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薈 曾憲強 賴春蓮(上猶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劉瑋鋮(上猶縣植保植檢站)
上猶縣雙季早稻生產施肥中存在重追肥輕底肥,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微量元素肥料等問題。通過使用“測土配方施肥+種植綠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能使化肥施用量減少,肥料利用率提高,肥料損失減少,化肥面源污染有效降低,促進農作物穩健生長,提高農產品品質與質量安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種植綠肥,與農民習慣的施肥方式相比,每畝可減少氮肥(N)用量1.6 ~2.2 kg、磷肥(P2O5)用量0.7 ~1.0 kg、鉀肥(K2O)用量0.5 ~0.8 kg,每畝共減少化肥用量2.8 ~4 kg,每畝增產稻谷12.5 kg 以上。
該技術在上猶縣雙季稻種植區均適用。
測土配方施肥方法是根據早稻目標產量和功能區劃,細化、實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因地制宜確定早稻化肥推薦肥量,加強農企合作和產需對接,擴大配方肥應用規模。須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有機肥與有機肥相結合的施肥原則。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在科學施用化肥的同時,注重發展綠肥,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推廣肥料深施及葉面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基肥與追肥統籌的原則。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目標產量,控制氮肥總量,氮、磷、鉀平衡施用,基肥與追肥統籌。化肥施用中氮肥按“532”模式施用,即基肥50%、分蘗肥30%、穗肥20%,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施肥與改土并重的原則。在土壤pH 5.5 以下的田塊,適當基施生石灰,推廣具有調酸功能的土壤調理劑。缺鋅田塊、潛育化稻田,適量補鋅。
推 薦45%(20-10-15)水 稻專用配方肥或相近配方。
早 稻 畝 產450 kg 的,45%(20-10-15)配方肥推薦用量40 kg/畝,分蘗肥追施尿素2.5 kg/畝,穗粒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 kg/畝。
對缺鋅的土壤每畝基施硫酸鋅1kg。
1.選用良種,適時播種。選用中早熟紫云英品種,如余江大葉、閩紫2 號等品種,于9 月中下旬至10 月初在雙季晚稻田套播綠肥種子,播種前保持田間濕潤,力爭一播全苗。每畝大田用種量紫云英為2.0 ~2.5 kg。
2. 收集稻草及早補種。雙季晚稻機收后,及時將覆蓋綠肥幼苗的稻草收集于田角,同時禁止在稻田及周圍焚燒稻草。對收割機損傷綠肥苗比較嚴重的地塊,應及時進行補種,達到苗齊苗勻。
3. 開好“三溝”。水稻收割后,及時開好三溝,即主溝、圍溝、廂溝,做到“三溝”配套,保持土壤濕潤而不漬水。
4.科學施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適施氮肥,從而達到以磷增氮、小肥養大肥的目的。
5.加強田間管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避免畜禽進入綠肥田。
6. 適時翻耕。于綠肥盛花期(3 月底到4 月上旬)及時翻耕,綠肥翻壓鮮草量1500 ~2000 kg/畝。在紫云英的翻漚時期及早稻的苗期應做到合理灌水,盡量不排水,防止紫云英分解后養分隨水流失。避免早稻早期脫氮,綠肥壓青后,酸性土壤每畝施用石灰40 ~50 kg,促早稻早生快發。
7. 早稻化肥施用量。在種植綠肥和晚稻稻草還田的基礎上,早稻目標產量為450 kg/畝時,化肥用量控制在氮肥(N)8 ~9 kg、磷肥(P2O5)3 ~4 kg、鉀肥(K2O)5 ~6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