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摘要:大類資產配置在保險投資中屬于極其重要的內容,在我國的保險行業大類資產配置還處于初級階段,仍需要結合國際先進的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模式以及思想,以積極推動國家保險行業資金管理領域的快速發展,并提升保險資金轉向實體經濟的成效。在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中,關鍵內容是結合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將各類資產進行科學的資金配置,以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性。本文就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的思考與實踐進行分析探討,僅供參考。
1國家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現狀問題
1.1大類資產配置現狀
我國的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起點較晚,仍處于初步階段。當前大類資產配置通過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而進行判斷,繼而進行資產配置,在此過程中雖缺少量化模型,但我國的人民資產配置類別在逐漸的增多,由現金類、存款類增加到房地產、股權、固定收益等,目前大宗品類正逐步成為保險資金投資者的熱門之選。另外,目前我國的一些保險資金投資者也漸漸偏好特殊類別的投資類型,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國人對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逐漸增強,這是普遍存在的大力資產配置問題[1]。
1.2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中的問題
首先,我國的資產配置主要以房地產類投資為主,通過對我國多數家庭的資金財產情況的調查得知,在近幾年我國居民資產中房地產的比重高達50%,但金融類投資的占比僅為10%左右,與其他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類投資類別占比較低,比如調查顯示美國的金融類資產占比高達60%以上,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在金融類資產的占比也在55%以上。
其次,在金融類資產投資中,投資類型主要以存款為主,而金融類其他的投資類型占比較學,在金融類資產配置中,美國的存款類投資占比較小,是由于在金融市場起步較早的國家中,其居民可以選擇的金融類資產類型較為廣泛,例如存款、股權、債券屬于基本的金融類投資,除此之外,還包括基金、期貨、期權等金融附屬品的投資類型。而我國以存款類型作為金融類資產投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類投資類型較為局限,例如基金、期貨等在國內的傳播率仍較低。
根據當前我國的居民資產配置類別情況分析,國人的資產配置結構欠缺合理性,仍需要不斷優化,并且對各項資產投資類別進行健全,同時還需要深入創新投資理念。在這樣的形勢下也同樣反映出國人在進行資產投資時比較盲從,但同時說明了大類資產對于國人資產配置的重要意義。
通過對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得知,我國的居民個人財富仍處于較少的情況,雖然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間,國人財富增長水平較為迅速,經濟體在世界占比較重,改革開放的成果較為顯著,但我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人均生產總值與發達國家相較而言仍處于落后階段,并且居民可隨意支配資金與其他發達國家也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國居民的個人財富差別也決定了在投資中的水平差別,因此造成了國民資產配置風險較低。
另外,依照保障角度而言,居民的貨幣需求主要以交易性、投資性以及預防性需求構成,目前在國民的金融資產配置類型中,存款類金融資產類別的占比較高,因其流動性較強,這反映出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在存在一定風險的情況下,國民預防性金融資金類別的體量較多,遠高于對股票、債券或其他類別資產的投資。
2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相關建議
2.1大類資產配置具體定位
大類資產配置是整體性全局性戰略措施,而并不是各種戰略的集合,需要從戰略上完善資產的配置,明確投資方向,細化投資渠道,以此可以在時間上或者權力上處于主動地位。對于大類資產的配置,如果產生方向上的錯誤,那么是不利于通過技術調整而彌補缺陷和糾正差錯,從而會影響正常的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開展和落實,而且這也會影響保險行業領域的發展,對于客戶的投資行為會造成不利影響,會失去一些準客戶或者既有客戶。
雖然當下一些宏觀經濟產生的變動已經被納入到大類資產配置的研究體系中,但是我國一些投資者對于大類資產配置的認識較為片面,會認為大類資產配置是依據經濟發展的變動而選擇不同周期的資產,而忽略了資產配置的核心價值以及主要目的是平攤風險或者分解風險,對于風險的平攤以及分解確保獲得穩定的效益,所以需要正確認識大類資產配置科學進行定位。
2.2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①深入研究大類資產配置
當下一些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在逐漸產生變化,并且實現了改革創新,而國內一些保險投資機構在深入學習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技術,并且研究應用有效的配置方式方法,這就需要依據我國發展國情以及金融行業發展形勢,緊密貼合資產管理市場,確保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研究能夠適應我國國情。除此以外,還需要加強研究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將研究結果作為參考依據以及實踐基礎推進大類資產配置的探討研究,從而實現積極融合。
②強化業務創新
保險資金投資機構需要深入分析保險投資產品,明確產品組織架構、運作模式以及優點缺點等,在進行研究的前提下不斷研究新的投資產品。此外,還需要根據投資的具體需要,在符合規定以及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健全投資體系和投資模式,增加投資品種,從而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項。此外,加強業務的改革創新于監督管理會存在一定的沖突矛盾,這就需要創新業務類型,積極規避風險,這是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體需求[2]。
③深入了解客戶
了解客戶是實施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必要基礎。首先需要獲得客戶的資料信息,包括客戶的投資意向、財務實力,而這是向客戶提供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建議的前提條件;其次需要掌握客戶的投資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在針對客戶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科學客觀地評估以后,要能夠提出有建設性、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了解客戶的投資風格,這樣可以有目的地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此外,還需要在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以前加強風險宣傳普及教育,讓客戶能夠科學客觀地認識投資所存在的風險,并且要認識到風險對于自身資金所產生的影響,要讓客戶做到理性客觀投資。
2.3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的配套建設
①建立科學完善的體系制度
體系制度是確保投資行為能夠正常有效落實的前提條件,也是必要基礎。投資體系制度主要包括投資的具體安排、具體流程、后續管理、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內容,需要融入到投資的整個工作程序中去[3]。
②推進專業團隊建設
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其核心本質是需要建設專業的投資團隊,這是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先決條件,也是人才基礎。當下我國資產市場發展雖然在不斷與時俱進,但是還不成熟,投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卻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各種類型的投資產品不斷出現,進而充實了保險資金投資市場,而這就需要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資金投資管理團隊,能夠擁有權威性的資產管理機構為國家和社會以及行業領域的發展培養綜合性、專業性人才,以此推進投資專業隊伍的建設,從而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
③建立模型以及建設系統
依據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的工作發展歷程進行分析研究,可以得知可以將資產配置分成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的資產配置需要明確相關影響因素,最終階段則是需要依據大數據技術、數據庫以及投資專業知識建立投資模型,建設保險資金投資系統,從而可以在以后的大類資產配置工作中發揮自身作用,進而可以達成共識,還要認識到模型建立以及系統建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最終能夠可以優化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模式,健全并完善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的體系。
結語:
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是我國資金管理投資行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投資方式,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明確當下我國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現狀問題,以此依據相關建議,完善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模式,那么需要明確大類資產配置具體定位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大類資產配置強化業務創新,深入了解客戶,并且還要建立科學完善的體系制度,推進專業團隊建設,建立模型以及建設系統,從而促進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袁中美,郭金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及應對策略[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7(04)
[2]段鴻濟.全球低利率周期及保險資金配置戰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7(03)
[3]王顥,潘文捷.保險資產最優配置:理論模型、數值模擬及政策含義[J].保險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