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
摘要:根據我國七普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國際人口老齡化社會標準,人口老齡化將是我國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的基本國情。作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養老金融將成為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巨大助力,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機構主體,在個人養老金融服務方面有先天優勢。本文在分析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中養老金融相關業務的現狀的基礎上為商業銀行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零售金融產品提出合理建議,從而為商業銀行如何通過自身零售業務更好地推動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對策,對緩解老齡化壓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商業銀行 養老金融
根據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共計1.9億人,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9.3%)。按照國際的劃分標準,我國已經完全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我國將會面臨巨大的養老壓力。因此,推進我國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民生狀況刻不容緩的現實要求,作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養老金融將在推進養老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養老金融是指圍繞社會成員各種養老需求所進行的金融活動的總和。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雖然不斷發展,但是由于我國老年人口基數較大,目前國家和企業提供的養老保障只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養老問題,并不能完全滿足現階段老年人對退休后更高生活品質的需求。為了尋求更好的養老保障,補充個人養老保障成為我國居民的必然選擇,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融業務開始受到大眾關注,城鎮居民開始有意識地為個人養老做準備。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機構主體,在個人養老金融服務方面有先天優勢,如客戶基數龐大,網點多,群眾信任度高等,商業銀行也借此優勢相繼推出個人養老金融產品與服務,特別是與個人養老金融最為貼合的零售業務部分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中的相關養老金融產品及服務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支持養老金融的優勢
商業銀行目前是我國網點最多,遍布最廣的金融機構,擁有超過20萬的營業網點,是參與居民日常生活最為頻繁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經過近40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更為了解客戶需求。各個網點的一線金融服務人員也是與居民接觸最多,最為了解居民金融需求的龐大專業人員團隊。再加上我國商業銀行相對嚴格的準入制度和監管要求,也使商業銀行成為居民眼中理想的長期且安全的資金存放機構。這就與養老金融的基本特征,比如服務對象廣,服務周期長,安全要求高,有大量面對面服務需求,服務個性化等特征非常適應。
另外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且豐富的產品線從存款到貸款、從外匯到支付結算、從投資理財到信用卡應有盡有。僅就與居民養老金融需求最為相關的投資理財服務而言,大多數商業銀行已實現開架式金融產品超市型的服務,提供包括銀行理財、基金、保險、國債、貴金屬、外匯、信托等在內的金融產品銷售和一站式便利服務。商業銀行豐富的金融產品可充分為居民提供更為精準,更為個性化、全方位的養老金融服務。
二、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支持養老金融的不足
零售業務中的養老金融產品雖然豐富,但是針對性欠缺,未能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一體化平臺上的優勢。目前商業銀行的零售養老產品仍然集中在養老理財、養老儲蓄等方面,并不能很好地覆蓋多樣化的養老需求角度。除了常規金融產品外,對創新的養老產品關注較少,比如滿足居民養老財富管理需求的養老目標基金,可以“以房養老”的住房反向抵押,滿足老年照護需求的商業護理險等多元化產品需求,能夠提供相應服務和購買平臺的商業銀行非常少。而且在養老金融產品發行和銷售過程中,商業銀行廣泛的老齡客群覆蓋,強大的網點及線上渠道,跨行業的金融產品銷售平臺等優勢也未能充分發揮和體現。
商業銀行基層針對老年群體的適老化服務缺乏重視,一線網點對養老金融的發展戰略認識程度不夠。一線網點金融服務人員缺乏專業的養老金融產品知識培訓,在考核機制上也缺乏對養老金融產品的激勵,導致基層網點在養老金融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上存在明顯欠缺,進而導致老年客群在基層銀行網點服務體驗感較差,老年客戶的流失。老年人在視力、聽力、理解能力等身體機能方面的衰退,很容易占用銀行工作人員更多的服務時間,良好的適老化服務在養老金融的零售業務服務中起到至關緊要的作用。
三、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支持養老金融的建議
針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在養老金融方面的優勢和劣勢,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零售業務支持養老金融方面,更應改聚焦以下的問題:
一是深度挖掘老齡客群實際需求,加強產品創新。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在客戶規模、服務渠道、牌照資源等方面都更具優勢。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自己龐大的客戶基礎,調研客戶的養老金融需求,將現實需求與金融產品的設計和管理有機融合,推出符合養老規律,特色鮮明且能夠貼和多樣化養老需求的儲蓄、理財、基金、保險等專屬養老金融產品,避免向市場提供打著養老旗號,卻沒有解決養老痛點的同質化產品。
二是著力增強老年客群的金融服務質量。基層銀行可以從營業網點的適老化改造開始。針對老齡客戶更多的面對面服務需求,可以適當在老年客戶較為集中的區域增加物理營業網點,比如社區支行等小型網點。增加助老親老設備設施建設,提升老年客戶金融服務體驗。對物理網點建設有困難的機構,可以結合目前零售業務中普遍已經開始推行的“科技賦能”概念,打造專業化的線上養老金融服務體系,聚焦老年客戶日常高頻使用的業務事項及服務場景,提供更為適老的金融業務電子渠道,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利用物理網點和廣泛應用的線上服務渠道,為老齡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并且做好國家養老相關政策的宣傳和養老金融產品宣傳和普及推廣工作。
三是利用商業銀行的平臺優勢,整合銀行自身資源,從個人客戶的養老規劃的各個方面為老齡客戶提供跨領域的增值服務。在老年客戶關注的健康、醫療、學習、娛樂等領域,引入企業客戶提供健康體檢、科學養生講座,銀發旅游,護理療養等老年人需要的服務。不僅可以增加老年客戶的用戶黏性,提供有溫度有深度的金融服務,還可以幫助銀行的相關產業的企業客戶擴大獲客渠道,與企業客戶深度合作,共同發展。
最后,商業銀行的零售團隊應該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切實維護老年客戶的合法權益。將防范金融詐騙的宣傳教育作為零售團隊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不像老年客戶推銷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加強養老保障宣傳教育,將養老金融業務納入金融消費者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彤.老齡化下商業銀行的養老財富管理[J].銀行家, 2021,(04):92-94.
[2]史靜欣,李靜.商業銀行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的戰略研究[J].中國銀行業,2021,(04):25-27.
[3]王旭. 銀行參與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J]. 中國金融,2021,(09):29-31.
[4]劉建宇,張學成.商業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發展現狀[J].大眾理財顧問,2018(10):49-51.
[5] 高鵬.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融產品研究[J].經濟視角(上旬刊),2014(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