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霞
(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鎮人民政府,甘肅臨洮730500)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水土流失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表現之一,而導致該問題的原因是土地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破壞了生態平衡,致使小流域面積驟減,最終出現土地沙化等問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及時運用水土保持技術進行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強化水土保持效果。
近年來,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開始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水土保持是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需應用科學技術[1]。相關部門在落實實際工作前,需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與分析,在充分掌握當地特點及地質情況等信息后選擇合適的水土保持技術,通過技術的應用保持當地生態平衡,妥善解決水土流失問題,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2.1.1 山坡防護工程 在小流域的山坡治理方面,可通過擋土墻、截流溝、攔水溝埂及梯田等,使流經坡面的水分充分滲入地下,防止地表受到徑流的嚴重侵蝕,同時還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進行山坡工程防護前,需對土質、地形及氣候等條件進行全面考察,結合土地規劃及農林牧業的發展需求,將防護工程與梯田建設相結合,積極打造利于當地發展的農業生態系統。
2.1.2 山溝治理工程 山溝治理可采用攔沙壩、溝頭防護工程、淤地壩及谷坊工程等多種方式。如在小流域溝頭上方區域可增設溝頭防護工程,將雨水徑流按照規劃引入溝道內,避免溝頭部分發生移動,防止溝道因遭受徑流影響而被破壞[2]。一般情況下,溝頭上部區域的面積較小,可選擇圍埂式蓄水型溝頭工程。在山溝底部存在陡坡,且下切嚴重的區域可增設谷坊工程,以提高河床高度,防止溝岸發生擴張及底部下切。
2.1.3 小型蓄排水工程 結合小流域內的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情況,建設排水溝、水窯及蓄水塘壩等工程。如綜合考慮當地氣溫條件、降雨量、產業發展用水需求等因素,在確保工程選址及工程數量科學性的基礎上,于道路旁的合適位置建設小水窯,同時分段建設排水及截水溝,進行雨水的有效處理。在水窯的入口處與排水溝的出口處增設沉沙區,以減小徑流。
2.2.1 造林種草 結合小流域內的自然特點選擇合適的植被類型,如在梁峁頂可種植沙棘及檸條,并通過機械帶狀整地的方式進行保土育苗。溝坡區域水土流失相對嚴重,可結合具體的地形情況種植灌木及喬木。地形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可采用人工種草的方式降低雨水的沖擊作用[3]。
2.2.2 保水保土耕作法 保水保土耕作法可細化為多種技術類型,實踐中需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如在梁峁緩坡區域開展治理工作時,應對當地基本農田量及地形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將現有耕地中那些坡度相對較緩且土質相對較好的坡面打造成梯田,可利用機械成片修建。坡度在10°的區域,可選用等高耕作法,也就是改順坡耕種為沿等高線耕種,并在耕作區中每間隔一定距離即沿等高線增設土埂,將長坡截短,以此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2.2.3 封禁育林育草 在植被遭到嚴重破壞且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需堅持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則,實施封禁育林育草,在防治水土資源進一步遭到破壞的同時,迅速增加植被覆蓋量,有效防止雨水徑流對土層結構的侵蝕,從而改善該流域內的生態環境[4]。封禁期間要充分結合當地的發展實際與自然條件,采取針對性、計劃性的管理措施,同時要確保封禁時間與范圍設置科學、合理,全面確保治理效果。
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合理應用水土保持技術開展小流域治理工作,對于當地的水土保持及產業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在工作實踐過程中,要深入分析水土保持技術的有效應用問題,并做好技術調整與創新工作,逐步提升治理效果,從而為解決小流域水土流失問題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