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幼兒教師,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寫滿了溫柔和愛意。我們作為一個群體,正努力的綻放我們所有的芬芳,來溫暖每一個幼小的心靈,來深愛每個嶄新的小苗,來擁抱每一個懵懂的小太陽!
早餐時,太陽光照在了桌子上的盤子里,星星點點的亮光反射在天花板上。“老師,你看那是什么?”孩子們好奇的開始用手指指點點,博博無意中碰動了桌子,天花板上的亮光也隨之閃動,他終于發(fā)現是盤子發(fā)出的光亮,于是他開始不停的晃動盤子,其他孩子看見了也拿起手中的盤子開始晃動起來,沒有盤子的孩子則紛紛四處尋找替代物:碗、杯子、玩具等。嘗試中,他們發(fā)現有許多物品都能在陽光下發(fā)出光亮,但不同的物品發(fā)出的光亮不一樣。
第二天我悄然將幾面鏡子放入了活動區(qū),于是追光者的故事就開始啦!
誰的光斑不一樣
鏡子的出現成功的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的追光之旅從室內延伸向了室外。當他們發(fā)現用鏡子照出的光斑更亮時興奮極了,在陽光下,他們不斷地調節(jié)鏡子的角度,想辦法使光斑照射到天花板上、墻上。一時間,整個天花板被光斑占領了。
我問孩子們:“你們能找到自己的光斑嗎?”“我可以,我的光斑是三角形的”“我的光斑是長方形的”……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光斑與別人的不同,這時小萱著急的說:“老師,好多圓形的光斑呀,我快找不到我的光斑了。”“我也是圓形的光斑,可我找的到”小博的話成功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原來他將自己的小手放到了鏡子上,原本圓圓的光斑上赫然出現了一只小手,其他孩子看見了也紛紛開始效仿,每個人的光斑都開始變得不一樣。我問孩子們:“為什么小手放在鏡子上,光斑就變得不一樣了?”小博說:“因為我把光遮住了。”小月說:“是因為鏡子被遮住了。”小豪大聲的說:“沒有陽光就沒有光斑,把手遮在鏡子上陽光當然照不到鏡子呀!”
沒有陽光怎么辦
正當孩子們對追逐光斑興趣最濃時,天公不作美:下雨啦!孩子們拿起鏡子尋找光斑時,發(fā)現光斑變得十分微弱,幾乎看不見。我問孩子們:“沒有太陽,我們還能怎么發(fā)現光斑呢?”小晨說:“老師,我們可以用你手機的手電筒試試呀!”大家都覺得這個注意很好,于是,我打開了手電筒,但孩子們拿鏡子嘗試后發(fā)現光斑的效果還是不好,“是不是教室太亮了,我們應該去黑一點的地方”小月說。于是孩子們拿起鏡子開始尋找幼兒園黑暗一點的地方,最終大家發(fā)現大禮堂的舞臺最黑,特別是拉上窗簾后。果然,到了黑暗的地方光斑變得十分清晰,悅悅說:“好神奇呀,就像變魔術一樣。”“光斑照到哪里,哪里就亮啦”小晨說。
可是因為手電筒有限,小朋友即使變換了各種角度也無法發(fā)現更多光斑,這時雨晨說:“我可以用鏡子接住光斑,那樣不就又可以產生新光斑了嗎。”接著,雨晨和小月開始嘗試,可是他們不管怎么變化角度,第二個光斑還是遲遲沒有出現。“我覺得是手電筒不夠亮,要像太陽一樣亮”小博說。“那我們現在去哪里找像太陽一樣亮的光呢”我緊接著問,“老師,你和我們講繪本故事的紅點點就很亮呀”小晨馬上想到了,于是他飛快地回班拿來了我的翻頁筆。
拿到翻頁筆后,小晨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前面的信號燈,小博立刻用鏡子接住,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紅點點竟然出現在小晨的衣服上。“哇,現在有兩個紅點點”小月驚訝的說。我問“為什么有兩個紅點點呢,哪一個點點是翻頁筆照出的?”小博說:“鏡子上的是翻頁筆照出的。”我接著問:“那小晨身后的點點呢。”雨晨說:“那是鏡子接住了光又發(fā)射出去的。”“那你們還能制造更多的紅點點嗎?”孩子們的積極性又高漲了,開始了紅點點接力賽。
光斑秀
在嘗試用小手把光斑變得不一樣后,有孩子們開始想:干脆在鏡子上畫個圖形好了,這樣我的光斑就跟別人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紛紛進入活動區(qū)開始在鏡子上畫上不同圖案。
有了圖案的鏡子讓孩子們的光斑變得形態(tài)各異,他們還很快悅悅的光斑和大家不一樣,“老師,悅悅的光斑是藍色的,她在鏡子上畫了一朵藍色的小花。”小朋友發(fā)現原來畫了彩色圖案的鏡子,能形成漂亮的彩色光斑。他們開始更用心的裝飾自己的鏡子,興奮的他們開始在天花板上開始光斑追逐戰(zhàn)。這時我卻發(fā)現小晨在一個人靜靜的站在柱子邊,緊緊盯著他的光斑。“小晨,你發(fā)現什么啦?”“老師,我的光斑比他們的更清晰。”其他孩子們聽說了也湊近觀察并開始嘗試。小藝不斷地靠近又后退,我問他:“小藝,你發(fā)現了什么?”小藝說:“我發(fā)現離得越近光斑就越清晰,離得越遠光斑就越模糊。”孩子們聽說了都開始驗證,發(fā)現離得近光斑可以像電視一樣清晰。“怪獸來啦,快跑呀!”小藝移動他的光斑開始追其他孩子的光斑,悅悅生氣的說:“別追我,我要去參加舞會。”光斑秀開始精彩上演。
教師小結
夏天是關于光與影的季節(jié),水的光影靜靜流淌在墻面上,和熙的陽光漫入孩子們的心里,與光斑的追逐嬉戲成為孩子們幼兒園生活的美好回憶。
