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祖偉 李 峰 肖 楠
(1七臺河市大六林場 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2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碳中和林的概念,首先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中提出。APEC會議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舉行。項目將在北京市和周邊地區造林84.93 hm2,以中和APEC會議排放的二氧化碳。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提出,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造林22.27 hm2,將G20杭州峰會排放的6 674 t二氧化碳全部抵消,以實現會議碳中和的目標。
黑龍江省林地面積2 324.02萬hm2,森林覆蓋率47.07%。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了巨大的碳庫,黑龍江省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達38億t。然而碳儲量是不能直接參與交易的,對于一種林分類型,如果作為林業碳會項目,首先必須是人工林或者是森林經營的林分,然后必須是2013年以后造林或者撫育經營的林分。通過對碳中和林計量監測,建立碳中和示范林。開發成林業碳會項目的林分,通過國家對其減排量進行核證,在ccer信息平臺上公示,才可以進行碳交易,才能夠發揮碳中和的作用。
開展黑龍江省碳中和示范林選擇及碳匯計量監測技術研究,調查2013年以來全省造林及森林經營資源,建立碳中和示范林,對于摸清全省生態系統碳匯底數,全面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搶抓機遇做大碳匯經濟,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碳中和林資源調查。對全省2013年以來造林及森林經營面積(包括天然林)、樹種資源等進行調查。調查指標包括黑龍江省13個地市2013年以來造林及森林經營面積、樹種、林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等。
1.2 碳中和林計量監測。利用造林碳匯方法學和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分別對全省碳中和林(造林、森林經營)進行碳匯計量監測。
1.3 高效碳中和示范林選擇。依據碳中和林計量監測數據,在造林碳匯和森林經營碳匯林分中選擇高效碳中和示范林。總結高效碳中和示范林營造技術、撫育管理措施等,計量監測高效碳中和示范林的碳匯增量。
2.1 摸清全省森林碳匯底數,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對全省碳中和林計量監測,預估黑龍江省可實現碳中和的碳匯量,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數據支撐。
2.2 篩選高效碳中和示范林。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篩選出銀中楊及青山楊高效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篩選出紅松高效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在張廣才嶺篩選出天然林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
2.3 引領全省碳中和示范林建設,探索黑龍江省天然林碳匯方法學。黑龍江省是林業大省,天然林占較大比重。通過對天然林固碳增匯經營,調查天然林的碳匯增量,提升全省森林碳匯能力。
3.1 全省篩選出碳中和林(造林)40萬hm2,篩選出碳中和林(森林經營)50萬hm2。
3.2 通過碳中和林計量監測,全省預計每年造林增匯320萬t;森林經營增匯200萬t。
3.3 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篩選出銀中楊及青山楊高效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篩選出紅松高效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在張廣才嶺篩選出天然林碳中和示范林33.33 hm2。
3.4 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指標。應用項目成果,開發黑龍江省碳中和項目1~2項,增加碳中和交易額度5 000萬元左右。通過項目實施,提升林農低碳環保意識,增強林農愛綠護綠自覺性。促進項目實施地區林農就業,提高林農經濟收入。
本項研究采取科研與生產相結合、面積調查與定位計量監測研究相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野外調查與實驗室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應用國家發布的造林碳匯方法學、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調查收集黑龍江省13個地市2013年以來人工造林及森林經營所有林分類型,統計全省各個林分的面積、樹種等資源數據。摸清全省森林碳匯底數,預估黑龍江省可實現碳中和的碳匯量,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