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 唐姍姍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模式已經逐漸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但現在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仍處于摸索階段,農村電子商務暫時只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較為成功。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由于地理環境以及經濟結構等因素制約,電子商務在其農村地區的應用發展中存在專業人才缺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多項問題,相關的專業理念、運營模式、設施建設等也都尚不成熟。本文根據湖北省荊州市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分析農村電子商務在荊州市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推動荊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商;荊州;對策研究
一湖北省荊州市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調查
(一) 農村電商發展基礎情況
荊州市地處湖北中南部,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江漢平原,是我國糧、淡水、棉、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的基地,并且水路交通運輸發達,利于農村電商物流產業的建設發展。近年來荊州市一直大力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2015年電子商務零售額80.07億元,較去年同期49.35億元增長達62.25%,已涌現出了“中國綠谷網”、“小胡鴨”、“福娃”等一批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以及“速樂購”、“指南網”、“百米生活”等重點電子商務平臺,其中石首市成為國家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監利縣成為湖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1]。
(二)農村電商物流情況
如今荊州市已建立起了洪湖市郵政農村電商運營中心、金狀元電商物流園、菜鳥網絡農村物流監利縣服務中心等各地區物流服務運營中心。湖北省荊州市市長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9年荊州全市快遞業務量達7514萬件,同比增長38%[2]。據湖北網臺報告,2020年5月13日下午,荊州電商快遞進村洽談會在湖北湘潤達工業園舉行,以此動員農村田園綜合體、各類合作社、個體農民去發展電子商務,并爭取邀請各大電商以及快遞企業入駐電商工業園區,推進電商物流園的建設,為荊州農村電商以及電商物流的未來發展做好打算。
(三)農村電商運作模式
在現階段,荊州市農村電商多是以B2C模式開展運作,這是一種終端電商服務模式。它直接針對個體消費者進行銷售電商產品(包括零售移動終端)和銷售服務,是一種借助于移動互聯網電商平臺,可以提供多元化渠道產品選擇的一種電商服務模式。此模式具有產品服務質量評估等功能,是很多消費者在進行網購過程中的第一首選,例如福娃和小胡鴨兩個電商公司就是通過自建的產品銷售終端電商服務平臺,保證了自己產品的服務質量[3]。
二 湖北省荊州市農村電商發展問題分析
(一) 農村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互聯網技術是支撐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近年,荊州雖然對網絡信息設施建設比較重視,但由于政府與地區的經濟財力不足,使得網絡光纖、信號塔等基礎設施得不到有效建立和更新,無法滿足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再加上農民本身知識水平不高,對于配合建設完善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缺少積極性,以及寬帶入戶手續復雜等相關問題,導致農村網絡覆蓋率低下。這使得農民對于互聯網信息的接受量少,接收時間慢,也讓農產品進村出村都遭遇很多阻礙。
(二) 品牌建設有待加強
農產品多為農民、村鎮分散化的經營管理,生產規模小,售賣過程中也不注重包裝工藝,沒有統一的標準。并且荊州市的農產品具有自己特色的較少,多數都與其他地區農產品沒有區別,缺少產品亮點,對品牌建設投入的精力少。現在知名的當地品牌只有小胡鴨、福娃等少數企業,特色農產品也只有魚糕、洪湖蓮藕等,并且大多數品牌企業影響力也只停留在省內甚至市內,所以現階段荊州市需要加強對企業品牌的打造,創建更多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三) 缺乏專業性電商人才
由于農村地區就業機會較少、基礎設施不足、收入不足等原因,農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在鄉村的人大多缺乏電商運營、網絡信息技術等專業知識。盡管現階段政府采取了鼓勵性的措施,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農民回鄉工作,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活較城鎮來說條件差,并且城鄉經濟收入差距較大,使得農村地區無法吸引優秀人才來服務農業。現在荊州市所留青少年大多數教育水平低下,缺乏網絡技術以及電商運營管理理念,這讓當地農村電商無法快速發展,擴大規模。
三 湖北省荊州市農村電商發展策略研究
(一) 推動荊州市農村電商基礎建
目前,荊州市農村電商網絡信息化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健全,需要通過提高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鄉村農民的農業信息技術應用轉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網絡的規范普及和推廣使用。政府要建立農村實體電商平臺綜合公共服務中心,并不斷擴大強化全市農村實體電商服務平臺綜合公共服務管理中心的建設功能,完善各級政府機關公共服務。還要有效地統籌規劃各類資源信息,實現上、下三級聯動,對外與各鎮村電商服務企業和主要接入城市的公共服務資源之間進行緊密聯系,對內與各個鎮村農業電商服務平臺之間進行協同運作綜合管理,實現鎮村農業產品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專業現代化高效管理。
(二)加快荊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
打造出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更進一步的關鍵,這要求荊州市政府和企業加強電商平臺和特色農產品的創建,不斷挖掘創造有潛力的特色農產品及品牌,鼓勵農產品自營企業和電商平臺的建立,并且大力發展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整合相關品牌資源,樹立更多荊州市特色農產品品牌,再結合荊州市歷史文化資源,加大對農村旅游、生態農業等領域的培養,給農產品注入文化底蘊。在培養產品品牌時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以及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我國各地甚至國外公眾對荊州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熟悉度,政府也要起帶頭作用,提高財力與政策的支持度,塑造起荊州農產品的整體形象。(三)培育引進農村電商人才
荊州市各級政府想要引進農村電商人才,就必須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去引進并留住人才。其中重點要引進農村電商平臺的建設、宣傳和運營人才,并組織擴招當地農村電商專家學者、從事農村電商經驗者、創業成功者等農村電商先導者,建立起荊州市農村電商推廣指導團隊,深入基層,為本地傳統農產品企業、電商行業人士提供技術指導,打造農村電子商業專業隊伍。并且運用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通過互聯網平臺,大力宣傳教育農村電商技術知識,指引農民通過以土地入股參與農村電商園建設等間接形式,或者自己開設網店等直接形式融入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領域。同時與沿海地區建立密切聯系,雙方發揮各優勢,利用沿海優秀農村電商人才資源,達到快速提升本地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悅,王誠.互聯網+下湖北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對策[J].新聞前哨,2018(8):75-76.
[2]汪凱.湖北農村“互聯網+”模式下電商發展研究[J].南方農機, 2019(17) :42-44.
[3]魏井彬 ,周珍萍 ,陳美芝 .湖北農村電商發展對產業整合與加強服務創新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3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