對飼料中玉米和豆粕實施減量替代,降低飼料原料成本,減少蛋白資源浪費,緩解畜牧業飼料短缺問題。桑葉作為飼料的另一重要特性是對所有家畜都具有很好的適口性,當動物首次接觸桑葉時,很容易接受,無攝食障礙。然而在安康,由于富硒桑飼料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政府、企業及群眾對該產業的認識不足,仍停留在傳統思維模式上,導致科研投入資金不足,政策和關心力度不夠,加之輿論宣傳力度不強、產品品牌效應不明顯,產品開發難度大。
據統計,安康市年生豬飼養310萬頭(存欄130萬頭,出欄180萬頭),年需飼料155萬t,豬飼料年需花費57億元;全市飼養肉牛的體重按500kg,每天精料需求量是體重的1%~2%,日需飼料5kg,年需飼料1.82t,年需飼料花費6200元左右,全市年飼養牛25萬頭,年需飼料45萬t,年需飼料花費15億元;全市飼養肉羊的體重按50kg,每天精料需求量是體重的1%,日需飼料0.5kg,年需飼料0.18t,年需飼料花費612元左右,全市年飼養羊100萬頭,年需飼料18萬t,年需飼料花費6.12億元;年飼養魚4萬t,年需飼料4萬t,魚飼料年需花費2億元。全市豬、牛、羊、魚年需飼料222萬t,年需飼料花費80億元,由此可見,富硒桑飼料需求量大,市場前景較好。然而,安康富硒桑飼料現處于試驗研發階段,沒有建成富硒桑飼料批量生產的規模企業,沒有定型產品,嚴重制約了產業鏈延伸和綜合效益提升。
蠶桑屬于大農業的一個小產業,傳統栽桑以養蠶產繭、繅絲、織綢為主要目的,用于養蠶的桑樹資源僅為3%,90%以上的桑樹資源基本浪費。據測算桑園產干桑葉0.5t·667m-2(桑葉粉0.75kg·m-2),200km2桑園可產干桑葉15萬t·667m-2,按照添加10%桑葉粉制成富硒桑飼料150萬t,桑葉粉目前市場售賣8000元·t-1左右,15萬t桑葉粉可增加收入12億元。近年來,雖然少量研發了桑葉粉、桑葉茶、桑芽菜等諸多蠶桑副產品,但由于產業規模小、工藝落后、產品供應量少,導致桑樹資源利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
桑樹是“藥食同源”植物,使用含硒的桑飼料飼喂畜禽動物,既能增加畜禽產品的有機硒含量,使畜禽產品肉質鮮美、細嫩,提高畜禽動物的免疫抗病能力。又能使畜禽產品由一般食品變成有機富硒綠色食品,不僅畜禽動物受益,而且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將獲得健康食品。然而安康市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沒有富硒桑飼料的創新機制,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蠶桑副產品生產企業對桑飼料的加工設備、加工技術、配方和工藝等方面研究掌握的非常少,致使富硒桑飼料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相對滯后,無規范的質量技術標準和成功的經驗借鑒。
2018年中國八院士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桑產業的建議”指出要立桑為業。安康副市長魯琦高度重視,并指出安康蠶桑產業要著力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要在產品研發、科技支撐、品牌打造上求突破,當前要盡快開發桑飲料、桑食品和桑保健品,打造幾個叫得響、有市場、有效益的拳頭產品,走出“一根絲吊死”的圈子,重振安康蠶桑輝煌;2019年針對農民日報刊登的《飼料“禁抗”新政出臺,行業準備好了嗎?》提出,安康市畜牧中心、蠶桑中心和陽晨公司加大桑飼料和生物食藥研發力度。安康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2020年組織開展全市富硒桑飼料開發的聯席會議,2021年已制定富硒蠶桑全產業鏈開發實施方案,為富硒桑飼料開發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目標。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按照市政府領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加快實施,轉變生產經營模式,促進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
按照“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現有的桑資源、硒資源及生產設備,加大富硒飼料的開發和產業化生產進程。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培養一批實力強、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蠶桑副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索桑樹種植、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一條龍經營模式,延長產業鏈,增強化解風險的能力,轉變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促進桑飼料產業向規?;?、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通過鼓勵科研院所與企業“產學研”結合,針對桑飼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先進的生產設備,致力于桑飼料開發與應用。采取技術機構協調組織、飼料企業主動參與的原則,積極探索富硒桑飼料標準化生產技術,組織開展配方篩選、技術革新和工藝改進等工作,進一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并制定質量技術標準,進行產品質量認證,建立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引導企業做好富硒桑飼料生產、市場、加工及品牌打造的綜合開發,提高市場占有率。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在項目和資金上積極支持富硒桑飼料研發推廣應用。安康市財政要列支專項資金扶持,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工藝改進、技術培訓、人才培養和品牌打造;縣區財政要列支專項資金扶持,主要用于企業廠房水、電、路及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業務主管單位要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企業用地、證件辦理、信貸的問題,為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予企業更多便利,為富硒桑飼料產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人們對新產品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也要有一定的載體,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認知度取決于產品價值、用戶滿意度和市場占有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界媒體大力宣傳富硒桑飼料的特點、功效作用及使用后對產品品質的影響,倡導“綠色、健康、有機、富硒”的幸福生活理念,打造天然富硒、綠色環保的桑飼料品牌,滿足當前社會人群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增強用戶對富硒桑飼料的深刻認識。同時要針對飼料市場變化,認真開展調研,開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做好飼料產品售后服務,定期開展客戶回訪反饋活動,根據市場需求加強飼料產品研發、市場開發和服務,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