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0070)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為我國貿易出口、經濟增長帶來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下的新發展機遇。研究投資便利化問題,是厘清“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的投資、經濟、人口等問題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有利于加強我國與沿線各國的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商業合作、技術交流等。
一些研究人員著重于對各國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構建和測算,也有一些研究人員對投資便利化水平對投資、機電產品出口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張亞斌(2016)在研究“一帶一路”沿線50個國家投資便利化水平時,指出不同國家的投資便利化程度有所不同,歐洲發達國家的投資便利化程度明顯強于亞洲和非洲國家。還指出一些地區需要著重改善投資便利化水平以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如中亞、南亞、東歐和非洲等地區。崔日明(2016)在測算各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時,將貿易便利化和投資便利化結合起來,基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測算出了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水平,認為兩者的結合測算具有理論意義,可以推動貿易理論和投資理論的交叉和融合。
關于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測算,還有一些學者根據經合組織對其定義、特點、目標等方向給出統計描述以及結論建議。史晨霞(2018)測算關于“一帶一路”沿線47個國家的貿易投資便利水平對我國工業制成品的機電產品出口的效應大小,結論指出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國工業制成品機電產品出口額就會增加3.039%,還表明其他各一級指標對機電產品出口的刺激作用不同,口岸與物流效率的影響程度最大。一些研究表明,貿易便利化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的作用甚至超過了GDP、人口、ODFI等因素的作用,同時不同區域視角下,各沿線亞歐國家投資便利化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的效應不一。另外,有的學者開始著重研究投資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經過指標的測算和構建擴展后的引力模型得出結論,GDP、勞動力參與人數和投資便利化程度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有正向促進作用。
綜上,本文在以往投資便利化研究的基礎之上,研究機電制造行業出口額與投資便利化的關系以及產生的影響大小等問題,以期促進我國“一帶一路”對外出口貿易的發展。
投資便利化指標體系構建。本文參考張亞斌、崔日明等學者對投資便利化水平的指標構建方法、測算方式等,使用《全球競爭力報告》(2010-2020)中的數據,結合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發展目標及其方針和投資便利化的內在意義,將市場準入E、基礎設施B、商業投資效率I、制度與市場規劃P以及信息技術環境T等作為一級指標,然后經過對一級指標的剖析和分解以及相關性檢驗,將指標細化為15項二級指標。其中,市場準入E包含的二級指標為國內市場準入E1;基礎設施B的二級指標包括交通基礎設施B1、交通服務B2、電子通訊和電力基礎設施B3;商業投資效率I的二級指標包括勞動力就業的參與度I1、投資市場的監督I2以及投資市場的便利度I3;制度與市場規劃P的二級指標包括行政透明度P1、行政效率P2、金融市場效率P3、對投資者的有利政策P4;信息技術環境T的二級指標包括互聯網用戶登記人數T1、信息技術創新能力T2、信息易獲得性T3、技術創新者的可用性T4。上述共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本文一級指標的權重根據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判斷矩陣來確定,并且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各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測算。為了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沿線各個國家投資便利化水平,這里選取東亞、東南亞、中亞、東歐、南歐、非洲等區域的40個國家為樣本,以各地區近十年的投資便利化水平綜合值的變化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各區域的綜合值在逐年上升,測算得出2020年東亞、東南亞、中歐、西歐、北歐等區域的投資便利化水平較高,其取值分別為1.784、1.972、1.220、1.325、1.424。
變量選取。根據崔日明(2016)等學者的研究,結合本文研究需要選取變量為:EX是指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量;GDP為各國國內生產總值;N為各國人口總量;DC是指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距離;Tax代表關稅,高關稅會造成成本增加以及投資減少,所以關稅越高則交易國的貿易成本越大;FDI代表了對外投資水平;TWTFI是指根據前文測算得出的各國投資便利化水平。
數據來源。本文所需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WDI)、《全球競爭力報告》(GCR)、《中國統計年鑒》、CEPII數據庫等,并使用Stata軟件對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
基于經典引力模型并在等式兩邊取對數,建立以下拓展后的機電產品出口模型:

計量方程(1)中,ln表示對變量取對數,α表示常數項,β表示估計參數,ε表示隨機誤差項,i為中國,j表示對方貿易國家,t代表年份。
本文對“一帶一路”沿線40個國家進行面板數據的回歸,期間為2010-2020年。用取自然對數法來消除異方差和自相關的問題。根據研究需要,本文實證回歸的方法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可行的廣義最小二乘估計法(FGLS)以及最大似然估計法(MLE)選取了以下三種。
如表1所示的基準回歸結果可知:首先,投資便利化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對方貿易國投資便利化水平每變動一個單位,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就增加1.429個百分點,說明對方貿易國投資便利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降低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成本,促進機電產品出口額的提升。其次,對方貿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人口(N)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效應顯著為正。對方貿易國GDP每變動一個單位,我國的貿易機電產品出口額就增加0.901個百分點;對方貿易國總人口N每變動一個單位,我國的貿易機電產品出口額就增加0.101個百分點。說明對方貿易國國內生產總值和總人口的增長,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從而推動中國對外機電產品出口額的增加。再次,對方國關稅的提高會顯著影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減少,同樣,兩國的距離越遠,交通運輸成本和儲存成本就越高,會導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量減少。對方貿易國與中國的距離以及關稅每變動一個單位,我國的貿易機電產品出口額就分別減少1.26、0.393個百分點。最后,實證結果表明對外投資(FDI)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會產生正效應。對方貿易國FDI每變動一個單位,我國的貿易機電產品出口額就增加0.318個百分點。

表1 拓展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本文為了使實證研究更為穩健進行異質性分析,回歸方法使用OLS。本文把前文的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劃分為亞洲、歐洲兩部分,分區域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區域回歸結果
由表2結果可知,“一帶一路”沿線各亞洲地區的國家制度與市場規劃P高于歐洲國家,說明亞洲國家在政策和效率上更高于歐洲國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亞洲國家與我國未形成貿易一體化協議,“一帶一路”沿線亞洲各國與我國間距離比“一帶一路”沿線歐洲國家更近,導致投資便利化程度在制度與市場規劃P方面更高。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按區域來看,東亞、東南亞、中歐、西歐、北歐等區域的投資便利化水平較高,這主要是由于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的國內生產水平高,從而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和投資增加,投資便利化水平提高;而對于國內生產總值較低的國家,如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朗等的投資便利化水平(TFTFI)較低。
投資便利化水平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效果非常重要,且作用最大。此外,國內生產總值、總人口以及對外投資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也顯著為正,但是對方貿易國的距離和關稅的作用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了負效應。
通過分區域測算“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可知,沿線各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的投資便利化水平差別不明顯;但是總體觀察一級指標來看,“一帶一路”沿線的歐洲國家在市場準入、商業投資環境、基礎設施上都要高于沿線的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