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文
摘要:大豆是我國重要農作物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食用形式豐富,深受人們喜愛,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從農作物種植角度看,大豆是一種前茬作物,輪作倒茬效果好,且環境適應能力較強,適合在多地種植。但若想種植出粒大飽滿的大豆,就必須在最適合大豆生長的環境下進行種植,同時還要充分考慮自然環境條件對大豆正常生長所造成的影響。文章從土壤、氣候、種植期等方面出發,對大豆優質高產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圍繞播種模式、施肥、田間管理三個方面,對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及實施要點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大豆種植;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實施要點
引言:大豆素有“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美譽,不同品種大豆所含營養成分也有很大區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是大豆主要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中包含了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長期食用有益于身心健康。事實上,我國大豆需求量還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對質量高的大豆,因此,如何實現大豆優質高產便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1、大豆優質高產影響因素分析
1.1 土壤環境
影響大豆優質高產的因素有很多,土壤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因素。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土質有較大區別,在不同地區種植大豆,其質量和產量都會有很大差別。土壤環境好壞對大豆生長有重要影響,其中,微量元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充足的微量元素可保證大豆栽種質量。因此在栽種大豆前,工作人員都會首先對種植地土質情況進行測試,對不合理的、不達標的土壤條件進行優化,采用先進的施肥技術提升土壤質量,同時配以科學田間管理來保證大豆能夠充分吸收土壤營養,從而實現優質高產。另外,由于不同種植的自然條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所選用的施肥技術也會有所不同,在保證技術先進性和科學性的同時,也要確保技術應用的適宜性。
1.2 地區氣候條件
地區氣候差異是影響大豆優質高產的另一項重要因素。我國南北方氣溫、光照強度、干燥度、濕度,以及季節時長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大豆優質高產。目前關于如何實施大豆種植管理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各地區基本依照當地自然氣候特點來制定相應管理措施,對于四季溫差較大的北方地區來說,若想保證大豆能夠在較好的環境下生長,就必須保證種植季節的適宜性;南方則不同,對種植季節要求并不高。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北方干燥、光照足的氣候特點更容易種植出顆粒大而飽滿的大豆,而南方受多雨氣候影響,大豆水分較多,質量不如北方。
1.3 種植期選擇
環境溫度與光照強度也是影響大豆優質高產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大豆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充足陽光,并且還要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生長,這樣才能保證發育質量和速度。但受季節環境變化影響,并不是所有時間種植大豆都能實現優質高產,當然,在相類似或近似的環境條件下種植大豆也能達到較為可觀的效果,但質量難免不受影響。研究表明,不同品種大豆具有不同的最佳播種時期,所謂“最佳播種時期”,是由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所構成的最理想種植“環境”,有些是可以人為營造的,有些則必須遵從自然環境變化,從這個角度講,大豆最佳種植時期并不受人們主觀意識影響而發生改變。
2、大豆高產栽培實施要點分析
2.1 栽培模式
