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蘭
(南寧市青秀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廣西南寧 530022)
近年來,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通過積極推動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的建構,有力推動了本區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合作式發展的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使之與本區的農村種植業、養殖業密切融合,既提升了青秀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又打造了鄉村產品的市場品牌,帶動了農產品銷量,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塑造了青秀區獨特的“三農”經濟亮點[1]。因此,對南寧市青秀區合作式農產品電商銷售模式建設及應用情況進行探討,極具現實意義。
南寧市青秀區積極推動本地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力圖打通傳統農業生產尤其是特色農產品經營與電子商務渠道的聯系,提升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戰助力。在實際工作中,青秀區政府部門積極行動,從政策、制度、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為農產品銷售企業、商戶、農戶及個體經營者提供了諸多支持,取得了顯著進展[2]。目前,青秀區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逐漸步入正軌,電商渠道逐步建構起來,但青秀區許多鄉鎮和農村對農產品電商銷售體系和模式仍不夠了解,局部出現了明顯的“排他性反應”,集中體現為電商銷售效能低下、電商成交量走低,同時專業化的電商模式與營銷人才也嚴重缺乏。
另外,由于缺乏電商銷售的市場化、專業化渠道和品牌,導致青秀區的農產品電商銷售處于低端水平,整體競爭力不足,不利于合作式、集群式電商模式的形成。例如,2020 年2 月中旬受市場影響,青秀區4 個鄉鎮的農副產品滯銷約15 522 t,其中產品有沃柑、茂谷柑、柳丁橙、包心甘藍、辣椒基茨菇等。這些特色農產品雖然質地純正、口感出色,但由于缺乏專業的電商銷售標準和渠道指引,加之沒有品牌競爭力,由此導致了嚴重的滯銷問題。此外,青秀區下轄鄉鎮村的多數農產品多是個體經營模式,產品資質不全,缺乏商標及檢測報告,而加工類產品也缺少SC 證,導致無法在大平臺上架推廣,難以形成電商銷售競爭力[3]。
總的來說,青秀區推動農產品電商銷售體系和模式的建設,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和提升潛力,但另一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急需解決和完善。
當前,青秀區雖然積極推進了本地區農產品電商銷售的各項工作,但實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頗為顯著。為促進相關工作發展,必須立足于合作式發展要求,建立現代化電商銷售體系和平臺,促進本區農產品銷售工作取得新進展。
2.1 完善電商基礎設施條件,推動農村電商環境建設 青秀區下轄的鄉鎮、村莊有著極為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許多農產品為本地獨產,歷來深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在引入電商銷售模式后,青秀區的不少農村開始積極對接外部渠道,力求在傳統銷售網絡之外打開全新的營銷路徑。但受困于電商環境、基礎設施、物流條件、運輸成本等因素的制約,青秀區的農產品電商銷售始終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4]。為此,要建立健全電商基礎設施,進一步推動青秀區農村的電子商務環境、氛圍構建,營造良好的電商條件,提升農產品電商銷售的轉化率。
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扶持和引導性政策,鼓勵物流企業積極與農戶、個體經營者對接,解決物流進村“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讓優質的農產品借助現代物流平臺直接進入電商渠道。同時,政府部門要進一步疏導農村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絡,提升公路、山路的運輸效率,確保優質的本地特色農產品可以快速運輸出去,以滿足現代電商銷售的效率要求。另外,要進一步擴增農村電商網點功能,如增設鎮、村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金融服務、物流配送等增值功能,確保廣大種植戶、個體經營者可以直接入駐網點,提高電商產品銷售的成交率。
2.2 推動農產品市場化、標準化建設,構建合作式電商平臺 青秀區農村地區的優質農產品長期以來無法在電商銷售渠道中取得積極進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場化、標準化、專業化理念的缺失以及在此基礎上導致的產品附加值與品牌價值的下降。為此,必須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優質品牌,提升青秀區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拉抬農產品的品牌附加值,確保電商銷售工作不斷取得進展。
另外,要構建以企業、農村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者為主導,政府給予政策支持的合作式電商運營模式,減少中間步驟和程序,進一步提升審批、營銷效能,確保新鮮和優質的農產品能夠第一時間運輸、銷售出去。要形成電商整體發展觀念,開展技術合作與電商創業的融合,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村電商創業實踐中,為個體戶、青年經營者提供更多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營造良好的電商發展氛圍。除此之外,還要有效動員各方力量,抓好農產品上行和網上銷售,積極打造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和網絡銷售量的拳頭產品,有力促進青秀區農村電商發展,確保本地區的電商銷售形成品牌效應與集群效應。
2.3 加強宣傳推廣與品牌建設,打造專業化電商隊伍 品牌化建設與有效的宣傳推廣對青秀區農產品電商銷售工作十分重要,同時也是相關從業者關注的焦點議題。為此,青秀區應積極開展定向電商培訓工作,組織針對農戶、個體經營者與青年創業者的培訓,以有力提高農村一線經營者、種植者及養殖者的電商銷售意識和能力[5]。例如,青秀區可針對廣大農戶、個體經營者最為關注的農村產品上行問題,重點開展網上開店、產品設計、新媒體宣傳、短視頻營銷、直播帶貨等實操技能的聲像授課。在專業化的培訓指導下,青秀區農村的經營者、創業者和廣大農戶可學到專業的電商知識,掌握基礎的電商銷售實操技能,以便為更好地推進產品銷售提供了支撐。此外,要大力推動青秀區調動各方資源,不斷完善市場化、品牌化的經營機制,切實提升宣傳與推廣力度,不斷推動本地農產品影響力。例如,近年來青秀區通過推出針對性的特色產品清單,形成以“5+2”與“3+1”相結合的清單模式,積極融入電商銷售體系,確保了電商銷售水平不斷提升。
以專業化視角推動青秀區合作式農產品電商銷售體系的建設,必須立足于本區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和幫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訓、營銷隊伍搭建、技術指導、推廣宣傳及品牌化經營等多種手段,切實增強經營主體的電商銷售意識與綜合技能。只有這樣,青秀區的農產品電商銷售網絡才能完整建構起來,進而形成完善的銷售模式,以支撐本區農產品電商銷售工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