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濤 李東蘭 李嘉琪 趙亮

摘要:有效把握社區居民的體育動態、對居民體育健康進行規劃和指導,對于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社區居民體育行為規律的分析,旨在為保定市居民健康干預路徑提供可行性分析及對保定市社區體育資源精準化配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鍛煉;社區體育;健康干預路徑
保定市社科規劃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21114
居民生活條件日益提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日益增多,同時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深入人心,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從流行病升級為全球大流行病,疫情過后居民對于自身擁有強健體魄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社區居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健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社區體育活動是社會進步的產物,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提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進程的加快,社區體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完善了社區管理體系[1] 。
1.保定市社區居民體育行為規律分析
1.1社區居民選擇體育活動的目的不同
本研究以走訪調查保定市各大社區為實例,體育運動參加者退休或就業在職等的生活和工作情況,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空閑和時間分配方式,進而也就決定了他們所參與的體育運動和鍛煉項目的時空性特征[2]。我們可以發現位于離市中心較近的一些社區,居民普遍認為以健身目標來社交。而偏遠一些的農村社區居民則主要以從事娛樂性的活動、打發自己閑暇的時間為主要目的,其中絕大多數是為老人和已經退休的中國老年人以及全職家庭女性為主,其次是節假日的這個時候閑暇到家后在家里的青少年們。
1.2社區居民對體育活動的項目的選擇不同
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程度以及年齡結構的不同,不同的社區,居民們采取的體育活動的方式往往也是不一樣的。
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距離市中心較近的一些社區,居民們在選擇健身項目上,更加多樣化,他們更加關注的是該項體育項目對于身體的鍛煉程度,有愛好性和選擇性進行體育鍛煉,比如瑜伽、小球類運動、游泳健身、釣魚等。對于遠離市中心的社區一些的社區,他們普遍會選擇大眾一些的鍛煉項目,比如廣場舞,健身操、抖空竹,太極拳、下象棋等。
在不同年齡階層中,他們所選擇的健身項目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青壯年,他們大多喜歡運動強度大一些的健身方式,比如快跑、跳繩、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中老年女性則多以廣場舞為主要健身項目;中老年男性則主要以下象棋、抖空竹、太極拳等為主。
1.3社區居民對體育活動場所的選擇不同
不同的社區,居民們選擇的體育活動的場所也是不同的。同時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會直接影響當地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經濟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改進了,居民才有條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參加體育活動。
具體而言,家庭可支配收入、個人身體條件和健康狀況、個人空閑時間狀況是影響居民能否選擇體育項目進行健身、選擇什么項目進行健身的首要條件。經過調研發現,保定傳統社區和新型綜合型社區居民,往往會選擇在健身房或者社區廣場、公園進行體育健身活動。在健身房進行健身活動的居民,往往是具備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然而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還有一些不具備體育活動的條件,基礎設施不完善的遠郊社區,居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體力進行體育活動,對于體育活動的了解不多。
1.4社區居民對于體育活動的認知度不同
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總體文化程度越高的社區,比如說一些綜合型社區,其居民對于體育活動的認知度高,主要表現為近期鍛煉的頻率總體都偏高,每周鍛煉3~7天的居民占65%左右,認為體育活動重要的占據61.7%。偏遠一些的社區,比如說一些遠郊社區,其社區居民文化程度偏低,主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而其社區居民大多為農牧從業人員,每天主要以搬運重物、挖掘為主要工作內容,他們每天的運動量十分大,幾乎沒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再去參加一些體育活動。相比較于前兩種社區居民來說,他們對于體育活動的認識程度也比較低,每周鍛煉的頻率也是偏低,對于體育活動不是十分重視。
不同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形式及參與度
從以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綜合型社區與傳統社區結伴鍛煉的人數明顯多于遠郊社區,這可能與該社區居民的職業特點有關,相比較于新型綜合型社區和傳統社區來說,遠郊社區的居民們更多的是參加團體組織的體育鍛煉形式,主要以廣場舞居多,這可能與偏遠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居民只能通過參加團體組織的體育活動有關。從參與度來看,保定市社區居民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通過走訪部分社區,我們發現這主要與各社區的體育設施建設以及該社區居民的職業情況有關。
2.保定市社區居民體育行為健康干預路徑
保定市發展規模的驟增和擴大,其中最為突出的標志之一便是保定市城市人口群眾數量的持續增加,國民體育意識的初步覺醒及保定市人口群眾數量的快速擴大,對于保定市各類健身活動場地的空間結構分布、數量和服務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2]。
2.1合理規劃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對于一些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社區,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在居民聚集較多的公園、文化廣場、戶外體育健身等場所,規劃建設新的體育器材設施;同時,規劃場地用于團體活動,如廣場舞等的場地建設,滿足不同人群需求。通過以上這些方法,用以解決當下社區居民對于參加體育活動場所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學校、企事業單位的既有體育健身場館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制定詳細的開放計劃和保障補貼方案,以保證社區居民正常的體育活動需求。
2.2健全社區居民體育管理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結束過后,健全街道、社區體育管理體制、工作制度,完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樹立新的社區主體意識。充分利用社區公告欄、體育場館、公園等社會體育活動場所,對體育活動進行大力宣傳,使社區居民建立科學化、有效化、安全化的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利用社區資源、高校優勢資源,組織群眾性的體育競賽活動,提高群眾的參與性,努力提升社區居民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度,使社區居民對體育活動更加喜愛,形成社區獨特的體育文化。
2.3重視對不同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指導工作
不同的社區居民有著不一樣的社會特點,我們有必要對他們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指導。針對不同的文化程度、職業特點、性別及年齡階層選取主要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相關的指導,對于提高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有極大幫助。
2.4重視對中老年體育鍛煉的指導
根據社區居民對身體健康的要求,加大對社區居民體育運動的推廣,由于社區進行體育活動的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群,我們要加大對這些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指導工作。可以通過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指導員進社區等的措施來加大對于中老年人群體育鍛煉的科學指導。
2.5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社區體育活動的指導
根據不同的社區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活動形式及其參與程度,在組織和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的同時,我們可以根據社區居民的人群特征,體育設施實際狀況有針對性的去選擇自己的項目和活動場所,以更好的滿足社區居民主要參與者的體育鍛煉需求,從而調動和提升社區居民自愿參與各類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實用性。對于不同經濟收入水平的社區,可以適當增設體育館,并且加強對中、下層社區的惠民力度。
社區體育推進了體育社會化進程,對于社會個體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然而擁有不同社會特點的社區居民,因為所處環境、文化水平、職業特征的不同,對于體育鍛煉的意義和重要性也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尤其是我國相當一部分偏遠社區居民在生活中對于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認識還是比較偏低,這無疑大大降低了他們自身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積極度。所以各個社區的體育教師和指導員都需要根據社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特點和社區居民的具體情況和社會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教學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和增強各個社區居民的運動參與程度。
參考文獻:
[1]曹彥淵. 上海市社區百姓健身房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賀新家.社區居民體育行為規律分析及健康干預路徑探析——以武漢工程大學社區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