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浩 阮燈渝 喻科
摘要:鄉村旅游就是在我們所屬的鄉村區域范圍內,依托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民俗風情、鄉村生活等多種旅游資源,為廣大旅游者提供了觀光、休閑、度假、生活等多種需求。近些年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出,鄉村旅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鄉村旅游的需要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制造和銷售功能,而開始了探索實現觀光、養生、休閑度假的多種功能。隨著現代人們的經濟收入和時間增長,對于鄉村旅游的需求也越來愈旺盛,這也成了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
關鍵詞:恩施鄉村旅游 現狀 發展
1、恩施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恩施鄉村旅游現狀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恩施市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是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臨時省會、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市域內文物古跡、傳統村落眾多,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多彩的民風民俗資源。全市主要景區景點有恩施大峽谷、梭布埡石林、大清江龍鱗宮、楓香坡、二官寨等。恩施市鄉村旅游于 2006 年起步,近年來,恩施市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民族文化和農業產業特色,建設了八大生態旅游走廊,整合并帶動景點觀光、民俗體驗、休閑娛樂、民宿和農家樂等旅游業態發展,實現了鄉村旅游示范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拓展。整治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積極推進以民居改造及新民居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將民居、民俗和特色產業基地打造成景觀帶和體驗帶,初步形成了特色產業型、生態家園型、文化傳承型、民風民俗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恩施市成為可憩可游、宜居宜旅宜商之地。
(2)恩施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于恩施州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區民眾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認識程度整體不高,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重點關注觀光旅游功能,忽略了農業在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多樣用途和其他功能。這樣往往造成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出現“忽冷忽熱”現象,一段時間過熱,一段時間過冷,使得恩施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動力欠缺,一定程度上會打擊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開發者及參與者的熱情與信心。
2、恩施市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1)后疫情時代戰略轉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策略
當下應對后疫情時代鄉村旅游趨勢變化做出全面調整,下一步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借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構建新型鄉村體驗內容、精致鄉村生活體系,多方面擴大鄉村旅游消費,堅持全域旅游戰略,構建鄉村文旅空間。方位實現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2)強化產業定位,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
在全域旅游資源觀的引導下,研究配套政策和措施,統籌考慮各地資源稟賦、地理空間、發展潛力,以核心景區、山水林地、交通干線等為重點區域,完善旅游要素,策劃特色精品線路,擴大消費。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助力資源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城鄉一體化在促進區域發展、改善產業結構、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立足恩施地方特色形象定位,將硒食品精深加工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深入結合,創新民族手工藝傳承與開發,扎實做好恩施玉露茶、恩施藥材等優勢農業產業基地和加工園區創建,培育新的旅游目的地。結合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通暢公路和供水、供電、信息、排污、環衛等基礎設施。完善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對接 5G 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的應用,深入智慧旅游鄉村、智慧民宿和農家樂建設。指導推動各鄉村旅游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網絡預訂等電子商務,提高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網絡知名度。
(3)優化考核機制,提升文旅服務質量
為旅游發展重點鄉鎮制定個性化的專項考核細則,將鄉村旅游發展規模、鄉村旅游示范區建設、文旅節慶活動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進一步調動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鄉鎮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積極性。推動現代農莊經營模式,依法流轉土地,把農民鏈接到旅游產業上,集中集約化生產,構建精致的鄉村生活體系。健全鄉村旅游規范管理體系,加大對行業自律和從業行為的監督力度,加強安全設施、食品衛生、應急處理和節假日、黃金周的鄉村旅游市場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堅持管理機制創新,不斷創新多元化市場主體進入機制,鼓勵工商企業依托現代農業精品園區,發展休閑旅游項目和配套產業。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設高品質服務團隊
鼓勵廣大鄉村旅游經營企業業主及其從業者參加專門的職業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競賽,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從業者在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餐飲客房服務、接待禮儀、安全衛生、民俗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能,著力于培養一批具備文化、懂科學、會運作、高素質的鄉村旅游專業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基于綠色基礎設施的鄉村空間規劃策略研究[D]. 梁安琪.河北工業大學 2018
[2]近郊鄉村空間集約規劃設計研究[D]. 張晗.華僑大學 2019
[3]鄉村轉型背景下的浙江丘陵地區鄉村空間修補研究[D]. 陳俊名.上海交通大學 2018
[4]基于“三生空間”協調的西安市鄉村空間布局優化研究[D]. 劉豐華.長安大學 2019
[5]基于地域文化傳承的鄉村空間設計研究[D]. 李佐龍.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8
[6]極化理論視角下的蘇州特色田園鄉村空間設計研究[D]. 張小龍.蘇州科技大學 2019
[7]變革中的鄉村空間[D]. 張懷福.蘭州大學 2019
[8]水系統空間整合下魯中山地鄉村空間優化設計研究[D]. 曹勝華.山東建筑大學 2019
[9]大都市近郊生態敏感地區鄉村空間規劃設計研究[D]. 呂杰.昆明理工大學 2018
[10]基于綠色增長的西安市鄉村空間格局優化策略研究[D]. 廖章森.長安大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