在觀察、了解中捕捉幼兒需求。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而觀察幼兒正是了解幼兒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成為幼兒游戲過程的觀察者。中二班的幼兒好奇心十分強烈,所以當他們發(fā)現微弱的光斑后,馬上開始了探究,但由于盤子、碗、杯子的反射的光斑十分微弱,他們的探究興趣開始減退,觀察到這一點后,我迅速在活動區(qū)投放了一定數量的鏡子,果然鏡子對幼兒游戲行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們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得到增強,幼兒之間產生了有趣的碰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感受四季的變化,在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斷探索、體驗中,學習認識自己,學會與自然和睦共處,形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游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戲過程中,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在追逐光斑的過程中我及時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認知水平、個體差異,捕捉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興趣點和矛盾點,以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支持游戲進展。在尋找誰的光斑不一樣的過程中,幼兒首先敏銳的發(fā)現了不同形狀的鏡子會反射不一樣的光斑,可當鏡子一樣時,光斑亂作一團就很難區(qū)分了,面對這個問題,我利用幼兒的手無意中遮住鏡子這一契機,引導幼兒解決了“制造不一樣的光斑的方法”,同時也啟發(fā)了幼兒思索“到底是小手遮住了鏡子,還是小手遮住了光”,引發(fā)了幼兒的持續(xù)探究。在天氣不適宜尋找光斑時,幼兒也能積極開動腦筋,尋找代替太陽光的物品,他們已經知道光斑的形成離不開光,而在光斑微弱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從周圍環(huán)境出發(fā),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積極的情緒體驗也更加豐富。
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幼兒能夠通過學習體驗來獲得自信心。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讓幼兒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持續(xù)性地獲得成就感。教師與幼兒家長必須加強溝通與聯(lián)系,依據幼兒自身的學習心理特點、認知理解能力,為幼兒構建起一個學習目標,提供給幼兒獲得成就的相關條件,讓幼兒能夠通過學習實踐來積累經驗,并獲得學習與活動的成就感。教師可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幼兒能夠通過學習體驗來獲得自信心。例如,可組織“我是小老師”的學習體驗活動,讓幼兒走上講臺來做小老師,從“備課、教學、評價”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由幼兒來自主完成。讓幼兒通過這樣的活動,來擔任老師進行“教學”,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可讓幼兒轉變思維方式,從學生到“老師”需要做些什么?在“教學”當中,當幼兒扮演的“教師”發(fā)現其他“學生”能夠聽懂自己所講的課程內容,就會獲得“教學”的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功體驗,就是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通過這樣的學習體驗活動,能夠讓幼兒較好地認知到自身的能力與特長,在獲得了小朋友們給予的肯定與鼓勵之后,可有效地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游戲延伸中與幼兒一起提升課程創(chuàng)生能力。在幼兒追光的旅途中,我觀察、記錄幼兒的表演,與幼兒就在游戲中的興趣點和觀點進行對話,這些正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之源。接下來,幼兒們希望提升自己對光斑的掌控力,以便更好的利用光斑開展追逐戰(zhàn),他們還希望能用光斑開展恐龍?zhí)诫U隊的故事,用光斑制造漂亮的彩繪。這就需要幼兒更加了解光傳播的秘密,我需要提供更多樣化的材料幫助幼兒了解光在接觸不同材料時產生的不同變化,發(fā)現材料之間的有趣碰撞,讓幼兒不斷發(fā)展觀察分析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
有位教育名家曾經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總之,當我們能學會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聲音就會傳入你的耳膜,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孩子的聲音充滿了交流的渴望,充滿了稚嫩的智慧;你會發(fā)現,孩子是你靈魂的呼喚。當你學會了聆聽,你就會發(fā)現,孩子有了說話的沖動、有了說話的勇氣、有了說話的樂,于是,我們就與孩子就成為了隨時都可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朋友。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直屬機關健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