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沂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房師紅
生豬健康生態養殖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其優點主要表現為豬肉產品安全衛生,不會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養殖場產生的糞污等排泄物經無害化處理后符合環保標準,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養殖場的選擇非常關鍵,應選擇地勢高、通風良好、交通便利、水電齊全的場所,同時應遠離村莊、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源地及風景保護區,建場時應同步建設畜禽排泄物處理設施(如可以進行糞污綜合利用的沼氣池)或無害化處理設施,避免污染當地環境。場區應分為養殖區、飼料加工區、病畜隔離區及養殖戶生活區,各個功能區要分開建設,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距離。養殖區要做到封閉隔離,做好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外來人員進入場區要認真消毒;在空間設計上按照種豬、保育、育肥三點式分區建設生產,各區之間要至少留有5米的空間距離;為避免夏天太陽直射和冬天寒風侵襲,豬舍的建設方向也十分重要,一般按照東西走向偏東南15度,舍高至少3.5米,且各棟間距25米,根據地形合理建設,以品字形最佳。此外,為減少生豬出售時外來車輛進入養殖場,養殖場應把裝豬臺設置在養豬場圍墻外,防止因出售生豬將外來病原帶入場內。
生豬養殖場入口應設立洗消間,外來人員進入場內應做好消殺工作,養殖場大門口應設置消毒池,外來車輛必須按照要求消毒后方可入內。養殖人員進入養殖區前,首先要在更衣室更換衣物、進行全身淋浴消毒后,換上場內專用工作服和鞋子方可進入養殖區,進豬舍前雙腳要在消毒池內消毒,消毒盆內洗手,同時避免養殖區與生產輔助區之間細菌病毒傳播。養殖場內環境要保持衛生清潔,做到定期消毒;養殖人員要定期對場內工作服與鞋子進行消毒;豬舍內的糞便、污水等排泄物要及時清理,避免滋生蚊蠅;做好場內防鳥防鼠工作;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入養殖區。
不同的品種其生產性能和抗病力等方面也不同,畜產品的品質也不一樣。養殖戶要根據本地生長條件引進生產性能高、抗病能力強、無隱性傳染病的品種,能夠確保生產出優質后代或飼養后能保證豬肉品質。
優質全價的豬飼料不僅可以滿足生豬每日的營養需求,還可以提高生豬免疫能力,增強抵御細菌病毒的侵害。通過科學合理的配制飼料,選用新型無公害飼料添加劑,不僅能夠促進生豬快速生長發育,還能減少生豬糞尿中氮、磷的排出量,避免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
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國家技術規范及《獸藥管理條例》的要求,禁止使用未經批準的不合格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對環保產生影響的消毒劑,不得使用過期、變質及有配伍禁忌的獸藥產品,嚴格遵守動物飼養停藥期,不在動物用藥期、休藥期銷售或宰割食用動物。根據生豬具體病情,合理選用獸藥,嚴格按照獸藥種類、藥物成分及致病微生物對藥物的敏感合理使用,做到對癥下藥,不亂用、不濫用藥物。
為保證生豬養殖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 養殖場要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包括養殖場消毒制度、養殖操作技術指導、安全衛生制度及定期巡查制度等,對養殖場進行定期巡查,確保飼養員及時發現畜禽異常情況并反饋信息,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建立養殖場封閉管理制度,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養殖場,嚴格做好獸藥檔案管理制度,要使用正規渠道購進且產品合格的獸藥,對生豬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并防止帶病飼養人員進入場地,避免人畜共患傳染病通過人體攜帶進場。
因各種因素影響,生豬養殖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傳染性疾病,為盡快控制、撲滅疫情,減少經濟損失,養殖場要建設病豬隔離區,配備無害化處理設施,及時隔離病豬,染疫死亡的豬尸體及時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區域應進行徹底消毒,防止疫情復燃。豬舍內要配備畜禽糞污收集和運輸設備設施,糞污通道最好為暗溝,做到雨污分離,收集的糞污要及時無害化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發酵處理來實現糞污的綜合利用,推廣“豬-沼-果蔬”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尿液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供人們生活使用,糞便堆積自然發酵后作為作物有機肥,不僅可以促進作物生長,還可以改善土壤。
現代生豬養殖模式分為定位飼養、圈欄飼養及墊草飼養等,養殖場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飼養方式,通過充分挖掘種豬遺傳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病害發生率等方式,不斷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提高養殖生產效率,提升養殖效益。養殖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三段、四段、五段或六段飼養技術,適當控制生產規模,確保豬群健康生長,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糞污清理可以采用干清糞法代替水沖糞污和水泡糞污,既可以降低養殖用水用量,也可以減少污水產生,避免污染環境。
健康生態養殖是基于人們對豬肉及其制品的品質要求提升而對生豬養殖技術創新的體現,具有比較廣闊的發展前景,養殖戶要充分掌握現代化健康養殖技術與疾病預防措施,全面提升健康生態養豬的綜合質量,促進養豬業可持續發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