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工作思路,認真落實“三改變一結合”,綜合施策、嚴防嚴控、狠抓落實,構建科技支撐、依法治理、群防群治禁燒監管格局,確保秸稈禁燒取得新成效,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目前,孟州市秸稈禁燒及利用已基本實現了輿論宣傳日?;谭ūO管常態化、秸稈用途多樣化和問題整改制度化的“四化”態勢,實現了生態環保部環保監測衛士監測“零火點”目標,每年重點禁燒時段禁燒工作均通過焦作市秸稈禁燒指揮部驗收組驗收,圓滿完成目標任務。2018—2020年,全市連續3年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受到上級表彰。
孟州市通過大力推廣新型農業機械,充分發揮機收粉碎還田的利用主渠道作用,實現秸稈高效還田,并通過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玉米青貯、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種植,搞好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2017年,孟州市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肥料化利用面積4萬hm2,玉米青貯面積0.13萬hm2,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面積0.51萬hm2,玉米基料化利用量1800 t。2018年,孟州市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肥料化利用面積3.79萬hm2,玉米青貯面積0.14萬hm2,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面積1.07萬hm2,玉米基料化利用量1860 t。2019年,孟州市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肥料化利用面積3.69萬hm2,玉米青貯面積0.12萬hm2,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面積0.93萬hm2,玉米基料化利用面積1910 t。2020年,孟州市小麥秸稈、玉米秸稈肥料化利用面積3.91萬hm2,玉米青貯面積0.1萬hm2,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面積0.89萬hm2,玉米基料化利用量1970 t。
1.孟州市組織召開“三夏”“三秋”等重點禁燒時段禁燒工作會,貫徹落實河南省、焦作市相關會議精神,下發《秸稈禁燒工作實施方案》《秸稈禁燒督查方案》《秸稈禁燒考評辦法》《秸稈禁燒應急預案》等文件,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動員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并與各鄉鎮辦事處簽訂禁燒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責、完善監管、嚴格獎懲,確保重點時段禁燒工作的順利開展。
2.孟州市政府及時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工作安排和工作推進,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安排,具體部署,實地檢查抓落實。
3.強化部門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動作為、依法處罰,傳遞壓力、形成合力。孟州市已構筑“市級領導包鄉、鄉級干部包村、村雙委包組、小組長包片聯戶”的網格化管理責任制。
1.嚴格執法。孟州市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公安等部門均成立了禁燒執法隊伍,積極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執法巡查,對出現秸稈焚燒的,將按照河南省、焦作市執行的經濟處罰和執紀問責標準,將懲戒措施落實到焚燒行為的當事人,堅決杜絕任何露天焚燒行為。
2.全面督導。孟州市每年成立市禁燒專項督查組,對鄉鎮辦事處各項措施落實情況、藍天衛士值守情況、焚燒隱患處理情況進行全方位督導,做到迅速建立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快速撲滅、第一時間嚴肅追責的三個“第一”機制,確保完成禁燒目標任務。同時,孟州市電視臺公布了秸稈禁燒24 小時舉報電話。
孟州市全面排查清理隱患,加強重要農業生產節點和路段秸稈清理力度,集中時間、集中人力,加快秸稈清理速度,徹底消除焚燒隱患。近年,全市累計出動清理人員5.8萬人次,消除焚燒隱患3.1萬處,清理可燃物2.1萬車次。同時,大力推廣新型農業機械,充分發揮機收粉碎還田的利用主渠道作用,實現秸稈高效還田。
全市加強市、鄉、村三級信息溝通,及時傳遞信息,確保省禁燒辦、市禁燒辦及攻堅辦會議精神、文件精神及時傳達,指導并督促各鄉鎮辦事處做好管控措施的落實工作,能夠迅速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序推進重點時段的禁燒工作。
孟州市對發生的焚燒現象,做到“一燒雙查”“一燒雙罰”,進行工作約談、執紀問責,兌現行政處罰、經濟處罰。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強大威懾,教育干部履職盡責,教育農民不能燒、不敢燒。同時,對圓滿完成禁燒工作的單位,在年底禁燒結束后按照孟州市委、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表彰和獎勵。
部分群眾對全面禁燒工作認識不到位,特別是清明節、冬春季容易發生焚燒現象。
比較突出的是種植戶為凈地經常會焚燒樹枝、落葉、雜草、菜瓤、垃圾,造成焚燒情況時有發生。
基層個別鄉鎮由于條件有限,在禁燒宣傳、人員配備和處置清理等環節投入財力不足,不能達到最優效果。
黃河灘區、嶺區等通訊鐵塔未覆蓋區域無法進行有效監控。
除去還田和青貯外,基料化利用還只局限于玉米芯,能源化利用基本空白。
持續堅持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和宣傳方法,宣傳秸稈禁燒的政策法規,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和技術措施,宣傳“藍天衛士”監控系統的作用與成效,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增強廣大群眾的禁燒意識,讓禁燒工作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
建立指揮協調機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組建完善過硬的處置隊伍,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處置利用能力。建議按照“1+N”模式,即1 個鄉級處置隊伍和N個村級處置分隊進行建設完善,加強滅火技能培訓和演練,強化考核獎懲,向人員固定化、技能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配足應急設備工具,鄉鎮級處急隊伍要配備若干中小型灑水車、旋耕耙、滅火風機和滅火器等;村級小分隊要配備若干滅火器、鐵鍬、甩把和消防水桶等。
立足現有技術水平,強化各級“藍天衛士”監控平臺指揮作用,通過人防技防有機結合實現無縫對接,達到提升監管效率、減少監管投入的目的。同時,要完善值班制度、處置流程和管理制度,做到對火點監測信息的即時監控和快速傳遞。
綜合利用是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根本途徑。按照多元利用、農用優先的原則,大力開展秸稈肥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積極探索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途徑,出臺秸稈綜合利用扶持政策,切實解決秸稈廢棄、焚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