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石家莊市林業局 河北 石家莊 050010)
核桃是石家莊市的傳統優勢產品,全市現有核桃栽植面積158萬畝,其中結果面積82萬畝,產量8.6萬噸,居全省第一。主要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區及省會周邊的縣、區,核桃年產量在1 000噸以上的縣有贊皇縣、平山縣、井陘縣等,占全市總產量的90%以上。目前全市核桃加工企業、合作社有4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年加工能力3.2萬噸,占全市核桃總產量的34.8%。主要加工產品有核桃油、椒鹽核桃、琥珀核桃仁等。贊皇縣擁有石家莊市丸京干果有限公司、贊皇縣利通商貿有限公司等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家,小微型企業、攤點30家,加工能力達3萬噸,較好地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
從近年情況看,石家莊市生產的核桃約60%采青皮出售,主要被北京、山西、陜西等地客商到產地收購,運回加工成鮮核桃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20%的核桃脫青皮、晾干后出售堅果,銷往省會、北京等地;20%被當地企業加工轉化,其中大部分被加工成核桃仁作為中段原料,供給養元“六個核桃”、東阿阿膠等全國精深加工企業,少部分核桃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琥珀核桃仁等終端產品銷往各地市場。如贊皇縣利通商貿公司主營核桃仁加工貿易,日加工核桃仁70噸、年產核仁2萬余噸,是養元“六個核桃”、東阿阿膠等公司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其中日供衡水養元核桃公司核桃仁30噸,產品出口烏克蘭、東南亞等國家;丸京干果公司年加工消耗新疆、云南及當地產核桃3 000余噸,生產的核桃油、脫脂核桃粉、琥珀核桃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日本、俄羅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石家莊市贊皇縣城區周邊、平山縣蘇家莊鄉等是石家莊市核桃仁加工主要集散地,年加工核桃仁約2.4萬噸,消耗核桃堅果3.6萬噸左右,加工原料主要來源于新疆、山西、陜西等地,當地核桃僅占四分之一。
近年來,受全國核桃市場大盤影響,石家莊市核桃銷售價格持續走低。青皮核桃售價由2015年的5~6元/公斤跌至1.6~2元/公斤,堅果銷售價格由40~50元/公斤下滑至10~16元/公斤。據在元氏縣前仙鄉西嶺底村調查,2020年干核桃下樹價14~16元/公斤,盛果期樹平均畝純收入2 000元左右,已達到比較效益低限。而欒城區東牛村天亮種植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種植核桃2 000多畝,2020年樹齡6年生平均畝產青皮核桃750公斤,售價2元/公斤,畝毛收入約1 500元,扣除生產投入1 000元/畝、土地流轉費1 200元,收不抵支。分析可見,農民自主在承包土地種植核桃尚可維持,若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種植核桃生產,已難以為繼。種植核桃的比較效益已幾近最低限,核桃產業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和重大調整。
2.1 核桃種植基礎薄弱、品種混雜、區域化程度較低。石家莊市核桃種植基礎設施薄弱、栽植密度不盡合理,品種區域化程度低、品種類型功能定位不準,品種栽植較亂,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高,適地、適樹、適品種、適用途程度和水平不高,對開展標準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檔級、規模提供整齊一致的商品果、精準化地對接市場需求等帶來影響。
2.2 管理水平低,應有效益未發揮出來。石家莊市核桃總體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綠色化管理水平不高,全市核桃結果樹平均畝產僅90公斤,未達正常畝產150~200公斤的標準。核桃樹適齡不結果、郁閉園低產劣質、“核桃黑”危害嚴重等問題突出,影響了整體效益的發揮。技術推廣滯后,機械化程度低,影響了核桃生產潛能的發揮,尤其是本輪機構改革過程,基層技術推廣隊伍不穩定,技術推廣力量薄弱,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普及不及時。
2.3 產品質量總體不高,缺少有影響的品牌。核桃作為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經濟林樹種,產業化進程緩慢,標準化體系不完善。從種植、栽培、采收到加工,還未形成完整統一的產業鏈結構。標準生產主要體現在栽培、育苗、加工品等方面,而管理、采收、采后處理等環節標準較少。雖然許多種植大戶、合作社甚至企業也注冊了一些商標,但對不同品種差異化定位、質量的提升、產品的宣傳包裝、品牌美譽度的打造不到位,至今鮮有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核桃品牌。
2.4 銷售渠道不暢,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核桃銷售大多依靠小商販和自然貿易市場交易,缺乏專業化營銷企業組織和體系。大多數仍屬于家庭小作坊,加工規模小,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產品極少,且缺少統一嚴格的生產標準及質量監管體系,遠跟不上核桃生產能力增長的需要。目前,石家莊市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弱、輻射帶動力不強,主要以初加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缺乏在市場上叫得響、牌子亮、有影響的產品。當前,石家莊市核桃主要以核桃仁為主,大多作為“六個核桃”飲品等企業的原料供給,未形成終端產品,沒有市場話語權。
3.1 推廣優良品種,優化區域布局。加大對現有低質低效核桃園的嫁接改造提升,推廣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和高含油、高蛋白等特種用途新品種。山區重點發展清香、優選綿核桃以及綠嶺、西嶺、遼寧系列品種為主的早、晚實優質堅果核桃、加工豐產品種和鮮食加工兼用品種;環省會經濟林周圍及滹沱河沿岸平原核桃產區,重點發展優質、早實、鮮食或加工兼用型品種,發展一批專用型優新品種。實行品種區域化種植、專業化生產、定向化開發。
3.2 實行標準化管理,挖掘生產潛力。進一步完善規模化核桃基地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加強山區樹下綜合管理和基礎建設,加強幼樹優質豐產、郁閉園樹體改良、劣質低效園改造、病蟲綠色防治、省力化栽培技術等關鍵實用技術推廣,提高現有核桃園的產量、質量。推行適時采收,推廣脫青皮、機械清洗、烘干與晾曬結合、機械分級等技術,提高核桃采后自動化處理能力,實現核桃生產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實現生產節本、果園增產、提質增效的目的。以太行山區的贊皇縣、平山縣等為重點,建設優質核桃產業帶,打造核桃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3.3 培植龍頭企業,加快核桃產業化進程。通過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在優勢產區培育壯大核桃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升級改造核桃精深加工設備。鼓勵企業和科教單位國家頂尖技術團隊合作,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深度開發核桃蛋白肽、核桃保健油、功能性脂肪酸等高附加值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拉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后綜合效益。通過擴大招商引資,采取引、借、扶等多種手段,培育大龍頭、強龍頭,發展一批像贊皇丸京干果制品、利通商貿以及衡水養元核桃飲品等那樣的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要加強核桃品牌的創建與保護,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內涵的區域公共品牌、體現市場價值的知名企業品牌和市場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全面提高核桃產品溢價能力,拉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4 強化技術信息服務,拓展營銷渠道。通過實施縣鄉村技術骨干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新型職業果農培訓、林果科技大講堂、微信公眾號信息化服務平臺等,提升現代核桃種植果農的生產技能和市場管理水平,優化技術、信息服務。采取走出去戰略,組織核桃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組織參加各種展會,大力宣傳推介石家莊特色核桃產品。要主動對接國內銷地市場和超市,加大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順豐優先等大型電商合作,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實現核桃產業上下游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