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利 張凡
內容摘要:筆者于2021年初在“可莉中文”平臺實踐,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教學體驗以及對兒童線上漢語的實際教學過程,并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進行反思。本文先介紹“可莉中文”線上漢語教學的基本概況,再以一名香港籍兒童為教學對象,以閱讀課《小井蛙讀書》為例進行線上教學模式呈現,針對課程突出的問題,提出完善教學平臺功能、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完善教學體系等建議。
關鍵詞:線上漢語教學 可莉中文 個案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漢語的重要性,截止2020年底世界范圍內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中文教育。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傳播,各國間減少了人員流動,漢語國際教育作為國際敏感型教育[1],它的主要陣地也逐步從線下轉為了線上。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平臺有:優少科技、悟空中文、華易中文等多家機構。
一.“可莉中文”概況
“可莉中文”隸屬于廣西志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中文線上輔導,目標人群年齡分布在5歲至13歲之間,主要用普通話教授香港的小朋友學習中文。
該平臺教學資源豐富。目前平臺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暨南大學出版的《華文》、《中文》兩套教材,《輕松學中文》、《啟思中國語文》。在正式授課前,教務老師會根據的學生的基礎挑選教材,再結合學生的首次課程表現,進一步進行調整[2]。課件的制作是由專門的課程老師負責,所有的課件都分為簡體字、繁體字兩個版本。
該平臺師資隊伍專業。平臺招收老師要求全日制普通二本及以上,普通話二甲及以上并無方音,漢語相關專業的教師。教師被正式錄用之前會進行一次培訓、一次磨課和三次考核、第一次考核針對基礎漢語知識,第二次將考查教學軟件classin的運用能力。最后的考核教務會結合家長的反饋考慮是否錄用。
該平臺學生大多是海外華裔,或是香港地區只用英語、粵語進行交流的兒童,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大多也是用的英語或粵語。有些孩子會一部分中文詞匯,但整句表達的能力有限。
二.基本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和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需要下載好classin教學軟件,平臺要求教師準備好頭戴式耳機和獨立安靜的授課環境。其次,教師需要提前進入classin平臺。如若是學生的第一節課,教學管理老師會提前讓授課教師對以下問題進行回復:1)上課內容是否明確?2)上課設備有無問題?3)是否需要老師和你磨課?4)課件有明顯缺陷嗎?5)可以說說你的上課思路嗎?
(二)課中授課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提前進入教室,提前打開課件等候學生。學生進入教室后第一時間和學生打招呼。正式講課前打開學生的授權,點亮“皇冠”的圖標,學生就可以用上小工具進行互動。當學生認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頒發獎杯進行鼓勵。在授課過程中會持續計時,當字體由白色變為紅色時意味著上課時間已結束,每節課最多延長20分鐘教室就會自動關閉。如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不能自行解決,可向教務人員反饋尋求幫助[3]。
(三)課后反饋
在授課結束后,教師需要對以下內容進行反饋:上課時間、課堂內容、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并發送到家長群。必要的時候,需要將上課的重要內容截圖保存發至群內,以供學生復習。教師每節課給學生進行反饋的同時家長也會相應的在軟件上給老師評分,家長也可直接在師生群提出表揚或建議。
三.線上漢語“一對一”教學案例
(一)授課對象
筆者的教學對象是10歲香港籍兒童明明(化名),他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國香港人,平時用英語和粵語進行交流。學校的普通話課程選取的是《尋找媽媽的炒鍋》這本繪本教材。筆者在試聽課中發現學生的拼音掌握的很好,可通過拼音學習新詞,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接受動畫演示和圖片展示[4],遇到不太理解的詞習慣通過英語單詞幫助記憶。屬于慢熱型,需要教師耐心引導并及時鼓勵他說出完整的句子。
(二)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了閱讀+寫作的教學計劃,各16課時交互進行。每周學習2-3次,一套完整的課程大約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每次課程40分鐘,因此一個課件可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分為1-2課時講解,靈活調整。課程結束后學生能獨立閱讀三年級的教材,在寫作中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
(三)具體實施過程
閱讀課程包含16課時,筆者在此選擇閱讀課第一課時《小井蛙讀書》作為例子,展示線上漢語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教學目標如下:第一,掌握標段圈詞法在閱讀中的運用。第二,能理解《小井蛙讀書》基本大意,領會基本道理。第三,掌握重點生詞的讀音和基本大意。本次課程的時間為40分鐘。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首先學生進入教室后,給學生授權課程資源,再問好“明明,你好!準備好了嗎?那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了。”接著,先講解標段圈詞法基本大意,講解時可以先問問學生如何理解“標段圈詞法”?標段法就是在閱讀文章前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對文章的長短有個大致把握。在回答閱讀相關問題時可快速定位答案的段落,提升閱讀效率。圈詞法,是在段落中圈出較難的詞和新詞。一般情況下,圈出的詞語是屬于動詞、形容詞、成語這幾個類型。
接著讓學生回憶動詞、形容詞、成語這幾類詞語,采用工具欄中的小骰子進行游戲教學,丟到數字幾就讓學生對相應的詞語類型進行舉例。在實際課堂中,學習特別喜歡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習完基本的閱讀方法和詞語大致分類后,讓學生在《小井蛙讀書》這篇童話中進行實踐運用。教師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文章分為幾個段落?②能用自己的話歸納文章內容嗎?
