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聯現
摘要: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而人工智能翻譯的出現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來說即使機遇更是挑戰。它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只有抓住機遇,勇于迎接挑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為培養國家出所需的高精尖翻譯人才。
關鍵詞:人工智能翻譯;翻譯教學;機遇;挑戰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人工智能翻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工智能翻譯又稱機器翻譯,指運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途徑而非人工的手段,將一種自然語言轉換成另外一種目標自然語言的技術。該技術融合了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腦神經學等多門學科知識。人工智能翻譯的出現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帶來的影響尤為重大。
一、人工智能翻譯研究的現狀
人工智能的概念于20世紀中期出現在國外,并隨著研究的深入化而不斷拓展。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語音識別等技術的興起和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等新特征,功能體系比較完善。人工智能的不斷研發催生了用途各異的產物,有如實現33種語言在線翻譯的科大訊飛翻譯機、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等,同時也出現了體力勞動替代型、腦力勞動替代型機器,對產業升級和人類就業等眾多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總體來看,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人工智能的研發和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翻譯機是一種電子器件學習機,即用計算機實現從一種自然語言到另一種自然語言的轉換。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促使新世紀人類產生的語言文字數據量激增,統計方法被廣泛使用,微軟、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機器翻譯研究組,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研發出了機器翻譯系統,使機器翻譯真正走向實用。在科技水平發展的同時,翻譯機器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翻譯水平不斷提升,這些翻譯機不但小巧便攜,更是擁有著較高的英語水平,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
二、人工翻譯機的應用
出境游的火爆、學習生活的需要,加之人工智能翻譯機自身強大的技術,促進了翻譯機的普及與應用。多方數據顯示,2016-2018 年中國出境游年支出費用超過1000 億美元,其中每年僅在翻譯機的銷售市場的支出就高達 1000 億元人民幣,可見翻譯機已為眾多人民所認識和認可。從廣大消費者的評價來看,絕大多數呈積極性態度,表示翻譯機能基本滿足旅游與學習的需求,擁有較高的譯準率,在日常交流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在教育領域,基于大數據、機器人、云服務等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寫作批改平臺、口語機器人、機輔翻譯等一系列智慧外語學習應用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以將教師從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還能進一步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實現多場景互動,優化學習體驗。但技術并不是萬能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教育的融合尚處于初級階段,許多技術還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每一項技術都有其應用場景和適用范圍,例如目前的智能寫作批改平臺只能評價習作的語法,詞匯難度及句型等表層特征,不能對習作的內容、邏輯和結構進行評價(鄒靜,孫蘊春 2017)。
三、人工智能翻譯對外語翻譯教學的影響
(一)對教師的影響
1. 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在機器翻譯出現前,教師必須認真備課,準備好擬講內容和練習,上課時按擬定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些課前工作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而在機器翻譯出現后,教師可根據講授內容,通過機器翻譯完成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例詞例句的應用,句子、段落甚至是篇章的翻譯都可以通過機器翻譯來完成,教師只需要審閱機器翻譯的內容,糾正其中的錯誤,從而既減輕了工作量,又保證了翻譯的“信達雅”。
2. 對教學提出了挑戰
機器翻譯的出現,既方便了教師,也給教學帶來了挑戰。首先,機器翻譯出現前,教師怎么教,教什么,教多少等都由教師決定,是教師完全可控的。但在機器翻譯出現后,學生可以通過機器翻譯對課程內容提前了解,對課后練習、課中習題提前完成。這樣的弊端在于,減少了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和新鮮感,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師檢查、評估教學效果時往往會產生偏差,因為學生在做練習時的問題反饋不是真實的水平,而很大一部分功勞是翻譯機器的!最后,為了上好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不得不提升教學水平和信息素養,深挖教學材料,準備一些不同于課本的內容,以更有趣的方式了進行教學。
(二)對學生的影響
人工智能翻譯的出現對學生來說同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1、機器翻譯滋生了部分學生的懶惰性
在國內外的大學中,都存在一部分這樣的學生,他們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上敷衍了事。他們認為進了大學就應該放松了,幾乎完全失去了中學階段那種對學習的熱情。在機器翻譯機出現前,他們為了應對老師的檢查不得不去查詢有關資料,甚至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而在機器翻譯機出現后,他們借助機器翻譯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極大地滋生了他們的懶惰性。
2、機器翻譯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機器翻譯的出現給一部分學生,特別是翻譯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首先,學生們普遍擔憂機器翻譯會搶了他們的飯碗,于是乎出現了兩種極端。有些學生認為,他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才不至于在未來的人機大戰中落敗,對這部分學生來說,機器翻譯的出現成了促進他們學習熱情的契機;而有些學生認為,機器翻譯簡單便攜,更新換代快,技術進步迅速,其普遍使用必究會成為新的潮流,因而,他們的學習意愿不斷下降,對學習和未來感到迷茫和失落,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其次,機器翻譯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焦慮,應該正確的進行引導。無論是真面的還是負面的,學生都會因為機器翻譯的出現而展現出不同的情感和態度。作為教師,要努力緩解、化解這種情緒和焦慮。我們要使學生認識到,機器翻譯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工翻譯,永遠不可能做到“信達雅”。“信”指的是不背離原文,即譯文要精準,在不任意增減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做到不曲解、不遺漏;“達”指不為原文形式所拘束,譯文明白通順;“雅”指翻譯時選用得體恰當的詞匯,使文章趨向優雅簡明。而中國語言學家、數學家周海中教授表示,在人類尚且未明了大腦是如何進行語言的模糊識別和邏輯判斷的情況下,機譯不可能達到“信達雅”的程度,所以機器翻譯要代替人工翻譯是不可能的。
結語:
機器翻譯對于翻譯教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只有抓住機遇,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機器翻譯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和積極意義,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水平,以適應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滿足社會、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認識到機器翻譯的優缺點,在運用機器翻譯輔助學習的同時,要善于思考,不斷進取,要使學生明白,在高層次的翻譯中機器翻譯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工翻譯,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祖國需要的高精尖翻譯人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
參考文獻:
[1]邱勇, 做人工智能領域的引領者[N].人民日報,2018-07-05.
[2]閆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內涵、關鍵技術與應用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17,(1):28.
[3]高革飛, 張軍.《淺談人工智能發展及其對翻譯的影響》,2018
項目基金:陜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 人工智能視域下的外語教師信息素養模型構建及提升路徑研究(立項號:20WY-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