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聊城市茌平區楊官屯鄉 子寧
聊城市茌平區樂平鋪鎮大尉村是個普通的村莊,但其所在的位置卻很有名氣,在村子東南約200米處,就是“大尉遺址”所在地。整個遺址在一個緩坡上,高地表面,戰國至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存殘片俯拾皆是。
在大尉村,村民有種韭菜的傳統。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因勢利導,建起了韭菜生產基地,帶動村民發展韭菜種植。
隨著人們對于農產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注重,樂平鋪鎮對農產品推行了合格證制度,大尉村也順勢緊跟綠色、有機生產的農業發展趨勢,應用標準化、可控、可追溯的生產方式,嚴格實行韭菜標準化安全生產。目前,大尉村的韭菜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只要顧客掃一掃韭菜捆扎帶上的條形碼,就能知道韭菜的產地、種植戶、生產日期等信息,從生產的地頭,到消費的餐桌,一個全鏈條追溯的覆蓋,實現了全程的質量安全監管,從源頭上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韭菜條形碼制度推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菜農無形中強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更加看重自己所生產韭菜的質量安全問題,同時也切身體會到自己也能為構建一個井然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發揮一臂之力。
韭菜條形碼的推出,無形中為樂平鋪鎮大尉村的韭菜做了推銷廣告,“大尉韭菜”行銷四方,貨暢其流,提高了菜農的經濟效益。
在韭菜基地內,村民們忙碌地收割韭菜,之后進行分揀、捆扎,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綠油油的韭菜一捆捆地擺放整齊,韭菜的清香撲鼻而來,不由得讓人心曠神怡。
大尉村貧困戶尉士行樂開了花:“我承包了2畝韭菜地,一畝地能產5000~6000斤,畝收入近1萬元。種植的品種是夏翠、平韭6,全部使用微生物菌劑,不使用農藥,產品綠色無公害,俺家的葉寬、莖粗、質嫩、味鮮,拉到市場上,不到半天就能被搶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