最后,解釋學生不認識的新詞,歸納今日所學內容。再布置作業,詢問學生本節課是否有不理解的內容。及時寫好課堂反饋,并將課堂重點內容和重點筆記截圖下來,發送給學生家長。
(四)教學難點
筆者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一定的漢語基礎,但在詞語的理解和整句的輸出上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例如:在講解“知識淵博”這個成語時,筆者嘗試以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人物“孔子”來幫助學生理解,但是由于文化的部分差異造成了學生的困惑[5]。在回答問題是,學生也習慣用詞語和單個的字回答,用整句回答的頻率很低。學生與筆者交流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他不習慣于無拼音的文章閱讀,閱讀速度較慢,不認識的生詞較多。
(五)教學方法
游戲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7-13歲的男生是比較好動的。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設置游戲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提升上課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來鞏固檢驗所學知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工具欄中的小骰子和畫筆進行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直接法:在課程中講解“水井”、“畫眉鳥”等表示實物的詞語時,可以用直接法,清晰明了的呈現出詞的實際意義,這種方法省時省力,同時也可避免教師在解釋詞語的時候過多的使用高級詞匯。在課程中講解“水井”一詞時,筆者是直接通過classin平臺自帶的掃碼上傳圖片這一功能輔助學生理解的。
(六)教學反思
線上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線上資源最大化利用,也解決了時間地點限制,但也有幾個方面值得關注。首先,小工具不夠多樣,與線下可開展的活動相比線上的游戲和工具單一,雖然各個線上平臺都在持續開發中,但未滿足教育的需求[6]。其次,獎勵制度單一,線上平臺的教學只有發獎杯或者教師口頭鼓勵這兩種形式,時間久了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就會減弱。最后,線上漢語教學的效果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家長的監督。課后,教師很難監測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綜上,線上漢語熱既是機遇又是挑戰[7]。我們能做的就是以下幾點:首先,完善授課平臺的功能,創新適合教學的交互性工具,同時在課件的設置上也可多增加一些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在練習操練環節也可設置一些交互性游戲。其次,加強教育公司與家長的聯系,將線上獎勵落實到學生的生活中。最后,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量,一方面可以完善教學管理系統,定時發送作業提醒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作業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筆者以自己兼職的平臺為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望在后續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為未來的線上漢語教學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李宇明,李秉震,宋暉,白樂桑,劉樂寧,吳勇毅,李泉,溫曉虹,陳聞,任鷹,蘇英霞,劉榮艷,陳默.“新冠疫情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挑戰與對策”大家談(上)[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4):1-11.
[2]王晴.海外華裔兒童線上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3]高思怡.海外華裔兒童線上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4]趙新燕.談對華裔兒童進行漢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海外華文教育,2000(3):26-29.
[5]羅慶銘.談對華裔兒童的華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7(3):87-91.
[6]陳雯雯.基于多平臺協同使用的國際中文直播教學實踐及啟示[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2):89-96.
[7]“新冠疫情對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形勢研判會”觀點匯輯[J].世界漢語教學,2020,34(4):435-450.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