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菲菲 文敏


摘要:目前不同的空中交通管制單位間對航班的管制權限移交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電話移交,這也是長春進近和沈陽區域管制中心之前所采用的移交方式,協調席通過打電話告知下一個飛行管制服務區即將進入某航班的航班號、二次代碼、高度、速度等信息。另一種就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管制移交協議AIDC(ATS Interfacility Data Communications)協議,AIDC是國際民航組織為亞太地區相鄰的飛行管制服務區間制定的數據通信和管制電子移交的標準協議,長春和沈陽兩套空管自動化系統也都具備AIDC簡模式功能,但由于在兩個管制區中航班流量密集主要處于高空和低空之間垂直移交,標準空中交通服務設施間數據通信(AIDC)進行高空-低空協調和移交的效率不夠高。因此,需要實現施一種新型的飛行數據交互模式,基于MH/T 4029.3標準的C類移交,來實現長春進近和沈陽區域管制中心之間的快速移交,以減少AIDC報文繁瑣以及電話移交效率低的問題。
關鍵字:C類移交 電話移交 AIDC移交
(一)C類移交在相鄰管制單位間的應用
長春自動化主用系統為NM2000+,實現C類移交的模塊是CETC-FDE(簡稱飛行數據交換模塊),主要實現長春進近管制區和沈陽區域管制中心自動化系統間的C類數據同步階段,協調階段,人工移交、移交取消、移交接收、移交拒絕等過程。
移交階段是移交出管制單位第一次發起C類移交報文(CHRQ)傳輸和從移交接收單位接收管制之間的時間,具體的移交流程如下圖:
系統根據離線配置,移交出管制單位在出界航班到達移交點前 VSP時間并且與協調點的距離小于VSP參數,自動拍發CFPL(SYN)報進行通知。移交入管制單位根據收到的同步報文進行同步。如果移交方修改了二次代碼,機載設備,目的地機場和航線等計劃信息,則再次發送CFPL(SYN)到接收方,以進行同步。系統根據離線配置,移交出管制單位在出界航班到達移交點前 VSP時間并且與協調點的距離小于VSP參數,自動拍發CFPL(COOR)報進行協調。收到協調CFPL(COOR)報文,匹配系統計劃。
若移交入管制單位無對應計劃或多個對應計劃或對應計劃為管制狀態以及其它邏輯錯誤情況,返回包含錯誤信息的CLAM(NOK)報文,本系統收到報文后響應為協調失敗,管制權限退回上一狀態,無法再次向該管制區發送協調CFPL(COOR)報文。移交出管制單位以及移交入管制單位都會在航跡標牌顯示“U”標,表示移交失敗。如過匹配到的計劃狀態可接受移交,移交入管制單位根據收到的協調報文進行同步,并且發送CLAN(OK)報文,本系統響應為協調成功,航跡標牌上顯示“C”標。移交入管制單位航跡標牌上顯示“O”標。對于協調成功的航班,由于航路等計劃信息更改導致計劃出的下一管制單位改變,需要向之前協調成功的管制單位發送取消協調CFPL(CNL)報文,航跡標牌不再顯示”C”標。移交入管制單位已經協調成功的計劃收到CFPL(CNL)報文,航跡標牌便不再顯示“O”標。
當航班滿足管制移交時,移交出管制單位可人工發起FDE移交請求,通過鼠標右鍵點擊航班號,在彈出的菜單列表中點擊“HAND”按鈕,彈出移交窗口(協調管制單位地址和移交管制單位扇區參數離線配置)。
移交接收階段:處于FDE移交入狀態的航班可以接收移交,通過鼠標右鍵點擊航班號彈出菜單列表,點擊菜單列表中“ACC”,自動拍發移交接收類CHRP報文。移交接收后,航跡標牌顯示為管制狀態。
移交出管制單位收到接收類CHRP(ACP)報文,移交出席位該航跡標牌先橙色顯示40秒(VSP),然后灰白顯示15秒(VSP),最變為非管制狀態(黑色)。處于FDE移交入狀態的航班也可以人工拒絕移交,通過鼠標右鍵點擊航班號彈出菜單列表,點擊菜單列表中“REJ”,自動拍發移交拒絕類CHRP(REJ)報文,拒絕原因為“移交拒絕”。移交拒絕后,航跡標牌顯示退回到上一狀態。
移交被拒絕后,移交出管制單位還可以再次發起FDE移交。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行業標準MH4029.3-2020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自動化系統第三部分:飛行數據交換》
[2]王鑫 C類移交技術在空管分局管制單位間的應用 電子世界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