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娜
摘要:在全面開展黨史教育的新形勢下,將紅色資源與思政教育相融,既有利于紅色文化普及,又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高效的紅色思政教育模式探索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紅色思政教育;西柏坡精神 ;“趕考路”
從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到十大育人體系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視,伴隨著“黨史教育”學習如火如荼的開展,新形勢下紅色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各地紅色思政教育浮于形式、流于表面,未能形成一種可持續的育人模式,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紅色思政教育現實困境,針對性提出整改方案,搭建可行的紅色思政育人模式,效果最大化的實現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
一、紅色思政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紅色精神是一個龐大譜系,最開始體現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然后有“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長征精神,現在則有“舉國同心、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它凝聚了每個時代的精神精華。正是這不同時代的精神支撐,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力量,我們要想大步向前,弘揚紅色精神是必不可少。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到達西柏坡、延安、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并多次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高校成為了青年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為國家及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紅色文化傳播。紅色文化具傳播性和教育意義,但是由于各類文化價值觀的沖擊,青少年對于紅色文化的興趣不強、了解不足,認同感缺失,導致紅色文化在青年中傳播受阻。青年作為國家發展儲備軍,未來希望,更應該成為紅色文化的主要傳播對象。另一方面,紅色思政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培育新時代有為青年。紅色文化蘊含的紅色精神具有正確的思想導向性,是主流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體系中,既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開拓思政教育的思路,也加深思政教育情感廣度。目前正值建黨百年之際,又在我國大力實施“黨史教育”的新形勢下,紅色文化教育可以培養時代新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青少年時期是理想信念及“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紅色資源科學合理的引入到思政教育過程中,能夠創新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全面的了解革命歷史事件,傳承優良的革命精神,培育愛國情懷,幫助大學生扣好人生發展的第一粒“扣子”。
二、紅色思政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形式單一、缺乏實踐。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依然是課堂,對于紅色資源利用不到位。各地高校雖然在“三全育人”方面以及十大育人體系中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但是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依靠思政課堂教育。而對于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教育更多是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傳遞給學生,對于課堂外的實體紅色文化資源缺乏利用,未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的教育效果并明顯。實踐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對紅色教育資源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才能使紅色精神入耳、入腦、入心,從而提高紅色教育的有效性。
(二)當代青年對紅色文化認識不足,學習能力不強。文化的學習,必要條件是學生對于文化的認同與興趣。隨著互聯網傳播方式的出現,文化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上,更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文化思潮涌入的影響。外來不良的信息及觀念的影響使青少年無法感同身受到革命先烈的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對于紅色資源缺乏興趣,對于紅色文化認識不足,對其精神理解不到位,對紅色文化的學習缺乏主動性,使紅色文化育人效果不足。
(三)高校紅色文化思政教育體系尚未形成。目前高校教育仍然是以專業為主,而思政教育成為教學之外的輔助教育,以紅色文化為主線的文化教育更加缺少頂層設計和全面的布局。部分高校自身教育能力不足,未能將紅色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出現學習與收獲兩層皮。甚至個別學校未能做好積極引導,紅色文化教育更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取到實際效果。
三、紅色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初探,以溫史憶初心,重走“趕考路”實踐為例
(一)融入社會實踐,挖掘紅色資源內涵。紅色基地有其獨特的育人價值,基地實踐所帶來的思政教育效果也是獨一無二的。天津商業大學法學院“心”青年團以溫史憶初心,重走“趕考路”為主題,深入河北西柏坡等地展開紅色實踐及理論宣講。眾所周知,西柏坡作為重要革命根據地,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指揮了三大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心青年”團隊成員首先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重溫了在西柏坡發生的各個歷史事件,對西柏坡其地的發展脈絡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在西柏坡紀念館的第二展廳進行志愿講解,主要講述在西柏坡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歷史,在為廣大游客朋友普及西柏坡相關知識的同時,也使成員自身對西柏坡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通過實地參觀與走訪,同學充分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不畏懼苦難、不害怕犧牲、砥礪奮進、勇往直前、的艱苦奮斗作風。
(二)做好二次宣傳,深化紅色認知。實踐團成員在參觀學習之后,深入研究,積極設計課程內容,在石家莊紅星小學、甘肅天水精誠職業技術學校、甘肅濱河小學等多所學校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一場與歷史的對話。通過學生們與“李大釗”先生的一問一答,幫助青年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結合革命遺跡中的英雄人物事跡,提升學生們的理想信念及擔當意識。通過二次宣傳也加強自身的理解,在講解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理論體系,提升思想高度,加深紅色認知。
(三)用好網絡工具,打造紅色文化陣地。00后被稱之為網絡原住民,網絡成為他們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主要陣地,紅色文化宣傳更要積極發揮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實踐團成員將西柏坡實踐過程中所見、所聞、所獲積極通過國家及省市級新媒體宣傳報道,將實踐團隊所取得的優秀實踐成果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引領紅色思潮,推動更多的群體學習宣傳。同時教師也應發揮引導作用,積極構建網絡思政教學平臺,要做到網絡平臺多樣化,貼近學生日常使用喜好,如抖音、微博、B站等學生利用率較高的平臺。同時做好網絡平臺的頂層設計,創新網絡互動形式。如定期發布熱點討論話題、推薦紅色打卡地、展示紅色實踐成果等內容,做到定期有推送,期期吸引人。
結語
目前紅色思政教育工作依然面臨著困境和挑戰,將思政理論與紅色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融合,不僅幫助大學生拓展視野、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傳承紅色精神,修正價值準則,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馬楠楠, 成曉晴. 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 公關世界. 2021(16).
[2]劉福琴. 新時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路徑研究[D]. 蘭州: 蘭州大學,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