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光榮、勞動崇高、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要求,突出德與智的重心,合理引導體美勞教育,形成相關內容的滲透交融,助力實現素質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而高職教育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依托專業人才培養考查目標、專業學科特點,依循高職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律進行綜合培養,先行德育、踐行勞育、并行智體美,加強勞育引導,特別是要加強對職業勞動觀念、勞動素養、勞動意識等方面的引導,提升學生對職業生涯中真善美的認識、理解和尊重,引導職業教育破除“唯智”的不良傾向,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職業教育的研究中發現,勞動教育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如被世界勞工組織、國際經合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廣泛接受并視為當前和未來職業教育最重要模式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雙元制”的成功也得益于學校廣泛普及的勞動教育,從小學開始,就不斷為孩子們創造機會接觸不同工作領域內的基礎性實踐活動,讓孩子在體驗工作的同時就開始考慮該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反觀我國,正處于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關鍵節點,為工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已成為目前高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讓勞動教育在育人環節中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
高職院校需要統籌協調職業教育中勞動教育與其它四育之間的關系,首先在德育中融入勞育,在道德實踐中弘揚勞動精神:一方面,通過實踐勞動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在動手勞作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精神,培養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豐富勞動體驗,創新勞動形式。其次應將智育與勞育相結合,在智育過程中深化勞動認識:一方面,設置勞動課程,在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思行結合的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在勞動實踐中,落實理論知識,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到知識的意涵和勞動的價值,為其以后的職業工作發展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再次寓體育于勞育,在勞育中鍛煉學生體魄,在體育中發展學生的勞動生理心理基礎:一方面,勞動鍛煉可以幫助學生磨練意志、強健體魄、發展身心,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接受體育教育;另一方面,通過體育鍛煉,勞動所必需的體力、耐力、毅力、合作意識、互助精神、自我協調、獨創精神、批判思維等全方面身心素質得到發展。然后是在勞動實踐中滲透美育,在美的創造過程中彰顯勞動意蘊。一方面,勞動本身就是光榮的,其包含了誠實、勤勞、創新等多重優良品質;另一方面,勞動的過程本身就是創造美的過程,學生在衣食住行的勞動過程中體驗美、發掘美、創造美、傳播美。
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五育并舉”育人過程中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抓手工具,不僅可以通過勞動教育有效推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勞動教育更好的實現職業教育中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顯性職業素養,是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是人們看不見的、隱性的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共同構成了職業人所應具備的全部職業素養。由此可見,大部分的職業素養是人們看不見的,但正是這隱性的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因此,應該著眼于全面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并以培養顯性職業素養為基礎,重點培養隱性職業素養,這些個體職業素養包含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意志,都可以在勞動實踐中得以培養鍛煉。
如何利用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大致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1、以勞樹德,塑造和涵養社會主義勞動觀
作為有勞動過程的勞動教育,無疑是實踐德育理論的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當今的大學生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去除懶惰,養成慎思篤行、勤學苦干的私德,才會養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實干興邦的精神,才能助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2、以勞增智,把握“知行合一”的原則和方法
無論是“中國制造”,還是“中國智造”,都需要一大批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之一在于人才培養,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勞動,讓學生獲取現代化生產的技術知識和科學原理,并學會轉化運用。因此,勞動教育可以增進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以勞強體,明確勞動是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
現代社會對人健康的定義包含“身、心”兩個方面,通過勞動教育強健大學生的健康之體也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通過勞動教育強健大學生的身體;另一方面,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大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
4、以勞育美,在勞動中“審美”和“創美”
勞動不但創造了美的生活和美的藝術,而且“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勞動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物化”智力,改造自然的過程,還是一個欣賞美、鑒別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以勞動者的美、勞動過程中的美和勞動產品的美為載體,讓大學生提升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和素養,在勞動中不斷去創造美,在堅守中尋求突破,從而獲得追求完美、勇于創新的精神。
本文章為2021年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立項課題《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對職業素養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周小軍(1982.2--),男,漢族,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