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詩詞 馬瑞鵬
摘要:本文以京廣高鐵經過河北區域的城市為例,基于2007至2017年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構建雙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鐵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京廣高鐵的開通能夠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高鐵的開通加強了不同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加快了人才、技術和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流通,從而對沿線城市人均GDP的提高起正向作用。最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河北省應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充分挖掘高鐵潛力,以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
關鍵詞:高鐵;區域經濟
一、引言
2020年末,我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3.79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同時,“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全面建成,全國高鐵網已覆蓋94.7%的100萬以上人口城市。近年來,中國高鐵不斷立下新的科技創新里程碑。中國正在研發的時速400公里可變軌高速列車,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軌距和基礎設施標準軌制的軌道上運行,滿足跨國運輸需求,有效提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互聯互通水平。
在高鐵建設上,國家保持大規模資金投入,各省市積極進行區域性高鐵規劃。高鐵科技創新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笆濉逼陂g,國家啟動了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將使中國高鐵的科技創新能力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高鐵技術的不斷進步對社會發展意義重大。高鐵將改變傳統的城市概念、時空概念,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高鐵是促進不同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一個有效工具,同時又能使社會資源向更有利的方向集聚。高鐵作為近些年來發展最迅速、對人們出行方式帶來最大變化的一種工具,在加快地區間人口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流動的同時,也對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研究綜述
我國高鐵的發展起步較晚,設計建造等技術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但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員的奮斗努力下,不僅我國的高鐵總里程位居全球第一,高鐵建造技術也處于世界一流水平。隨著高鐵逐步將我國各地連接起來,關于高鐵對國內區域間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各種方法對高鐵建設與經濟發展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關于高鐵開通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學者的觀點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認為高鐵開通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但還有一部分人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高鐵開通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結論。李京文運用模擬方案建立了六個地區經濟發展模型,分析結果認為京滬高速鐵路的建成可以有效促進要素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1998)。張俊研究發現開通高鐵的縣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 37%(2017),這樣有助于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有更大的優勢來承接產業轉移。認為開通高鐵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的結論主要包括高鐵開通會加快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但同時意味著沿線城市與非沿線城市的發展差距可能會被拉大(Sánchez-Mateo 2012)。高鐵的開通會使得兩個連接點的中間區域被邊緣化,導致其人才甚至企業流失,因此高鐵開通不能促進一體化,反而會加劇兩極分化。
綜上所述,高鐵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并不是非正即負的,高鐵的建設可能在對一部分城市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大沿線城市的發展差距。因此,如何合理規劃高鐵線路,因城而異定制發展策略,帶動沿線城市共同發展進步,充分發揮高鐵建設的正向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以河北省為例,收集11個地級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數據,運用雙重差分模型檢驗京廣高鐵的開通對河北省區域經濟的影響,并根據檢驗結果提出有助于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對策。
三、實證分析
1.模型構建為了將高鐵與其他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區分開來,本文選擇了雙重差分法(DID),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并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最大程度的將高鐵這一影響因素分離出來,具體的模型構建如下:
其中,小標i、t分別表示地區和時間;為被解釋變量,代表京滬高鐵對河北省經濟的影響,本文以人均GDP作為衡量指標;為地區虛擬變量,河北省內京廣高鐵經過城市(即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賦值為1,其余7個未經過城市則賦值為0,系數表示與京廣高鐵開通無關的地區因素;為時間虛擬變量,京廣高鐵于2012年全線貫通,因此將2007-2011年賦值為0,2012-2017年賦值為1,系數表示河北省內所有城市的被解釋變量在研究期間內的變化情況;為地區虛擬變量和時間虛擬變量的乘積項,表示雙重差分的估計量,估計系數表示高鐵開通對沿線地區發展的影響,若高鐵開通對沿線區域經濟存在正向促進作用,那么系數為顯著正,若存在抑制作用,則為負;表示的是影響經濟發展狀況的其余控制變量;表示隨機擾動項。
2.實證分析
2.1變量選取及描述性統計
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的閱讀,本文選擇河北省各個地級市的人均GDP為被解釋變量,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為控制變量。京廣高鐵自北京至廣東,途徑河北省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四個地級市,未經過唐山、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以及衡水七個地級市。本文所涉及的各經濟數據來源于河北省2007-2017年的統計年鑒。各項指標的解釋及描述性統計如表一所示。
2.2實證結果及分析
在研究京廣高鐵對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影響時,將河北省所有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運用Stata軟件進行雙重差分模型的回歸,首先是不加入任何控制變量時的基礎回歸,然后依次加入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四個控制變量?;貧w結果如表二所示。
對回歸結果做如下分析:首先,從時間因素看,在未加入任何控制變量時,時間因素T的影響系數為-22,510.558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逐步加入其他控制變量以后,系數一直為負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表明2012年之后河北省各市的人均GDP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在于2012年左右河北省推出削減鋼鐵產能的工程,這對一個工業大省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其次,從高鐵因素看,不加入控制變量時,系數為21,444.922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后,系數依然為正,變為17,905.621,1%的水平上顯著,系數前后變化不大。這表明京廣高鐵全線開通對河北省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正向的,而加入控制變量后系數有所減小,表明單純的開通高鐵帶來的積極影響被第二產業受到的沖擊抵減。最后,從四個控制變量看,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系數均為正,且前兩者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三者均對京廣高鐵沿線經濟的發展起到正向促進作用;政府支出的影響系數為負,與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負向影響。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2007至2017年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構建雙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鐵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第一,京廣高鐵的開通能夠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高鐵的開通加強了不同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流,加快了人才、技術和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流通,從而對沿線城市人均GDP的提高起正向作用。第二,二三產業的發展及固定投資增加對河北區域經濟的影響是正向的,政府財政支出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議:第一,繼續大力挖掘高鐵蘊含的經濟潛力。自從去產能,減排量的產業政策出臺后,河北省第二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沖擊,從而明顯地影響了各市人均GDP,提醒沿線城市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如邢臺市近年舉辦旅游發展大會,改善環境和吸引大批外來旅游者的同時,較好地緩解了第二產業規模削減對經濟的影響。第二,繼續在合適的城市建設高鐵,提升高鐵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上的能力,加強與發達地區的經濟聯系,加速產業結構轉型。
作者簡介:
喬詩詞(1999-),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
基金項目:
江蘇大學第19批大學生科研立項獲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9C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