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摘要:我國在發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忽視農業方面的發展與創新,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蔬菜大棚的種植模式,使這種模式逐漸成為了我國主要的蔬菜生產形式。另外,通過蔬菜大棚種植,既能夠提高蔬菜的產量,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營養價值。所以,必須掌握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應用不同種類的種植方式,為我國蔬菜大棚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蔬菜大棚中各種蔬菜的成活率與質量,還需要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在確保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以及蔬菜健康性的基礎上,提高蔬菜大棚種植的效益。
關鍵詞:蔬菜;大棚;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預防各種疾病,是人們的重要食物。大棚蔬菜是指利用大棚覆蓋塑料薄膜種植出來的蔬菜,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可調整大棚溫度、光照、水分,為蔬菜生長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人為控制蔬菜上市時間,提高菜農收入。近年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在農村地區廣泛推廣,但在種植過程中,如果農戶選址不當、施肥過量、農藥使用不正確等,可能導致肥害、藥害、病害、蟲害,影響到蔬菜的正常生產,造成蔬菜減產。因此,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必須加強大棚管理,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提高蔬菜產量。
1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分析
1.1大棚蔬菜的選種工作
無論是何種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都應當是種植品種的選擇。因此在蔬菜大棚種植時,可以結合以下幾點標準進行蔬菜品種的挑選。首先,就是要深入調查蔬菜市場的現狀,了解每一種蔬菜的市場行情,并且詳細地分析各種蔬菜在市場中的發展規律,以便于在選擇品種之前,就能夠結合市場實際所需,選擇最適合、經濟效益最高的蔬菜品種,提高蔬菜大棚的種植質量以及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其次,就是要盡可能選取一些對病蟲害抵御能力較強的蔬菜品種,避開一些轉基因類的蔬菜品種,為后續的種植以及養護工作打好基礎;最后,就是要結合種植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最適合的品種。
1.2大棚地理位置的選擇
在蔬菜品種選擇完成之后,就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大棚種植地點,這時主要應該考慮的因素有大棚選擇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土地平整度以及土壤肥力等。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蔬菜大棚種植過程中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以及土壤質量的影響。除此之外,在搭建大棚時,還要確保地塊是相對完整的,從而實現對整塊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現象出現,還能夠有效避免土地中原有的雜質摻入其中,避免了一些種植過程中意外的發生,從而能夠節省一部分管理資金的支出。另外,合理的蔬菜大棚種植地選擇,還是提高蔬菜質量與產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必須要在種植開始之前提高對這一環節的重視。
1.3科學管理蔬菜栽培過程
蔬菜大棚的選址結束以后,就要著手于實際的種植栽培。在開始種植之前,需要種植戶對現有的種植設備、種植技術以及種植經驗進行全面把控,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紕漏,提高種植過程的質量與效率。另外,還需要在種植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蔬菜品種的特性,來選擇是否澆灌、是否施肥以及力度的大小。最后,就是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蔬菜,這時就需要結合每一種蔬菜的生長特性來確定灌溉以及施肥的頻率,使用不同的種植設備、不同的種植技術,并對每一種蔬菜進行合理布局,對種植人員進行嚴格管理與培訓,來實現蔬菜大棚的規范化種植。
1.4科學管理蔬菜施肥過程
蔬菜正式入土栽培之后,就需要進行后期的施肥與管理。雖然施肥量的多少需要結合蔬菜以及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是大棚中絕大部分蔬菜都是要進行施肥這一工序的,所以對蔬菜進行施肥也是蔬菜大棚種植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蔬菜的生長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施肥工作的科學性,就需要種植人員對施肥進行全面的管理。首先,盡可能選擇一些類似于動物糞便這種的天然肥料,確保蔬菜大棚種植的綠色環保性;其次,在天然肥料的肥力不足以支撐蔬菜快速生長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危害性較小的人工肥料或微生物肥料,為蔬菜提供更強的養分;最后,就是要嚴格管理施肥的次數、多少等因素。
1.5大棚溫度濕度調控
溫度和濕度因素是造成病蟲害發生流行的一個主要原因,溫度決定了大棚蔬菜的生長情況,影響到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技術人員應該科學合理地控制大棚當中的溫度,為蔬菜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隨著蔬菜個體的不斷增加,呼吸作用會造成大棚當中的濕度顯著升高、灌溉和陰雨天氣,大棚當中的濕度會顯著增加,因此要做好大棚排濕工作,及時將大棚當中的高濕氣體排出,降低各種病原繁殖生長的可能,避免出現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春秋季節晝夜溫差相對較大,而大棚當中的溫度相對較高,應該采取一定的控溫措施。例如,密閉加溫,通風換氣,遮陽降溫,有效降低和控制大棚當中的溫度,滿足蔬菜的生長發育需求。
2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
蔬菜栽培管理過程中各種病蟲害對蔬菜的生長發育構成的影響巨大。很多農民群眾在長期化學防治過程中,普遍存在不規范用藥、不科學用藥的行為。長期化學農藥的使用,對蔬菜的品質構成了一定威脅,產生不同程度的藥物殘留。同時,由于藥物使用不當,整體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病蟲害的耐藥性顯著增強。因此,在今后蔬菜病蟲害防控期間,應該逐漸向著無公害方向發展,綜合應用物理防治技術。通過在大棚當中建設防蟲網,設置殺蟲燈,選擇使用殺蟲黏板,能夠很好地改善病蟲害對蔬菜造成的不良影響。蔬菜大棚栽培管理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控制栽培密度,嚴格控制病蟲害的遷徙,有效誘殺各種害蟲。
2.2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防治方法是一項天然的植物保護技術,在大棚內構建氧化生物共同生存的生態結構模式。并且綜合應用各種能夠清除病菌的材料,禁止使用含有銅的物質。使用病菌、真菌對蔬菜進行生物刺激;使用捕食類生物進行防治,比如利用啄木鳥捕食害蟲;利用寄生類昆蟲進行防治等。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還能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
2.3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途徑,通過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等化學藥劑防治害蟲、雜草、病菌。這種防治技術見效快、方法簡單、不受季節和地域限制。但過多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地表水、空氣、農產品造成不良危害,并增加蔬菜的抗藥性。在治理病蟲害時,必須結合病蟲害發生程度,選擇低毒、高效、易降解的化學藥劑,掌握化學藥劑藥量和濃度。在噴藥時,從蔬菜植株底部葉片逐漸向上噴施,注意重點噴灑病株四周。
3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已在全國大范圍推廣,隨著大棚蔬菜種植范圍的增加及蔬菜品種的增多,病蟲害發生概率也隨之變高。因此,必須從源頭上對病蟲害展開有效防治,推動大棚種植蔬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宏海.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簡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09-210.
[2]王華西.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64-65.
[3]賈廣清.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防治措施思考[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17-118.
[4]李葉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有效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