(1)“壟上精量點播”模式
在點播技術和擺種技術共同作用下,播種的種子數量更加均勻,也方便了施肥。該栽培模式特點在于,在秋翻耙基礎上對茬子進行剔除,實現壟上精量點播,進而提高大豆產量。
(2)“等距穴播栽培”模式
等距穴播栽培是一種機械播種方式,主要特點在于,大豆植株密度適中,位置分布合理,每個植株均能吸收到充足陽光,光合作用效果好,植株生長更為均衡。相比人工播種,該播種模式更容易實現優質高產。
(3)“波浪冠層”模式
波浪冠層是一種人工播種方式,一般在特殊播種和種植要求下會使用此模式。其特點在于,可以將品種不同和形態不同的植株進行穿插種植,但對施肥和農藥噴灑的要求會很高,因為不同品種大豆植株的養分需求會不同。從整體上看,種植區域內的植株呈現波浪形生長形式,這也有利于更好進行光合作用。
(4)“兩壟一溝”模式
“兩壟一溝”模式的要點在于規范土地結構,當對土地進行科學布置后,各大豆植株間的空隙會更加均勻,且能夠保證每一植株均能獲得充足的生長空間,從而保證正常生長。
2.2 施肥
(1)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同時配合磷肥和鉀肥一起使用。基肥量在總肥料量中的占比約為65%±5%,保證每畝地基肥中含有500kg糞欄肥、150kg火土灰、30-45kg過磷酸鈣、5kg尿素。基肥要在翻地前施入,施入后進行翻耕,這樣更有利于施肥滲透進耕層中。
(2)種肥
種肥屬于分層施肥的一種形式,在一般性種植生產中,每畝地需要施加150kg±5kg腐熟有機糞肥,配合10-15kg過磷酸鈣作為種肥。對于養分不足的土壤來說,在此基礎上施加適量鉀肥和氮肥。為使大豆種子不被燒傷,種肥需要施加在種子下方3-4cm處。
(3)追肥
追肥目的是讓大豆植株更好生長,一般會在植株發育關鍵期進行追肥操作。針對根基處,需追肥兩次,分別在苗期和開花結莢期,其中,苗期追肥以氮肥為主,可選擇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肥量視植株生長情況而定,在底肥和種肥足的情況下,或對于幼苗生長健壯的植株來說,可少施氮肥或不施加;在開花結莢期,大豆植株營養需求量大,適時施肥對提高成花率和成莢率、減少落花落莢、增加大豆產量有著積極的作用,需保證每畝地追3-4.5kg尿素,或者500-800kg人糞尿。
2.3 田間管理
(1)補苗技術
補苗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全苗生長,因為全苗是優質高產的重要保證。對于一般性大豆種植來說,當出苗后,管理者需及時掌握出苗情況,若存在地塊整體缺苗情況,則需進行移苗補栽,當被補栽的幼苗成苗后,還需對其施苗肥。而對于缺苗嚴重的地塊來說,建議進行“營養缽”補苗,保證每個營養缽內播種兩粒大豆種子,待兩片真葉長出后,選擇適合的時間進行補苗和澆水,該操作一般在陰天進行。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實現全苗、齊苗、勻苗和壯苗,還需結合多項管理操作技術,如間苗技術和中耕技術。
(2)摘心控苗技術
摘心控苗主要是針對那些“貪長”的大豆植株而言,應用該技術,可更好實現對具有無限生長習性的大豆進行長勢控制,避免因“貪長”而影響大豆成熟度。在植株盛花期時,或終花前,需要將大豆頂端生長點進行摘除,長度控制在2cm。摘除后,秕粒數量將明顯減少,結實率會更高。
(3)大豆褐斑粒、秕粒防治技術
在一般性大豆種植中,褐斑和秕粒屬于常見生長現象,它們的出現與大豆植株密度、品種,以及土壤營養元素比例和土壤性質有很大關系。合理應用防治技術對褐斑粒和秕粒進行防治,對實現大豆優質高產有重要幫助。在品種選擇上,建議選擇無褐斑粒和秕粒低的大豆品種;在播種方面,努力提高播種質量,合理密植。除此之外,提升后期肥水管理質量,注意早衰現象發生,積極做好病蟲防控工作,實現大豆高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影響大豆種植優質高產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土壤條件、自然氣候、種植期,以及溫濕度、干燥度等幾個方面,雖然當前種植技術得到很好發展,但若要依靠人工技術來改變生長環境,從而實現種植目的,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實現大豆種植優質高產的關鍵在于,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和自然環境規律,在科學種植期內合理應用成熟種植技術,把握好關鍵種植要點,因地制宜的來制定種植策略,同時提高種植操作的靈活性,以應對復雜客觀環境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謝光.淺析東北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及實施要點[J].農技服務,2017,34(04):51.
[2]張秋光.大豆高產栽培主要環節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5(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