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君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淡水養魚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受飼料上漲以及技術形式單一等問題的影響,導致淡水養魚效益不高,不僅會影響到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而且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行業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我們積極探索科學的淡水養魚技術和效益提升策略,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和促進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淡水養魚技術;效益提升;規模養殖
引言:我國淡水養魚行業的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已經打入國際市場,因此有著更為廣泛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國目前淡水養魚結構比較簡單,技術應用不夠規范,導致產品競爭力不強,養殖效益不高。要想轉變這種狀況,需要加強淡水養魚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同時積極探索提升淡水養魚效益的措施。幫助養殖戶提升養殖效益,同時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1淡水養魚技術分析
1.1科學選種
淡水養魚技術的應用,首先要做到科學選種,要進一步加強魚苗選種模式,同時也要對魚苗的養殖管理作出合理調整,積極引進和繁育良種,為提升淡水養魚效益奠定基礎。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大力推廣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以及符合市場需求的良種。既能降低養殖成本投入,也能提升養殖產品的市場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淡水養魚的效益。
1.2環境管理
淡水魚的生長對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環境管理對于淡水養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做好養殖環境的管理,尤其要重點關注水體環境,這直接關乎著淡水魚的生長與成活率,是影響淡水養魚效益的主要因素。在控制水體環境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水體的滲透性、水體溫度、水體的PH值以及水體的溶解氧含量等。除此之外,還要注重把控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如水體中的硫化氫含量以及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等。在淡水養魚養殖過程中,要注重保持水體的“活力”,確保水體中浮游生物的豐度符合養殖需求。總之,要想保障淡水魚的健康生長,需要為其構建綠色健康的養殖環境,這是保障淡水養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1.3把控放養密度
淡水養魚過程中,要結合池塘條件合理把控放養密度,保證水體始終都能保持足夠多的載魚量,這樣才能確保產出的穩定性,以便更好的抵御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除此之外,放養密度還要結合魚的種類以及生長習性而定,只有將養殖密度控制在最佳狀態才能促進魚的健康生長。
1.4科學飼養
科學飼養一方面能夠促進淡水魚的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控飼料成本投入,是提升淡水養魚效益的重要舉措。隨著淡水養魚行業的發展,在飼養過程中的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在淡水養魚過程中對喂料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借助喂料機,可以替代人工進行投料,既能保障投料的規范性,降低飼料成本,也能減少人工投入。飼料的投喂需要結合魚的種類以及氣候等因素,通常應在每天的早晚分別投喂2次,投喂量應控制在魚自身重量的2%-10%范圍內。與此同時,在飼料投喂過程中還應適當添加微生物制劑,以便促進淡水魚的新陳代謝。
1.5加強病害的防治
病害會給淡水魚的生長帶來巨大威脅,同時也會嚴重影響淡水養魚養殖效益,因此在淡水養魚過程中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障淡水魚的健康生長。病害的防治,環境控制以及科學飼養都是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需要采用相應的必要手段進行淡水魚類的病害防治。如做好池塘清理,并使用生石灰來改善水質,在淡水養魚過程中要注重觀察,及時發現魚類疾病并合理用藥治療。養殖人員應具備基本的魚病防治和治療知識和技能,密切關注流行病發生規律,秉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切實保障淡水魚的健康生長。
2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策略
2.1發展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
目前我國的淡水養魚多以分散養殖為主,分散養殖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同時抵御風險能力差,是影響淡水養魚效益的主要因素。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大力發展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這是保障淡水養魚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能夠實現淡水養魚的統一管理,同時也能促進先進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淡水養魚的規范化水平。并且規模化養殖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促進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能夠結合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養殖品種和養殖規模,進而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并且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因惡意競爭而影響淡水養魚效益。總之,相較于傳統的分散養殖,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的優勢更加顯著,在病害防治、技術應用、資金保障以及飼料配給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優勢,既能促進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也能給予淡水養魚行業更為有力的保障。為此應積極引導和鼓勵養殖戶加入生產合作社,同時培育養殖生產大戶,推動淡水養魚朝著規模化與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2.2持續優化養殖品種
養殖品種是影響淡水養魚效益的關鍵因素,優良的品種既能促進淡水養魚產量和品質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有助于保障淡水養魚效益。要結合市場需求,在傳統的青魚、草魚、鰱魚等品種基礎上,持續優化養殖品種。在新品種引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新品種的適應性,確保其適合在當地養殖,同時還要結合市場需求合理調整不同品種的養殖規模。除此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適當引入一些觀賞性的淡水魚品種,這也是提升淡水養魚養殖效益的有效措施。
2.3推動養殖生產的發展
一方面要加強淡水養魚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倡科學養殖,提升養殖產品的品質,增加其經濟附加值,以此來提升淡水養魚效益。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魚類產品深加工,如加工魚罐頭、魚干等產品,以此來促進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綠色養殖,生產綠色產品,以便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要做好產品宣傳工作,借助網絡以及新媒體等加強宣傳,拓展銷售渠道。應積極加強品牌建設,結合自身的優勢打造品牌,這既有助于提升宣傳推廣效果,也能促進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
2.4進一步優化淡水養魚技術
淡水養魚技術的優化是推動淡水養魚效益提升的根本性手段,一方面通過淡水養魚技術的優化,能夠促進淡水魚產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淡水養魚技術的優化可以促進淡水魚品質的提升,使其更加適應市場環境。首先,要加強淡水養魚技術的研發,積極探索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與淡水養魚技術的結合路徑,促進淡水養魚技術的發展。要加強人才培養,構建高素質、高水平的淡水養魚技術管理隊伍,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指導,提升淡水養魚的規范性和技術水平,降低淡水養魚成本投入,增加淡水養魚的經濟效益。其次,要加強淡水養魚技術的推廣應用。相關部門應做好淡水養魚技術推廣工作,并對淡水養魚技術的應用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進一步完善淡水養魚技術推廣模式,推廣人員多到生產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幫助養殖戶掌握技術應用措施,提升淡水養魚的技術含量。
結束語:淡水養魚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淡水養魚效益,同時也會對行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加強淡水養魚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并合理加以應用,提升淡水養魚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并積極探索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策略,增加養殖收益。
參考文獻:
[1]吳群,劉崧生. 關于江蘇省太湖地區淡水養魚生產經濟效益問題的探討[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5,(04):94-102.
[2]張漢祥. 調整產品結構 發展均衡上市 降低生產成本——淺談提高淡水養魚效益的對策[J]. 漁業致富指南,201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