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鎖
(任丘市長豐鎮金元村小學 河北 任丘 062550)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平臺,也是學校德育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結合我校實際,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扎實搞好了以下幾方面:
我們積極籌資,堅持每年購置一定數量的圖書充實圖書室,滿足師生閱讀的需要。除了新建圖書室以外,學校還擴建了閱覽室,并在樓道和班級教室打造讀書角。建立了相應的圖書借閱定期流動制度,確保學生都能及時借閱到自己喜歡的圖書。
在原來傳統“三風”建設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先進單位的辦學理念,結合實際,集思廣益重新確立了“三風一訓”(校風:翰墨書香,立德樹人;教風:敬業精業,立己達人;學風:寫漂亮字,做優秀人;校訓:書寫有法,人生有度),并在校園最顯眼的位置進行展示。同時,在樓道、教室等處墻壁裝飾以名家的勵志語、格言、警句為主要內容的書法作品,也可以有學生的書法、繪畫優秀作品,讓學生既受到傳統藝術的熏陶,也受到品德修養的教育。
結合學生實際,我們因地制宜開設了低年級的硬筆書法課和高年級的毛筆書法課,確保開足課時。同時強調,所有學科都要注重規范書寫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規范書寫的目的不是為了參加書法比賽,而是為了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一是實行集體備課制度。以年級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成立寫字備課組,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二是配備專職寫字指導教師,確保校本課程有效實施。三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評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除了增開書法課外,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也融入了“書法勵志 墨香育人”教學思想。如思品課上,通過書法故事育人:教師給學生講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愛心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學生還可以從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的故事中學到勤奮;從懷素寫字禿筆成冢,并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的故事中學到持之以恒;從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中學到自強不息;從顏真卿維護大唐統一的故事中學到高風亮節。語文課上,通過識字寫字教學,展示漢字的演變,認識漢字的歷史,感受書法的文化。
一是在低年級開展寫字基本功比賽。將書法教育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融合,形成合力,強化書法在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二是開展書法比賽活動。這已經成為每學期雷打不動的教育活動。三是組織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從各班挑選一些寫字好、愛寫字的學生組成書法興趣小組,利用晨讀和大課間時間集中臨帖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他們自身有了提高,也帶動更多的學生愛上了書法。
一是晨讀常抓不懈。每天早晨課前20分鐘為晨讀時間,要求各班自主安排閱讀內容和形式,避免上成自習課,值班領導檢查督促。二是每周定期開設閱讀課。我們固定每周三下午每班安排一節閱讀課,教師要設計閱讀的形式和環節,低年級讀后講故事,高年級寫讀后感,并有展示環節。現在的課間,每班的讀書角都圍著一些學生自由讀書,有的索性坐在地上,暢游于知識的海洋。同書法比賽一樣,講故事比賽同樣是每學期的固定項目,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翰墨書香校園建設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我校于2014年被滄州市教育局確定為書法教育試驗基地,每年都有滄州市書法教育學會專家親臨指導;2016、2017年我校有12人次在滄州市和任丘市的規范字書寫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