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學豐(江西省農民體育協會)
江西農村傳統體育活動資源豐富,有耍龍燈、踩蓮船、舞獅、劃龍舟、打秋千、踢毽子、摔跤、走高蹺、跳繩、拔河、滾鐵環、倒立等,有拳術和多種武術表演,還有棋類、游泳、爬山等活動。1988 年省政府舉辦第一屆全省農民運動會,拉開了全省性有組織、有計劃的農民體育賽事大幕。
1990 年,江西省農民體育協會成立。省農民體育協會堅持以鄉鎮為重點,以農民為對象,以健身為目的,因地制宜開展小型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帶動鄉(鎮)體育發展。省協會每4 年組織一次全省農民運動會,每年組織3 ~4 個單項體育比賽。利用農閑和節假日,組織農民開展具有傳統特色的體育活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使得農民身體素質和賽事質量不斷提高。江西的農民體育工作先后4 次(1992 ~1995 年度、1996 ~2000 年 度、2005 ~2008年度、2013 ~2016 年度)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先進單位”,2012年被評為“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1988 ~2011 年,江 西 省 組織了7 屆農民運動會。其中1 ~5屆由省里統一組織安排,分散在地(市)縣(市區)舉行。全省農民運動會設舞龍舞獅、游泳、籃球、自行車載重、民兵軍事三項、田徑等項目。
1988 ~2012 年,江 西 省 先后7 次組織農民體育代表團參加了7 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江西首次承辦的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是參賽團隊最多、運動員最多、比賽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屆農運會,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560 名運動員參賽。臺灣民間體育隊和香港、澳門觀摩團也參加了本屆農運會。
此次農運會比賽項目共設14個大項、155個小項。有田徑、籃球、游泳等項目,有毽球花毽、龍舟、舞龍舞獅、武術等體現典型民間文化特色的純“農”純“土”項目,充分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農民“集體奔小康”的風貌,表現了廣大農民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多元追求。
2003 年,在紅都瑞金舉辦了“迎農運——紅色之旅”全國農民體育邀請賽,有江西各設區市代表隊和6 個特邀的省代表隊參加,有15 個省派員到會觀摩,邀請部分在江西戰斗過的老紅軍、老干部光臨指導。賽事活動參加者統一穿紅軍服,戴紅軍帽,穿紅軍鞋。開幕式后進行武裝越野、投彈、登山比賽。賽后參賽者從紅都瑞金開始,先后瞻仰了紅軍長征廣場、興國將軍紀念館、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最后到達農運會承辦地宜春市。邀請賽還舉行拋秧、插秧、集體奔小康等比賽活動。整個活動把繼承革命傳統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寓紀念先烈、學習傳統于體育賽事中,受到廣泛的好評。
2009 年,在南昌黃馬舉行了江西省“百鄉千村”農民趣味體育運動會啟動儀式。“百鄉千村”農民趣味運動會,農趣與健身相結合,項目包括抗洪救災、獨輪車運糧、二人三足跑、跳繩、摸魚、抗旱保苗、自行車載重、集體奔小康、森林防火、打滋粑等,適合農村,貼近農民。全省“百鄉千村”農民趣味運動會,從2009年的春季開始,貫穿全年,帶動全省,以濃郁的趣味性帶來參與的廣泛性。
2010 年,在宜春溫湯舉辦全國農耕健身大賽,有20 個?。ㄊ校?8 支隊伍參加。
2020 年,在贛州于都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農民趣味運動會暨江西省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農耕趣味比賽,有各設區市11 支代表隊、于都縣23 支鄉鎮代表隊,近1000 人參加比賽。
30 年來,江西省農民體育協會通過組織農民體育健身活動,促進了我省農村體育的蓬勃發展,提高了鄉鎮居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