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峰
(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安徽宿州 235200)
農民進行病蟲害防控的主要手段是噴灑農藥,該手段對農作物本身有一定的危害,會影響農作物品質,且不符合綠色環保理念[1]。現階段,在病蟲害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傳統病蟲害防控技術已難以滿足實際生產需求,因此要優化當下病蟲害防控技術,從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的原則出發,分析集成的實現過程和應用途徑,以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的高效防護及農作物收益的有效提升[2]。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指在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采用安全、綠色的防治技術,對耕種土壤、空氣、水質、農作物、果實等不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更不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可使農作物在綠色環保的環境中生長。目前,我國主要的綠色防控技術有生物技術、物理防治、免疫防治、農業防治和生態控制技術。
2.1 依照合理化治理原則 在對病蟲害進行治理時要全面考慮種植的整個過程,從根本上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在農作物種植上要進行合理規劃,做好農作物配套設施建設,選擇抗病蟲品種;其次,在整個種植過程中要進行相應的土壤消毒、排水、施肥,利用農作物自身的免疫力進行病蟲害防控;最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還要做好相應的田間除草,以減少病蟲繁衍場所。一般來說,綠色防控技術應盡可能地避免利用殺蟲劑,如果一定要使用殺蟲劑,則要遵循綠色環保理念,選擇無污染、危害最小的殺蟲藥劑進行噴殺。在進行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時,要根據害蟲綜合治理原則進行合理化集成[3]。
2.2 依據使用簡單原則進行技術集成 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只會采用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相應治理。因此,在進行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研究時要將研究成果簡化,確保通過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達到病蟲防治效果,從而使農民能夠充分掌握綠色防控技術,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2.3 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技術集成 綠色治理技術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任務,在進行防控技術集成上要嚴格遵循《植物保護法》進行防控技術研究,從而確保新的防控技術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形成標準化體系。此外,病蟲害防控技術集成的研制還需相應設備的加持,要盡可能地做好標準化和規范化,以便能快速有效地實現病蟲害治理。
3.1 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好集成技術選擇 在選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前必須要針對農作物種植地土壤、環境氣候、種植數量進行詳細地信息記錄,并做好農田中病蟲害種類分析,同時要走進種植戶深入了解種植戶防治病蟲害的手段,以明確農作物減產的具體原因,然后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防控技術。一般來說,應優先考慮生物防治技術,利用人工手段引入天敵來消滅害蟲,或采用生物藥劑,如植物源農藥、抗生素、細菌、病菌等防治農作物病蟲,以減少農藥、殺蟲劑的使用。此外,在綠色防控技術實施過程中,要控制好生物藥劑用量及天敵引入數量,以保障防控技術本身的安全穩定性,推動農業生產向綠色、安全的方向發展[4]。
3.2 對已選技術進行研究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最終均要應用至農作物上,因此要針對已選擇的技術進行相關研究,檢測該技術是否能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首先,相關技術人員可進行探索性研究,以確定選用的綠色防控技術是否適應當地實際情況及對于解決病蟲害是否有效。其次,進行試驗性探究,在當地農作物種植區域進行防控技術應用,以落實好防控技術具體實施手法、過程及應用模式。同時,在試驗過程中要實時進行數據監控與記錄,觀察病蟲害防控過程中使用參數的指標值變化及技術防控實際效果。最后,進行示范性試驗研究,針對應用技術實施后存在的缺陷進行相應補充,以完善綠色防控技術集成,進一步提升綠色防控效果。
3.3 根據應用技術進行設備組裝 通過相關的試驗研究確定有效的防控技術后要進行相應物資、設備的組裝,使整個綠色防控技術集成通過簡便的組裝工具進行實施。首先,在設備材料選擇上要綠色環保,確保設備應用到農作物田間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且不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其次,要嚴格控制設備成本,確保每位農民均能買得起綠色防治設備。最后,組裝材料要簡單便捷,方便農民攜帶至農田。
3.4 防治過程的規范化 我國農民技術水平普遍偏低,在面對精細的綠色防控技術時易出現操作失誤,因此在綠色防控技術實施過程中要確保規范化,使每個環節均能清晰易懂,易于操作。首先,技術人員要做好農民培訓工作,普及專業農業技術[5],讓農民能夠充分了解綠色防控技術;其次,要做好相應技術的示范教學,確保農民能清楚每個環節的步驟及設備使用規范;最后,要制定好明確的綠色防控技術和相關設備使用規范,確保農民能對照相應步驟進行病蟲害防治,從而使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實現最佳的效果,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
4.1 農業防治技術應用 農業防治技術應用是從農作物本身出發,選用良好的抗病蟲害品種,從根源上降低病蟲害的入侵,然后結合科學的種植布局規范植株間的距離,確保每棵植株均能擁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光照。正式種植時,要做好相應的土壤營養測量、土壤消毒殺菌等以確保植株的種植環境無害,同時要供給充足的營養,以提升植株免疫力。此外,還要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避免農作物生長環境濕度過高,增加病蟲害滋生的可能性;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要做好相應的除草工作,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4.2 物理防控技術應用 物理防控是根據病蟲害自身的生物特性進行相應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利用害蟲的趨色性制定相應顏色的粘板,使害蟲自動進入色板中無法逃脫,從而殺死害蟲。②利用殺蟲燈誘殺害蟲。殺蟲燈主要利用了害蟲的趨光性來吸引害蟲靠近燈光,然后利用電網消滅害蟲。一般來說,糧食、蔬菜、水果類比較多用殺蟲燈進行害蟲誘殺。③利用害蟲喜食物摻入殺蟲劑進行害蟲誘殺。例如,用谷糠混合敵百蟲誘殺地老虎。④利用害蟲活動習性采取針對性措施阻隔害蟲,進而減少害蟲危害農作物。例如,果實套袋、防蟲網設置、樹干涂石灰等。
目前,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仍處于探索、半試驗、半應用階段,尤其是綠色防控技術含量較高對于一般農戶來說難以自行實現,仍需相關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拓展。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上應從多方面出發,克服當下農作物出現的病蟲害問題,要綜合考慮防控技術對環境、農產品品質及產量的影響,從而科學合理地應用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