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環境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受到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在本就十分激烈的就業環境下,貧困大學生因為各方面因素接收到的教育以及壓力也更加嚴峻,就業情況更加不理想,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現象,本文則就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此提出了具體的幫扶對策。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幫扶對策
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同時,大學生數量相較于之前而言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業難度,整個社會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而貧困學生在就業競爭之中更是面臨著越發殘酷的現狀,其作為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在整個就業市場之中并不具備優勢,再加上其自身原因對于工資各方面也會具有要求,壓力也就更大,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能夠得到就業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為了改善這一現象,讓貧困大學生就業情況能夠得到一定的改善,筆者也對其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就業整體水平不高
貧困大學生長期以來接收到的教育較為滯后,再加上其家庭較為貧困,對于工資自然會有一定的要求,這些因素也促使其在整個就業形勢中處于劣勢[1]。貧困大學生在就業的時候會將收入作為就業主要因素,所以很多學生在工作之后也會因為各方面因素而出現頻繁跳槽等情況,無法找到心儀且合適的工作,及時部分學生有工作,也大多是與自身大學專業不相符的工作,專業不對口的現象較多。除此之外,從就業時間來分析的話,貧困學生簽約時間相對而言要晚一些,所以很多貧困學生初次就業情況并不理想,整個就業水平都不高。
(二)就業目的性過強
分析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我們發現,相較于其他大學生群體而言,貧困大學生群體在就業時期考慮到的因素較多,而在這其中家庭因素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他們都希望通過自身就業與工作來改變自身家庭情況。在這種因素影響之下,貧困大學生就業首要考慮到的就是收入方面的問題,而對于究竟是否與自身專業相符這一點卻沒有跳過重視。因為他們對于高薪的追求,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會將大城市作為首選,整個就業目的性十分的強。
(三)自主創業困難
在嚴峻的就業形式下,自主創業成為學生發展與改善貧困的重要手段,可是相較于其他大學生而言,貧困大學生本身就缺少資金來源,所以即使有自主創業這一想法也無法有效踐行下去,所以很多貧困生萌生創業萌芽之后就會放棄。雖然我國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十分的支持,也為其提供了貸款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學生要想真正得到這一筆資金,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和手續,這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可謂是浪費精力與時間,所以也有學生會因為這一原因而放棄,自主創業十分的困難[2]。
二、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
(一)內部因素
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內部原因主要體現學生自己,把握好其原因能夠提高幫扶的針對性,所以筆者也進行了如下分析:
1、自身能力不足
貧困大學生之所以貧困大多是家庭環境較差,這一現狀促使其大學之前接受到的教育環境也是較為落后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特長以及知識視野等方面都明顯不足。在步入大學之后,有些學生為了能夠減輕家庭負擔,還花費了較多時間在課余兼職、獎學金獲得上,很少會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在這種現狀之下,大多數貧困學生社會交往、溝通表達、團結合作等能力都無法得到鍛煉,所以自然在就業的時候缺少良好的競爭力。
2、心理素質不足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貧困大學生因為受家庭經濟拮據所影響,其性格大多十分的靦腆、內向、害羞,更甚至還有些學生會出現自卑等心理。尤其是在步入大學生之后,與周遭學生相比較這些學生更是容易感覺到自己的困難,經常會出現失落、焦慮等心理,具體表現為在人際交往之中不愿意主動推銷自己,也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其面臨就業的時候自然也會抱著十分消極待業的心理,不懂得主動出擊,很難獲得就業機會,更甚至有些人遇上了也很難抓住機會[3]。
3、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
貧困大學生能夠上大學相對而言較為困難,其承載著家人的期待與期許,所以他們也具有較大的壓力,在選擇就業的時候他們所考慮的則是如何有效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改變自身經濟情況。在這種思想認知下,他們對于自己今后的整個職業規劃也缺少想法,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么崗位,在這種職業規劃模糊的情況下,他們在整個就業形勢之中自然也會十分的被動。
(二)外部因素
除了學生自己的因素之外,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也由外部原因,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家庭環境影響
貧困大學生大多是來自于農村亦或者是偏遠山區,父母大多也是以務農、打工為主,收入方面十分的微薄,他們上大學的費用都可謂是東拼西湊,所以學生在經濟上也一直都是處在弱勢地位。在就業與求職過程中,是需要耗費一定成本的,如面試服裝購買、住宿費用、交通通訊費用等等,而這些支出也加劇了貧困大學生的拮據程度。所以說,大學生家庭經濟環境的限制,促使其成功就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學校就業服務有待完善
從我國高校專業設置情況上來分析,我們發現很多學校專業設置并不完全合理,專業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沒有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無法真正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以致用。部分專業設置甚至還還社會需求脫節,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貧困大學生自然也就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就業情況自然也就不理想。此外,從高校就業指導情況來看,學校也尚未做好這一項工作,所以學生對于自身今后就業與求職也無法形成正確理解,最終就業面臨的問題自然也就較多,不利于學生順利就業。
3、國家政策有待完善
我國對于貧困大學生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優惠,例如,貧困大學生可以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等,可是這些資助政策在實施的時候,卻出現了過于關注學生成績的傾向,這也促使部分真正貧困的學生無法得到補助。此外,我國雖然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十分支持,也有出臺相關政策,但是在實踐期間因為手續繁雜、數額有限、限制性條款較多等因素,促使貧困生無法真正參與到自主創業之后,最終也就無法發揮出其緩解大學生就業的現象[4]。
三、貧困大學生就業幫扶對策
(一)心理幫扶對策
