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佳 孫小涵
摘要:近些年,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成為創建當代市場體系和開放經濟體系的關鍵平臺。在貿易交流、技術交流、信息交流、經濟合作、就業增長等領域充分發揮著愈來愈關鍵的作用。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提升 ,會展業已成為展現國家外交關系的重要平臺。希望本文能為我國會展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會展業;發展;對策
一、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會展業的核心內涵和會展業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會展業在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會展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
從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上來看,中國會展業的發展規模一直處在一個不斷擴大的狀態。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從2011年至2017年發布的《中國展覽數據發展報告》來看,中國展覽的總體數量和展覽面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展覽數量的上升幅度要小于展覽面積的上升幅度,這意味著全國單體展會的規模較之往年在不斷地上升, 5萬平米以上的中大型展會占比接近50%,超過1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展會也占到了統計總數的25%。對比2015年和2020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統計的城市數量從83個擴大至175個,數量增長了一倍,進入統計范疇的展覽數量從7333場增加至10358 場,展覽面積也從8173萬平方米增長至14285萬平方米。2017年,中國展覽總數初次突破了一萬場,實現了歷史提升。展覽總數和范圍的不斷發展也拉動了展覽館建設的風潮。據不徹底統計分析,2017年投入使用的展覽展覽館近350個,較2016年增長約10%。同時,我國已經建設15個展覽主會場,方案建設6個展覽主會場。預估完工后可提升室內使用總面積300多萬平方。
二、中國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形成行業品牌塑造問題
現在我國會展產業的發展歷程,雖然比較短暫,比不上一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也是經歷了10多年的時間,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無法相比,但是中國善于組織和管理,在各大城市都會舉辦會展,而且針對一些商業化的問題,政府會將于輔助,不論是資金支持還是政策支持,一旦沒有了政府的支持,會展行業的發展將會很危險。
會展行業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還要努力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腳步,而且應該有自主性,創造一些品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近年來會展行業在眾多城市舉辦,在北京、廣州、大連、寧波的城市也舉行了一些會展,還有在寧波的中國國際家具博覽會、杭州的世博會,這些展會的規模雖然都很大,但吸引的人數并不多。市場的競爭壓力如此的大,我們國家應該有自己的戰略,在現有的展會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無論是在宣傳方面,還是在辦展的質量方面,抑或是規模方面,都應該加強。
(二)配套設施落后
德國城市展覽館配置了多種優秀設備和功能完善的大型活動中心。交通安全設施也很健全。不但有公交車、地鐵站等直通展覽中心的安全通道,還有例如漢諾威展覽中心設有專門汽車站和專用型貨站。多條火車環路直接通向展覽廳。展覽中心還有一個直升飛機放置場。這些一流的展覽主會場和輔助設備為德國建設世界級會展中心確立了穩固的基礎。殊不知,我國一線會展城市的會展設備并不健全,比如交通堵塞十分嚴重,會展總面積也有限。從地鐵站到會展中心的過程中,交通阻塞嚴重,公共洗手間、垃圾箱等馬路邊公共衛生設備少,外幣兌換金融機構少,外幣兌換極不方便。這些問題造成我們舉行國際展覽的基礎有限,這也阻礙了我們向國際大都會和中心展覽城市的發展。
(三)展會服務水平低,國際型會展人才缺乏
在德國,從政府部門和行業研究會的管理到展覽公司、展商和觀眾們之間的多方協調,及其專業展覽人才教育、媒體合作和國際交流等外界支持,德國已產生一套功能完善、關鍵突顯、配套設施完善的會展產業體系。周全的服務和健全的產業鏈極大地推動了會展中心城市的發展。在德國,大專院校也有展會專業的權威專家,他們系統地教授學生展覽理論。同時,一些行業組織積極參與會展人才的培養。德國AUMA等機構制訂了系統、詳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內容,通過課堂學習、工作實踐、參與社團活動活動和考試,為學生帶來各種各樣機會。每完成一個專業測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數,都會得到一定的成績。在積累一定成績后,學生會被授予職業資格證。嚴格、系統的人才培養為會展業的健康發展確立了穩固的基礎,使得發達國家在會展業的競爭中具有絕對優點。
