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杰 王進賢 黃小霞
摘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智能科技的發展,我們邁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一時代的鮮明特征是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呈現了爆發增長的態勢,各種信息迅速增長導致了信息急劇增長。一些企業雖然認識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但缺少系統的信息管理方法,造成了企業內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和信息的準確性、企業信息管理特別是基礎信息管理成為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的重要任務,實現對企業基礎信息科學、全面的管理正是本文嘗試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
一、互新時期提升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業智能需求
互聯網時代,企業智能化步入新的階段,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驅動成就了“智能時代”,進行基礎信息管理則可以讓“企業智能”更加發展壯大,“企業智能”的發展同樣增加了基礎信息管理需求。
1.決策智能化
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內部數據、外部數據進行收集、整合、分析、存儲,挖掘并提供有用信息。企業大數據不僅提供傳統的分析應用,還可以提供創新數據服務,例如商品關聯銷售和相似購買行為分析,通過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評價進行分析,將有相似購買行為的消費者劃分為一個群體,根據群體內某些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去挖掘其他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可見,互聯網時代,對基礎信息的良好管理能促進決策智能化的發展。
2.生產智能化
生產智能化主要通過將大量的信息賦予機機器實現自動化服務,除了指揮管理數字化、信息采集自動化、質量管理透明化,生產智能化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個性化定制,解決大規模生產與單個客戶的個體需求之間的矛盾,企業直接與客戶交流越來越重要,以顧客為中心創造價值,是企業基礎信息管理成功的重要指標。
(二)信息共享與產權保護需求
1.信息共享
信息在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性越趨明顯,與他人共享信息,可以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處理和存儲上的重復浪費。進而可以減少信息孤島,更合理地配置資源,節約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創造更多的財富。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打破了傳統信息交流在時間、地點和行業上的限制,使得全面的信息資源共享成為可能。
2.信息產權保護
產權設定有“內化外部性”和“減少不確定性”的作用,產權的變動會引起資源配置主體、資源流向的變化;與沒有產權相比,產權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提高使用效率。但是,由于信息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搭便車”成為通病,杜絕“搭便車”的現象不具有可行性,或費用十分高昂,排他的成本大于收益。也就是說,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界定信息的產權十分困難。盡管如此,信息也并沒有像“燈塔”的燈光那樣難以控制,一些信息的獨占性使用還是可能的。產權的界定需要基礎信息管理的一臂之力,例如企業數據庫有實質性投入才算企業資產,才受法律保護,和企業數據庫實質性投入相關的信息就是界定產權需要的基礎信息。
二、企業基礎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基礎信息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刻
許多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意識較之以前相對提高并且投入巨資購買基礎設施和開發新技術,同時在本企業內部也設立了相關的信息管理負責人,但是管理者信息化意識的深刻性依然需要進一步加強。我所在的單位,專門設置信息管理機構的企業比重為54.64%。說明只有半數左右的樣本企業將信息管理機構和人員納入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中。另一方面,80.41%的企業信息管理負責人的職務級別在副總以下,而在較理想的企業信息管理組織結構中信息管理負責人即CIO,他的職務級別應相當于副總及以上的職位;部門信息管理負責人的權力和責任都相對較小,很難實現對信息進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目標,同樣很難對企業整體基礎信息的集成與管理有統一的要求與規劃,這說明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加強企業進行基礎信息管理的責任意識和制度要求。
(二)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與現行業務管理工作結合不緊密
首先,目前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和運用的分布很不均衡,應用于企業個別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使用率比應用于整個企業范圍內的信息管理系統使用率高,例如財務系統使用率高達82.47%,而企業資源計劃的使用率僅為29.90%,說明企業進行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圍或管理重點還局限在個別部門;另外,企業的基層環節,如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建設依舊很薄弱,相關的信息評價、決策、分析系統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應用,不能真正達到管理決策智能化
其次,樣本企業信息編碼實現程度較不理想,全部實現信息編碼的企業占19.59%,而且編碼的標準也是參差不齊比較混亂的,這就產生了信息化過程中的“信息孤島”問題,不利于企業更不利于行業乃至宏觀經濟信息化的推進。
(三)具有企業基礎信息管理專業素養的工作人員短缺
