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平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石家莊 050400)
加強種子質量檢驗工作不僅能夠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種子質量檢驗包括田間檢驗和室內檢驗,現將種子質量檢驗方法進行簡要說明,以期為提高種子質量奠定基礎。
田間檢驗是從源頭上對種子質量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是育種過程中從播種至收獲的全生長過程的控制。
1.1 播種準備工作。為防止外來花粉傳入,在制種田的周圍要設置隔離區,一般以200~300 m為宜;也可采用同父本品種隔離法,在制種田周圍種上20~30m的父本。然后根據制種區地塊來選擇相應的行向、行比,適時進行播種。播種時父本適當稀播,可延長父本散粉期,有效提高制種產量。
1.2 田間去雜工作。植株在生長期間可能出現變異的品種,而其中的異株、病株、弱株等都會影響種子的質量,為此,可在植株苗期、拔節期、抽穗前期對品種進行檢驗,將不符合本品種特征的植株除去,以保留純度較高的親本。一般情況下父本雜株率應低于0.1%、母本雜株率低于0.2%。同時,還要做好母本花期去雄檢驗工作,在正常情況下,去雄每2 d輪回1次,同一塊制種地去雄3次即可。在去雄時還要結合實際對影響種子質量的植株進行去除,為提高種子質量和純度作好準備工作。
1.3 掌握田間檢驗的時機。選擇品種典型性表現最明顯的階段進行檢驗,因此,可以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進行田間檢驗。苗期可以根據品種的典型生物性狀,如葉片的形狀、顏色,幼苗的株形等進行判斷。植株的花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時的田間檢驗不僅要去雜,還要兼顧去雄工作,這對保證種子的質量等級至關重要。植株在花期性狀表現更為明顯,這時候通過觀察葉色、葉片數、花藥色等生物性狀,可以很簡單的對品種進行判別。成熟期為保證種子的質量和均勻程度,可以將一些高株、低株和病株去除,從整體上保證種子的質量。
在收購入庫前雖然種子都進行了田間檢驗,但是,當真正作為種子時,還要對種子進行入庫后的室內檢驗工作。按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要求,從純度、粒重、發芽率、病粒、雜粒等方面進行檢驗,以保證種子的質量符合要求。
2.1 純度檢驗。種子純度對農業生產的產量和品質有較大的影響,對種子純度的鑒定有田間小區鑒定法和鹽溶蛋白電泳鑒定法。田間小區鑒定法能保證種子的純度,不能保證種子的均勻性,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隨著現代鑒定技術的發展,DNA分子標記技術能夠更加準確、快速、方便的對種子的品質進行鑒定,與傳統的鑒定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2.2 千粒重的測定。千粒重首先反映了種子籽粒的飽滿程度,同時,千粒重還與畝產量有重要的關系,也是種子活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的千粒重測定方法,有百粒法、千粒法及全量法3種,在實際的測定中可以選擇相應的方法。
2.3 發芽率檢測。種子發芽率試驗能評價種子最大發芽潛力,為后續的育苗打下基礎。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依據《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進行,用普通發芽試驗對種子的發芽率進行測定,為了保證測定的結果具有參考性,對于小、中粒種子以100粒為1個重復,共計4組;大粒種子以50粒為1個重復,共計8組;特大粒種子以25粒為1個重復,共計16組,放置于發芽箱中培養,最后對發芽率進行計算。
2.4 凈度檢測。種子的凈度是指種子中含有雜質的情況,這也是保證種子發芽率的基礎。種子的凈度檢查分為全試樣法和半試樣法,全試樣法由于操作簡單、方便而被廣泛運用。在試驗時取1份全試樣樣品,對其中的雜質、植物種子進行分離,然后進行稱重,計算出百分率。
總的說來,田間檢驗是對種子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控制,能夠提高種子的純度;而室內檢驗是從種子的純度、發芽率和重量等方面進行再次的檢驗和控制,田間檢驗和室內檢驗是相互補充、相互輔助的一個過程,共同對保證種子的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育種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