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瓊 劉鳳梅 宋歡
摘要:高速發展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綜合運用垃圾分類的方法,積極破解“鄰避效應”。困擾廣州發展多年的“垃圾圍城”問題徹底解決,廣州成為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
關鍵詞:科技;垃圾圍城;鄰避效應;零填埋
垃圾圍城成為全球趨勢,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產生上億噸的垃圾,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一、垃圾城市圍城的現狀描述
城市垃圾構成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等。目前,我國城市普遍存在“垃圾圍城”現象,巨量垃圾形成的“垃圾圍城”早已成為城市光鮮外表下難以治愈的隱痛。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生活垃圾中生活垃圾占比已超過60%。預計2020年國內生活垃圾增長率將達10%。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200萬,每日產生超過2萬噸的生活垃圾?!袄?,早被廣州視為發展路上的大問題。2002年,廣州興建的亞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但7年后,廣州日均垃圾接收量卻已滿負荷,一度面臨“垃圾圍城”困境。廣州市城管部門提交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廣州的垃圾一天不處理,能鋪滿近10公里的路面,厚度達0.5米以上;一年不處理,能堆成近3座越秀山!
二、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法
第一,填埋。填埋是在坑低層鋪設防滲漏高強度薄膜,一層垃圾一層土,頂部再加上較厚的土層并進行綠化。美國、加拿大比較常見,我國有上海老港投資少,處理量大,技術要求不高,但占地面積多,時間很7長,有造成污染的隱患。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出現過垃圾填埋幾十年后嚴重污染環境的事件。
第二,堆肥。用堆肥的方式處理垃圾,垃圾通過一定的分解,將剩料作為有機肥。這種垃圾有機肥的肥效低,發展余地小,此方法投資少,見效快,在我國西部應用廣泛,如四川的廣元。由于肥料中的重金屬、發射性元素處理技術尚未過關,目前沒有全面推廣。
第三,焚燒發電。焚燒垃圾具有回收熱能和垃圾減量最徹底的優點,一般垃圾焚燒后體積減少80%-95%。焚燒發電技術工藝簡單、處理垃圾量大,速度快。如果一切都能達標,既可將垃圾減量,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又能將垃圾轉化為電能,進行廢物再利用。但焚燒垃圾發電投資很大,目前建設—個處理垃圾1000噸的焚燒爐及附屬熱能回收設備,大約需要78億元。實踐表明,焚燒廠在發達國家遍地開花數十年以后,人們發現焚燒城市垃圾,尤其是焚燒塑料袋,會產生災難性的無色無味的脂溶性物質一二惡英,它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強的一種。第四,餐飲垃圾回收利用。餐飲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結核病毒、肝炎病毒、大腸桿菌等幾十種病漉。生豬長期吃餐飲垃圾混合的飼料就成為病菌攜帶體,這些垃圾豬和垃圾油對食用者、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據資料介紹,一個中等人口的城市,每年產出餐飲垃圾十幾噸至幾十噸以上,如收集后進行科學無害化處理,將其轉化為高蛋白詞料或髙效復合肥,可變廢為寶,經無害處理后的餐飲垃圾,可制成無毒、無菌、無害的高蛋白飼料和高效復合肥及工業用油脂。為養殖業和生態農業作出了貢獻,消除了環境污染,鏟除了病菌根源“垃圾豬”,凈化了百姓的“菜籃子”,利國利民。餐飲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對百姓健康、生態環境改善有推動作用。
三、廣州治理“垃圾圍城”的優秀事例
2021年9月23日,廣州市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點火試燒垃圾,標志著困擾廣州發展多年的“垃圾圍城”問題徹底解決!與此同時,廣州又新增三個“國內第一”標簽:國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國內第一個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的城市。
1.破局。組團布局發展循環產業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早就視“垃圾”為發展之路上的大問題。2002年,廣州興建的亞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七年后,日均垃圾接收量已經滿負荷,垃圾圍城的警報時時響起。“廣州的垃圾一天不處理,能鋪滿近10公里的東風路,厚度達0.5米以上;假如一年不處理,能堆成近三座越秀山!”廣州市城管執法部門提交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廣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經過反復研究后,廣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循環經濟產業園組團布局,在全市布局統籌規劃建設七個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決定。這一決定將焚燒、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以組團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為固廢處理為主、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綠色低碳環保園區(共包含12個資源熱力電廠、6個生物質處理廠和其它固廢處理設施)。徹底打破“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建設“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循環利用”的分類處理新格局,最終實現“垃圾”零填埋。為科學有序地指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廣州先后出臺《廣州市環境衛生總體規劃(2010-2020)》《廣州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戰略規劃(2018-2035年)》《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系統解決方案》等規劃。
