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
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文化傳統悠久,地域遼闊。在各國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中國是世界上從古至今唯一沒有發現文化中斷的國家。因此,在這種文化的傳播下,中國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這種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我國的建筑設計風格各異,地域色彩濃厚。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很多地方,建筑風格千差萬別,差異非常明顯的原因。比如著名的徽州建筑、陜西窯洞等,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對當地自然環境和文化傳播的不同認識。
關鍵詞:建筑設計;地域性文化;實踐
1我國地域環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1.1自然環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早期,建筑主要是為了人類在大自然中生存,而避難所的自發堆積必然會受到當地自然因素的直接影響和制約。在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憑借自身的經濟和技術力量,獲得了極大的生存自由,尤其是在建筑設計方面。然而,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仍然需要考慮當地的自然因素,在當地的地理條件下選擇最穩定、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在考慮建筑設計的自然因素時,當地的溫度、濕度、日照等方面都會對建筑設計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因此,當我們考慮建筑設計的地域性原則時,必須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來設計最符合當地情況的建筑。例如,在一些寒冷地區,當我們設計住宅時,必須考慮較大的間距和行列式布局,以便獲得更多的陽光。同時,采用較為封閉的造型,可以有效地進行防風隔熱。
1.2 社會環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在考慮建筑設計的地域性原則的同時,除了自然因素外,我們還需要考慮當地的社會環境。因為無論是什么樣的建筑,其形成都是先為人服務的,因此必然會受到當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人類作為一種生物,不僅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廣泛的社會群體屬性。因此,建筑設計作為人類聚集和生存的基本場所,也必須充分滿足人類生理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功能。例如,在一些相似的自然環境中,在兩個不同的地區,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同的建筑形式。造成這種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兩個地區的社會文化差異直接導致了當地建筑的地域風格。
2 地域性現代建筑設計的思路
2.1 以地域文化為出發點進行現代建筑設計
在歷史發展演變時期,隨著生活環境的差異,以地域為基礎的地域差異逐漸形成,逐漸演變為文化傳承差異,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差異,包括飲食習慣、建筑風格、風俗習慣等。這些因素都反映了這片土地的文化演變過程。建筑是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和進化的產物,它直接關系到當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演變。因此,建筑往往是研究一個歷史時期文化演進的主要載體。因此,要在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傳統建筑風格,形成富有魅力的地域現代建筑,就必須充分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即必須將歷史文化的靈魂融入建筑之中。人類歷史文化的演進是對自然環境的響應,因此地域性現代建筑的發展必須處理好對地域性環境的響應。在傳統建筑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文明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起來的,如地域和時代的著名文化遺產頤和園,它體現了歷史文化的精髓;如中國著名的家庭式庭院,代表了我國傳統建筑風格,融風水于一體;如江西滕王閣古建筑代表了唐代建筑業的發達,也體現了唐代獨特的建筑設計手法;另一個例子是蘇州園林,它被稱為“花園城市”在中國。它是清末著名的建筑。它把森林和房屋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它融合了江南的文化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是歷史建筑的地域典范。綜上所述,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有很大差異,都有各自的特點。發展地域性現代建筑,必須加強對地域歷史文化的研究,把靈魂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之中。
2.2 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改進現代建筑設計理念
現代建筑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穩定性,但對建筑數量的過分追求導致了現代建筑的“定型”特征,即現代建筑逐漸失去了文化歷史變遷的載體功能。地域建筑具有明顯的,比如中國南方的四合院建筑和兩層小木結構建筑,它們代表了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地域和文化差異。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完善現代建筑設計理念,是建筑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然而,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改進和優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隨意的改進。相反,在充分了解當地地域文化歷史的基礎上,結合歷史建筑風格和特點,將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建筑風格融入現代建筑之中。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西藏自治區,在現代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充分融合了唐卡建筑風格,形成了地域現代建筑的獨特面貌,這讓人們看到這種建筑時想起文成公主結婚的典故,間接反映了當時唐代的建筑風格。因此,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地域性現代建筑是正確的方向。
2.3 地域性現代建筑設計中的生態發展理念
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穩定的承重層主要通過基坑開挖施工,破壞了施工過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區域性現代建筑發展的基本原則是生態發展觀,即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將傳統建筑對自然環境和諧利用的特點融為一體,體現人與自然的新平衡。區域現代建筑設計中的生態發展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充分利用擬建區域的地形,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可以顯著減少建筑污染,為宜居城市的建設打下基礎,再創造出更多的地域特色建筑,如重慶地區將掛、挑、挑臺灣等方式進入斜坡建筑,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特點。
2.3.2為建筑區的氣候綜合利用;中國東西、南北地區差異大,氣候變化大,文化歷史演變差異明顯。例如,在中國西北或東北地區,氣候變化很大。為了給建筑保暖,建筑一般三面封閉,建筑呈現出厚重感。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天氣炎熱,因此修建庭院通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體現地域文化的建筑設計中,要遵循繼承與保護、取其精華、除其糟粕、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等方面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功能與建筑布局,設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
參考文獻
1]淺析回歸自然建筑設計——建筑與健康[J]. 滕欣欣. ?四川水泥. 2021(01)
[2]建筑設計與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分析[J]. 陳鈺婷. ?建材與裝飾. 2020(14)
[3]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 葉美玲,卓秋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