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疫情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更廣泛的關注。文章基于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的特點,對新冠疫情下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中的國際合作問題、溯源鏈條中各主體協作問題和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基礎作用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產品; 跨境電商;溯源;全球質量溯源體系
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近幾年,隨著跨境電商這種新興的貿易渠道在全球范圍內日益蓬勃發展,農產品貿易也在這一浪潮下迎來新的機遇。毋庸置疑,發展跨境電商是提升我國農產品貿易數字化水平的重要方式。由于跨境電商可以規避人員的直接接觸和集聚 ,2020年初以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給農產品跨境電商帶來發展機遇。可以預見的是,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農產品貿易增長的新亮點。同時,新冠疫情也讓人們更加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問題,農產品質量溯源再次被人們高度重視。
農產品質量溯源主要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農產品從生產、運輸、加工、流通等重要節點的信息采集,實現對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的建立不僅使消費者買到放心的農產品,還能讓大家在遇到產品質量問題時能夠及時向上追蹤,明確責任環節。同時,農產品質量溯源也能提升企業的品牌意識,便于監管部門實現全流程監控。
相較于傳統的農產品貿易,農產品跨境電商呈現碎片化、交易頻次高、品類多、貨源廣、消費者分散、交易信息不對稱風險增加等特點。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產品質量溯源變得更加復雜。在這一背景下,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有以下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明確:
一、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都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也必須依靠全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所涉及環節非常多。以豬肉產品為例,產品在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之前,要經過仔豬培育、養殖、冷鏈運輸、屠宰、倉儲、深加工、流通等過程。通過建立產品溯源體系,每一頭豬從一出生就為其建立可終生使用的身份檔案。養殖環節全過程的飼養、防疫數據均可采集并導入系統,連同后續的生豬運輸過程中的車輛備案及消毒情況、屠宰環節的檢疫檢驗、冷鏈運輸中的溫度控制以及深加工環節和銷售環節的各個重要節點信息,在最后的零售環節轉換為二維碼標簽附著于商品的包裝之上。消費者購買產品前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掌握肉品從生產到加工的全過程信息。而農產品跨境電商的流通過程的特殊性,也使得其產品溯源難度增加。在農產品跨境電商中,信息采集節點的設置和信息采集的標準在各國之間并不一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防疫要求也增加了信息采集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信息采集節點的設置和信息采集標準化問題迫切地需要解決。
我國一直致力于全球產品溯源體系的推動工作。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首創全球質量溯源體系,不斷優化升級跨境電商監管,吸引了全球上千家知名企業參與溯源。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全球溯源體系日臻完善。 2021年4月1日,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正式發布了首批三個全球商品溯源標準規范:《全球溯源體系共建方通則》、《全球溯源體系服務通則》和《全球溯源中心建設指南》。 ?全球溯源體系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將促進全球溯源體系廣泛推廣和應用,推動良性的國際貿易生態機制形成。參與溯源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可以直接將產品質量信息提供至“智檢口岸”公共服務平臺,并在生產線給每件商品貼上溯源碼。
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是一項必須通過全球各國共同參與和協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跨境電商中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的監管不能僅憑一國之力完成,出口國和進口國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協作在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中也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是一個多方參與的系統工程
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涉及位于不同國境的政府、企業、消費者、具有資質的公證機構和第三方機構,是一個多方參與的系統工程。從企業的角度,加入全球質量溯源體系,可以更好地進行品牌營銷,提高市場的認可度,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從消費者的角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世界各國的人們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安全,有迫切地了解更多產品信息的需求,更加認可那些源頭可追溯的產品。第三方機構可以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標準認證。但是,要想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高效對接,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從中受益,僅憑這幾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產品質量溯源為政府對產品質量的監管提供了便利,而政府監管也需為產品質量溯源體系的高效運轉保駕護航。作為一種新的貿易業態,農產品跨境電商比傳統農產品貿易需要監管的內容更多,對監管技術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風險判斷,實現對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全過程監管;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對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入駐給予明確的產品溯源方面的監管要求,加強商戶準入的控制和審核。此外,在整個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過程中,各信息節點,特別是生產和加工環節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確保更需要各國政府共同參與和合作,這也是未來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體系發展與一個國家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密不可分
新冠疫情以來,農業農村部不斷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研究修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辦法(試行)》,重新規范了農產品追溯基礎性指標設定、主體注冊程序、追溯信息傳遞辦法、追溯標簽管理等內容。目前,我國也已經開始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戰略區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試點建設,鼓勵率先發展短鏈條追溯,并積極探索長鏈條追溯有效實現方法。這些農產品追溯信息化建設的最新工作成果和農產品追溯的戰略部署為今后部門間開展協同監管提供了基礎,也為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體系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大環境。一個國家的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最終會成為全球質量溯源體系的一部分,農產品跨境電商溯源體系的發展也必須在一國農產品溯源體系日臻完善的基礎上逐步推進。
參考文獻:
[1] 林曉羽.跨境電商溯源體系構建及發展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23-27.
[2] 周寧宇,魏依琳,裘慧,趙曉荔.溯源體系在跨境電商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的運用[J].經濟師,2020(10):54-55.
[3] 梁福.質量溯源導向下跨境電商商品質量監管體系構建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6(09):98-99.
[4] 鄭明.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電商產品溯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6):27-28.
[5] http://www.gzns.gov.cn/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
[6] http://www.mo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基金項目:西安市科技局高校人才服務企業項目(項目編號:2019218114GXRC017CG018-GXYD17.7);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6JK1676)。
作者簡介:
霍建英(1981—),女,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農產品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