2.運營??萍际侄螌崿F垃圾無廢“零”污染廣州市平均每一百戶家庭里,就有2戶在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2020年,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入選廣州市“第一批廣州網紅打卡地名單”及廣州市內游精品旅游線路,今年6月,又進入新出爐的廣州公園名錄。自對外開放至今已經接待了將近15萬的游客。在垃圾焚燒處理中,煙氣的排放是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據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水江介紹,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以及各二期項目的煙氣處理采用世界領先的“雙脫酸雙脫硝”煙氣處理技術,排放指標不僅優于國標2014,還優于歐盟2010排放標準。為了實現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建設“無廢城市”,廣州環投集團作為國內環保領域技術開發和推廣的中堅力量,目前已成立十大實驗室,獲專利403項。“如今,集團建立了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和超過1500人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實現研發-設計-智造-工程-運營的全過程‘無縫’銜接,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在垃圾焚燒發電和熱能高效利用、高濃度工業污水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土壤修復、油泥治理等領域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產品。”李水江說。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廣州無害化處理垃圾總量從668萬噸增長至734萬噸,其中,焚燒處理由312萬噸增長至512萬噸,焚燒占比由47%增長至70%;填埋處理由339萬噸下降至209萬噸,填埋占比由51%下降至28%。2021項目建成后,廣州無害化處理垃圾總量預計將達893萬噸,其中,焚燒處理748萬噸,占比84%;生化處理占比16%,完全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3.成效。共建共享變“鄰避”為“鄰利”“十三五”期間,隨著各資源熱力電廠一期投產啟用,在城市生活垃圾悄悄地進入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同時,項目周邊群眾的生活也在悄悄改變。按照規劃,廣州市對位于各循環經濟產業園周邊共6條村的數十個經濟社實施了環保搬遷,在廣州市制定的“為民謀利,共建共享”思想指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認真解決項目所在地群眾的每一項訴求,在政策允許范圍內讓更多群眾得實惠,實現“雙贏”。首先,修訂完善《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每年全市安排專項生態補償費撥付到屬地政府,直接用于項目周邊環境整治改善、市政配套改造升級、集體經濟扶持發展、居民體檢和生活補助等,真正讓周邊群眾從中受益;二是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如為減少垃圾車運輸擾民和跑冒滴漏等問題,各廠區累計投入數億元建設進出的專用道路和垃圾車清洗裝置和檢測設施……三是通過鄉村振興、千企幫千村等行動,改善美化村容村貌和居住環境、吸納周邊村民到項目就業,投入幫扶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接下來,廣州市將進一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全面建設的同時,將對原有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升級改造?!睆V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總工程師尹自永介紹。三個“國內第一”標簽的誕生,讓廣州站在城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起點上,廣州正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朝著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作者簡介:林延瓊(1971-),女,廣東信宜人,高講,主要從事社會公德與思政教育研究;劉鳳梅(1977-),女,山東即墨人,教授,主要從事治理現代化與思政教育研究;宋歡(1994-),女,山東青島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文化與治理創新研究。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城鄉共生理論的廣州‘大城市病’治理現代化研究”(GZ17ZX056)、廣東省特色創新項目“鄉村振興視閾下廣州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發展研究”(2019GWTSCX039)、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合作治理視閾下的廣州特大城市流動人口服務創新研究”(2019GZGJ18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