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孫喜堂 張軒 姚列健 郝雅靜
摘要:在國家完善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大方向下,物聯網技術順應歷史潮流,應用于社會各個層面中,不但給金融等經濟領域帶來了突破性發展,并且創新性的融入于社會學領域中,與國家政府治理現代化相結合,碰撞出新的模式,提高了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質量。文章對進一步完善物聯網政府治理現代化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對應的政策建議,對政務數據化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物聯網;政府治理現代化;智慧城市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11×108人,IPv6地址數量為62023塊/32。目前,我國互聯網普及度穩定上升,農村網絡覆蓋范圍逐步深入,農村的網絡覆蓋范圍和城市網絡覆蓋代溝逐漸縮小,農村城市互聯網保持同速的時代逐步形成。信息化、數字化已然深入影響到國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和5G時代的到來,不僅引動了信息革命和科技的革新,更為社會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如何更有效地應用于社會各層面的發展中,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引動政府多個維度的深刻變革。因此,未來物聯網時代下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探析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1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短板
整體來說,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側重于新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實際應用,且取得了積極成果。但是,在進一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仍面臨一些挑戰,突出表現在城市治理領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1.1智慧城市公共數據應用尚存難點
智慧城市與政務管理相結合在實際應用中仍不成熟,除了江浙地區之外,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政府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重復操作、利用率低、系統癱瘓等諸多實踐問題。大部分公眾在主觀意識上仍習慣性沿用傳統模式辦理業務,自主運用數據資源處理需求的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公民在實際業務辦理中,需要工作人員手把手引導,對新型辦理業務方式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對網絡業務處理容易持有不信任態度,對網絡處理的真實性、及時性、有效性、安全性等存疑,更傾向于線下和工作人員面對面溝通交流的處理形式。
1.2智慧城市數據資源整合度不高
智慧城市建設在多個領域都有亮眼的成果,取得了豐富的公共數據。但是,我國在公共信息服務方面仍缺乏統籌性,部門之間的數據缺乏協調合作性。受到行政劃分的限制,橫向部門間的數據傳遞和整合相對來說仍具有困難性,失去了物聯網信息易于傳遞的便利性,容易形成公共信息資源的重復建設、使用率低、閑置等失效局面,最終形成數據孤島效應,最終導致“智能孤島”的形成。
1.3智慧城市建設可能引發安全隱患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在各個領域內的深度融合,在提供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會對城市的安全領域帶來新的挑戰。智慧城市建設依托于物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二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網絡黑客是互聯網技術誕生以來相生相伴的敵人。這些都使得公共數據傳遞的過程中面臨著技術上不可避免的風險,例如信息的泄漏、信息的丟失以及信息的篡改等問題。同時,群眾的傳統意識習慣和全民共享的智慧城市的發展速度并不同步。在智慧城市系統的使用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問題成為居民的心頭要事。
2智慧城市健康建設的戰略對策
2.1增強公共數據應用意識
在智慧城市平臺建設過程中,市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通過信息反饋機制,做好調研工作,根據民眾的心理訴求,推行更具針對性、操作更便捷的便民app,從而增強數據平臺的實效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時,市政府可以依托新媒體手段,推廣宣傳“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的具體內容和優勢亮點,增強公眾對政府信息服務平臺的熟悉程度,使公眾從意識層面逐漸認識到政務服務新模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從而提高使用數據平臺的主觀能動性。
2.2打破數據壁壘,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政府應從宏觀層面協調統籌,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制度,盡量消弭各部門之間因為管理模式所限而導致的信息碎片化現狀,通過統一的管理,促使數據資源實現跨部門間的自由流通。同時,通過技術革新,建立可視化數據交互平臺,加強平臺的整合作用。促進跨部門的橫向聯系,爭取實現數據信息的無縫鏈接和整合,最大限度降低數據的重復收集成本,實現數據的有效整合,最終實現數據的可預判功能。政府使應鼓勵各部門最大程度的共享數據,提高信息數據成果轉化率。從內部充分調動信息分享、應用數據資源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打破“信息孤島”的藩籬,發揮智慧城市建設的正向作用。
2.3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數據傳播,消除安全隱患
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數據安全制度法規,明晰責任權限,對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懲處和披露,加強民眾的數據安全意識。此外,政府可與計算機技術專業團隊合作,加強信息安全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支撐,強化信息內網和外放的安全保障系統,從多個層次,著力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的安全,為數據的公開和使用提供技術保障。同時,政府既要承擔數據的開放和共享責任,亦要承擔監管維護責任。政府應當為數據的公開和示范應用進行評價,健全物聯網監管機制,成立一套標準化的物聯網系統評估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監管數據的共享和使用,促進物聯網工作的規范化和合理化,從而消除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的進步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道路上穩步發展。政府在中央政策指導下,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尤其著力于智慧城市在政務工程中的落地和應用,整體工作起步早,基礎好,取得了良好的結果。但是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長期性的工程,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我們及后人去解決和完善,從而進一步發展和完成物聯網時代下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工作仍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陳國威.物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8(07):56-58.
[2]司芳芳.物聯網視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兵團黨校學報,2020(0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