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習慣,本文首先對當前信息技術在大班科學教育中的應用需求進行了分析,認為在目前的教學之中,加強對flash技術和其他新技術的應用能夠達到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科學興趣的目標,并提出了相應的方法,以期對實際的工作形成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大班;flash技術;3D打印筆
一、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中的應用需求分析
(1)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分析
在教育部印發(f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之中明確地指出,針對5~6歲的幼兒園大班幼兒所展開的科學教育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如下:①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fā)現(xiàn)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或某個事物的前后變化;②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③在成人的幫助下制定簡單的調查計劃并執(zhí)行;④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從這一系列教育目標之中可以看出,當前對幼兒園大班幼兒所展開的科學知識教育,重點在于幼兒的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方面,因此在后續(xù)的幼兒園大班幼兒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展開的科學教育方面,需要重點圍繞這些內容來推進課程設計,以增強課程設計和教學目標之間的契合程度,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2)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的方法分析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幼兒園大班幼兒的科學教學時,要么準備很多圖片或者視頻給幼兒講解,要么準備實驗器材、材料為幼兒演示,幼兒觀察學習。用圖片和視頻展示實驗的過程沒有互動性。做實驗讓幼兒觀察、探索,這是最直觀、最吸引幼兒的方式,但是有些器材和材料不易購得,有些實驗效果不明顯,幼兒反而觀察不到準確結果。由此可見,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讓教師的精力大量消耗在教育材料的準備過程,而且只能挑選實驗結果比較明顯的實驗對幼兒進行教學。
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信息技術能夠與科學課程進行融合,提升幼兒的直接體驗實現(xiàn)對學習的目的,從而啟發(fā)幼兒的科學思維,幫助幼兒在面對具體的科學問題的時候,通過思考來獲得答案,發(fā)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以信息技術作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教師進行教學材料準備的時間和精力消耗,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中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的策略探討
(1)結合flash技術,增強直觀感受
Flash技術在當前的各階段和各學科教學之中應用極為廣泛,教師將其應用到課件的制作設計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地拆解,形成問答、示范、游戲和操作等為一體的Flash課件。在內容上,教師還要避免課件內容與幼兒生活、學習經(jīng)驗差距過大的問題,保證課件與幼兒年齡特征的契合。
在明確的課件設計原則指導之下,教師可以進行系統(tǒng)性的科學課程教學設計,以《我從哪里來》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幼兒了解自己是如何出生,了解人類在母體之中的生長過程,因此在進行課件的制作時制作受精卵發(fā)育到嬰兒降生的全過程的flash動畫。在動畫的制作之中,需要對動畫之中的元素進行豐富,如增加動畫元素、設計對話等內容,這種方式下,幼兒參與探究的熱情度會相應地提升,并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對人類生長發(fā)育形成初步了解。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游戲內容,如讓小朋友扮演懷孕中的母親,體會母親在孕期的艱辛,達到加深教學印象的作用。
(2)深度應用新技術,打造智慧課堂
AR技術是當前的技術熱點之一,而將AR與課堂進行結合則是近些年來的新課題。AR技術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能夠提升幼兒在學習之中的互動體驗,因此相較于傳統(tǒng)的PPT課件、flash課件等更具有真實性和互動性。由于AR課程的制作過于復雜,所以要幼兒園可以與相關企業(yè)合作共同制作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程。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有很多比較成熟的課程,例如認識恐龍,大部分恐龍生活在森林里,當幼兒進入特定的AR教室,就像進入了大森林,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只速龍,你可以給它為食物。速龍是肉食動物,如果喂草它就會大吼,如果喂肉就會把肉吃掉。由于AR技術的加持,幼兒的視覺沖擊力更強,猶如身臨其境,更加吸引幼兒的興趣,幼兒對這節(jié)活動更加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3D打印筆也是當前進行幼兒園大班智慧課堂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3D打印筆通過擠出熱熔塑料,從而讓小朋友的想象變成現(xiàn)實,以此作為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教學手段,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以《動物保護色》一課為例,這節(jié)活動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幼兒了解動物為了生存而形成保護色,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以老虎、斑馬等色彩較為鮮明的動物作為對象,讓幼兒以手中的3D打印筆進行繪畫。在幼兒完成繪畫之后向幼兒提問,為什么地動物身上的斑紋能夠對動物起到保護作用?然后讓幼兒觀察動物的生長環(huán)境照片,自己發(fā)現(xiàn)保護色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相關技術的引入過程中,相關學校需要進行一定的硬件建設,實現(xiàn)對此類技術的支持。
結語
信息技術在當前幼兒大班的科學教學之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對相關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是否能夠與相關技術進行充分的融合,同時在進行課件的設計時,要重點考慮幼兒現(xiàn)階段的興趣方向,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提升幼兒對科學的感知和興趣。
參考文獻
[1]洪利.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啟蒙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師),2018,000(011):1-1.
[2]高彬.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的整合運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000(011):358-358.
作者簡介
馬寧萍,性別:女,出生年月:1989.12,籍貫:寧夏,工作單位:銀川市第一幼兒園,郵編750000,研究方向: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中的應用,學歷:研究生,職稱: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