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應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云南富源 655500)
現代化的今天,農業發展過程中提出并實施的循環農業模式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狀態,使之朝著循環經濟的方向邁進。循環農業模式實施的典型工作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這不僅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目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不足,如缺乏創新思想、相關技術及設備未能及時更新、農民觀念落后等。對此,應探尋行之有效的路徑來改變現狀,促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的提高,推動農業生產朝著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的方向推進。
1.1 循環農業模式 循環農業模式是指現代環保技術之下將農業生產資源進行多次反復利用,以求節能減排,實現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此模式實施的重點是依據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及物資多層次利用的特點,對農業廢棄物予以針對性的、有效性的處理,進而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1]。
1.2 農業廢棄物 從廣義上講,農業廢棄物是指農業、牧業及農村生活產生的可以燃燒的廢棄物;從狹義上講,農業廢棄物是指農業生產相關的廢棄物。對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予以分析可知,大多數農業廢棄物都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價值,為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高度重視并積極促進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極為必要。
2.1 合理處理植物秸稈,保護環境 農業生產會產生大量植物秸稈,而常規的處理辦法是焚燒秸稈,這會產生大量濃煙及灰塵,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并貫徹落實節能環保相關政策的情況下,關于農業廢棄物處置的相關規定出臺。各地高度重視并積極落實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其中就包括探索植物秸稈有效、合理處理的辦法,意在提高植物秸稈回收利用價值,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環境。就現階段我國各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落實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關于植物秸稈回收利用的相關技術水平仍比較落后,但因相關工作人員觀念意識已逐漸改變,未來植物秸稈資源化處理水平將不斷提高[2]。
2.2 資源化利用途徑多,前景可觀 伴隨著國內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領域中,并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就包括農業領域。正因為有先進技術的加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農業發展呈現出能源化、基質化、肥料化、飼料化特點。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能有效將植物秸稈加工處理成肥料或用于沼氣發電等。從目前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及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在循環農業模式實施下其未來前景將更加廣闊。
2.3 農業發展向循環經濟方向邁進 現代化的今天,循環農業模式的提出及應用,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狀態,使農業生產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戰略發展觀,即注重創新農業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造較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使農業發展朝著循環經濟的方向邁進。現階段農業發展趨勢日漸良好,行業人士應始終明確循環經濟發展目標,高度重視并有效落實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從循環農業的視角來分析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際情況,整體發展狀態良好,如秸稈還田、秸稈加工、沼氣發電等方面資源化利用越加成熟。但進一步分析發現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創新思想、農民觀念陳舊、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
3.1 缺乏創新思想 分析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際情況,不難發現農業廢棄物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未形成規模效應,可利用的農業廢棄物有限,而造成此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思想。客觀來講,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技術難點和推廣難點,相關工作人員需正確認識到規模效應的作用,積極探索、創造可行的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方案及推廣方案,促進廢棄物利用逐漸形成產業鏈,使之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關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積極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盡可能地利用先進技術處理農業廢棄物,創造新產品。目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創新思想的缺乏,無論是在農業廢棄物利用還是推廣上均缺少動力,致使整體發展步伐緩慢[3]。
3.2 農民觀念陳舊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主要執行者是農民,只有他們積極參與到項目中,才能使農業廢棄物利用形成規模,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但從現階段農民參與、農業廢氣物利用實際情況來看,不難發現諸多農民受傳統生產觀念影響嚴重,已經習慣了通過農作物種植來獲得微薄的收益,難以接受新技術,更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利用新技術處理農業廢棄物中,從而導致農業廢棄物利用水平不高。
4.1 高度重視相關技術及設備的創新 循環農業模式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的高低與相關技術及設備是否有效應用有直接關系。目前,農業廢棄物利用的相關技術及設備研究與發展程度有限,導致廢棄物資源化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促進我國農業向循環經濟方向良好邁進,應高度重視相關技術及設備的創新。相關工作人員應正確認識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對現階段農業廢棄物利用實際情況予以深入分析,明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或設備問題,進而不斷創新和優化新技術、新設備,以便在新技術、新設備加持下使農業廢棄物轉化率得以提高,進而創造較高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4.2 完善補償機制及政策扶持 要想良好地、持續地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需要得到當地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單靠農民的力量難以解決技術問題、資金問題等。當地政府應詳細了解農業廢棄物利用實際情況,結合我國頒布的相關政策方針,合理地制定減免政策及資金補償政策,以便在政府扶持下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水平,提高廢棄物再利用率[4]。另外,為了避免農業廢棄物利用過程中受不良因素影響,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強監督與考核,確保補償機制貫徹落實,解決資金欠缺等問題,以促使農業廢棄物利用得以順利地展開。
4.3 建立可行性的利益分配機制 現階段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還未形成規模、形成體系,這使得整個工作的運作易出現矛盾或糾紛,導致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應高度重視利用分配機制的實施。相關負責人應正確認識利益分配的重要性,根據農業廢棄物處理流程及各個環節運作情況,制定可行的利益分配機制,以便農業廢棄物收購、儲運、加工生產、銷售等環節有效銜接,相互配合,形成產業鏈,良好地運作,降低投入成本,進而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我國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的今天,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舉措,既能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又能改善我國生態環境。但深入了解和分析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際情況可知,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創新思想、農民觀念陳舊等。對此,應通過高度重視相關技術及設備的創新、完善補償機制及政策扶持、建立可行的利益分配機制等來改變現狀,從而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