在會展服務方面,我國一線會展城市的服務水準小于德國會展中心城市。比如北京,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注冊的專業會展公司有百余家,但真正了解會展業務、能夠嫻熟的進行展覽策劃、高專業性和較好的服務水準的公司非常少。北京市有82所普通大學,其中985所高校有8所,211高校有27所。可是,只有不到6所高校設立會展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在會展業發展最好的是上海市,經驗豐富的高級項目主管不足50人,上海市可能找不著100名復合性展覽人才。一般來說,舉行大中型國際展覽最少需要80-90名權威專家,所以,我國會展業人才嚴重不足。
三、建議對策
(一)品牌創立和擴展戰略
1.確定會展品牌的個性
要確定會展品牌的個性,就要把握會展的主題和特征。品牌不只是一個象征,更代表了在公眾心中的地位。會展的品牌要順應市場潮流,把握時代特征,拿捏消費者心理需求,確定市場定位,并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賦予品牌深層次的含義和意義,使品牌具有號召力和感染力。品牌代表了一個產品,是對產品的升級,它不僅代表了一個品牌,而且給產品帶來了更高的價值。所以要增加展會的曝光度,首先要把握品牌定位,并且,依據展會主題對品牌含義進行加工,使品牌更有內涵,從而增加價值效益。
2.創造差異化優勢
會展行業同樣存在競爭,優勝劣汰的原則同樣適用于行業的競爭中,因此,要想立足于市場競爭的浪潮中,就要對展會品牌進行定位,不能在行業中千篇一律,要有獨特的形象。換句話說,獨特的會展品牌是吸引人們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找準定位,還要考慮競爭者與被競爭者之間的關系,尋找彼此之間獨特的優勢。如今,“進博會”的規模最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并成為一年一度的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會展。
3.確定品牌傳播內容
加大會展的品牌效應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在公眾中,品牌效應更加重要。品牌不僅是一個展覽的核心,而且代表了其價值和名譽。憑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眾多忠實于展會的參展商和參觀者,展會將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品牌形象需要媒介進行傳播。因此,完善品牌的內容形式,搞好品牌宣傳,是品牌形象定位時的重中之重。品牌要通過傳播才能拉近與人們的距離。因此,作為展會品牌形象有形展示的主要載體,展會名稱、標識、標識和色彩的設計要抓住品牌中心,而不能憑空而談。
(二)加快國際級別會展場館等硬件設施建設
擁有大中型展覽館是進入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的主要條件。展廳總面積小,一些大中型國際展覽會舉行不便,影響國外展商在中國舉行展覽會,直接降低了與世界聯絡的機會?,F階段,中國只有廣州市有二十五萬平米的展廳,上海與北京有十萬平米,這與漢諾威49.8萬平米的展覽中心差距太大。這直接阻礙了我們進入國際會展城市行列。所以需要改建和更新改造現有展覽廳。展覽會各輔助設備建設也應合乎國際標準,城市環境和城市建設也應該合乎國際標準,金融機構等各種服務業要做到特別人性化,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培養國際型會展人才
擁有高、精、尖的會展人才隊伍,是中國一線會展城市進入到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的基本要素。國際會展人才需要了解國際會展市場運作基本規律,懂得數門語言,具有國際協調能力,具有高度的會展敏感性。做法如下所示:一是提升會展人才培養,組織潛在性會展人才國外留學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參考人才培養經驗。第二,提升高等院校會展專業建設。提升會展人才貯備。
參考文獻
[1]李麗娜.走近德國會展經濟.德國會展???, 2003(12):45-52.
[2]論發達國家會展業對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借鑒.首都經貿大學學報, 2019(6):15.
[3]國際會展業的發展現狀、特點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2):2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林佳佳(1999年8月30日)女,海南省海口市,會展經濟與管理
第二作者:孫小涵(1999.12.30),女,吉林省通化縣,會展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