貧困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要想得到有效處理,適當的心理幫扶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畢竟很多貧困大學生因為貧困經常出現自卑、就業選擇上也過于焦慮。所以學校以及相關部門一定要意識到心理幫扶的價值,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相對公平的就業競爭環境,以此來改善其不良就業心理反應。具體而言,首先相關部門對于用人單位可以加強監督與管理,對于市場上存在的虛假招聘、非正規單位存在情況及時進行審核與監督,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貧困大學生心理顧慮。其次,高校在心理幫扶上也需要意識到自己的作用,使用多種手段來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幫扶,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期間,與貧困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交流與溝通,通過這一方式來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心理動態,然后再基于此來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幫扶,從而有效緩解貧困大學生不良心理情緒。此外,高校教師在進行專業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針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實際來開設相應的就業心理輔導課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認知過程、情緒調控以及行為訓練指導與教育,從而有效實現貧困大學生針對性、層次性又具有差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就業指導,尤其是對于學生求職期間可能面臨的壓力以及就業歧視等問題,更是要加強疏導,這樣才能有效排除貧困學生心理障礙,讓其能夠樹立起良好的就業意識以及自信心,為今后順利就業奠定良好保障。最后,貧困大學生之中也會存在著一些感動校園的勵志人物,學校在進行心理幫扶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榜樣作用來進行啟迪與教育,例如可以邀請事業有成的貧困大學生來到學校開展講座,以此來激勵貧困大學生,這樣就能在正能量傳播中更好地激勵貧困大學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礙,準確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
(二)能力幫扶對策
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要想得以有效解決,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能力可謂是其能否順利就業的核心。貧困大學生并非沒有能力,大多數都是缺少機遇,再加上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促使其人脈資源與社會關系上也較為匱乏,這個時候其能力提升也就較為困難。針對這一現象,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將自身已有的資源來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服務,讓其能夠從中得到鍛煉與發展,逐漸提高自身社會實踐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就業奠定基礎與保障。除此之外,學校在專業設置這一點上,也需要加強對社會崗位需求的認知,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來合理設置專業,而在教學課堂之上則需要改變傳統理論說教的教學形式,進一步加大實踐與實踐課程的課時比重,而且對于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樣也需要提高重視。貧困大學生輔導員需要注意,在學生剛入校的時候,就可以指導學生就自身實際來制定出相應的學習規劃、就業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就業觀念,制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最后,還可以積極實施“一對一幫扶”活動,讓班級學生一對一互幫互助,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為其今后就業提供能力基礎保障[5]。
(三)經濟幫扶對策
貧困大學生經濟拮據可謂是其出現“心理貧困”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真正有效幫助學生“心理脫貧”、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理念,除了上述兩點,經濟幫扶也同樣重要。對于這一點,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先提升資助力度,將社會各方面力量有效集中在一起,以此來有效拓寬資助渠道,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貧困大學生學習難這一問題。其次,相關政府部門除了可以為貧困大學生設置助學金、獎學金之外,還能提供一些資金用于大學生就業幫扶工作中,這樣也能起到一定的幫扶效果。除此之外,學校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從實踐角度來加大經濟幫扶,例如,部分高校就有在學校內部為貧困大學生安排勤工助學崗位,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壓力;可是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大多有限,無法有效緩解學生壓力與需求,所以學校還可以積極向校外進行拓展,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來為學生提供帶薪實習崗位,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與實踐機會,還能有效解決學生經濟壓力,從而真正有效起到良好的幫扶效果,為學生今后就業壓力緩解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貧困大學生相較于普通大學生而言,在整個就業形勢之中還是處于劣勢,呈現出來的就業狀態則是以目的性過強、自主創業艱難為主,而要想改善這一現象,高校在對貧困大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就業指導,在教育期間不能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育,同時還需要了解學生心理、思想等多方面動態,然后加強引導的同時為貧困大學生就業提供能力與經濟支持,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率,緩解這一特殊群體的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 蔡信海.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內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000(7):P.460-461.
[2] 于航.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職工教育, 2014(8):164-164.
[3] 張建.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幫扶工作現狀及對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0):64-65.
[4] 邱鈺文, 袁愛軍.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對策研究*[J]. 學園, 000(15):129-130,131.
[5] 胡遠遠. 高校就業困難大學生就業特點分析及對策探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 000(006):134-135.
課題:2019年江西省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民辦高校貧困生就業能力“1+N”模式探究”(編號:JXJG-19-87-5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沈萬紅(1981.01),女,漢,江西南昌,本科,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政與就業指導,郵編33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