在實習調研中,我所在的單位專門配備信息管理人員的企業比重為不到一半,雖然接近一半,但既精通信息技術又通曉企業信息管理的高學歷高層次的人力資源依舊不足,難以滿足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的需求,制約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企業中管理人才、技術帶頭人以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嚴重短缺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也是由于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滯后性和財務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等諸多原因造成的。因此,大多數企業認為提高員工信息素養是未來兩年非常重要的信息管理活動。
三、優化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的建議
(一)針對企業的建議
1.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的重點在領導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模式,使企業在傳統經營模式中突圍,同樣也改變了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管理趨向扁平化和小班制。為順應互聯網時代“適者生存”的法則,企業也應做出改變,成立基礎信息管理的專門組織機構,加強對基礎信息管理領導的重視,不僅CIO,所有的領導者都應提高認識,努力把傳統的領導力發展為對基礎信息領導的能力,需要掌握管理技能、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通過基礎信息管理更好地進行企業管理。
2.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
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與業務管理息息相關,在信息總量急聚增長的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企業采購供應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等等很多管理工作關乎著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如果不重視基礎信息管理的根基,出現信息來源失真、信息過時等問題,那么進行基礎信息管理工作也是錯誤和過時的,基礎信息管理對企業便毫無價值可言。麻省理工大學在90年代曾做過一項研究, 分析信息技術應用對組織機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信息技術應用失敗的企業大多因為只將信息系統替代了手工業務處理,而應用成功的企業進行了業務流程改造,將信息技術與之相結合。因此,基礎信息管理與業務管理兩者都不能出現“短板”,要同時進行,抓好基礎信息管理的源頭工作是做好基礎信息管理的前提。
3.加強資金與技術的支持
互聯網新時代,企業基礎信息管理需要企業開發或引進先進互聯網技術作為支撐,而開發新技術耗資巨大,一般企業難以承受,及時引進適用的新技術是大多數企業的選擇。然而引進技術仍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企業必須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以基礎信息管理建設,一方面應消除不必要開支、節約硬性開支,加大基礎信息管理投資:一方面應通過積極申請政府扶持資金、建立新項目等方式籌資。
(二)針對政府的建議
1.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守門人”角色,要從宏觀的角度為企業基礎信息管理提供法律法規、政策保障,鼓勵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行為,引導企業積極進行基礎信息管理,將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融入各地政府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而與國家信息管理接軌。制定包括科學技術產權保護、保障信息安全、有效電子文件辨別認定、商業機秘保護等內容的法律法規,加強法律法規執行的監督和懲治力度;建立基礎信息管理統--的規范標準體系和企業信用系統,建立有法可依的基礎信息管理社會秩序,促進企業誠信經營、維護企業正當利益是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良性發展的重要環節。
(2)投入開發新技術
互聯網新技術的研發具有增長速度快、帶動范圍廣、社會效益可觀的特點,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但是往往需要巨大投資,而一般企業無法承受這樣的投資,政府有較強的資金實力,應發揮其重要作用,可以建立相關研究院、研究所,并與企業合作,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制定企業基礎信息管理軟件開發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爭取實現軟件保護的專利化,而不僅停留在版權保護層面上;制定相關國家技術標準,指引新技術發展方向,從而做到鼓勵和支持軟件企業的發展,更好地為企業基礎信息管理服務。
(3)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一個國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基礎設施,決定了互聯網時代的海量信息能否及時有效地匯集、傳遞、存儲和應用,政府應重視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的網絡(包括骨干網、城域網、局域網)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我國國情,明確各部門責任,加強監管理力度,努力形成科學的產業鏈條,整合網絡資源、消除資源壟斷,提高網絡資源使用率,降低網絡收費的同時提高網絡速度,達到降低企業信息管理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軍.“互聯網+”環境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實踐與變革[D].會計之友, 2015, (18):2-8
[2]鄒志英.大數據時代的管理會計[J].新理財, 2014, (09) :18
[3]李卓.把握“互聯網+”時代脈搏共啟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新篇章[J].財務與會計, 2015, (15):76-77
[4]路節.企業信息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2-3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崔明杰,,2000.3.31,男,漢族,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第二作者:王進賢,1999.01.23,男,漢族,海南省儋州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第三作者:黃小霞,2001-2-23,女,海南省海口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