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晴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給高校的培養目標及模式提出了新的方向,創新創業逐漸被提上了教育議程,各大高校對其十分重視,在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培養的基礎上,亦需要注重雙創人才的培養,為社會及國家培養技術型創新型人才。目前,創新力的培養與發展已逐漸成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創新創業教育更是高校發展的現代路徑要求。
茶文化融合了物質文化及精神理念與人文內涵,具有生動多樣的文化機制特性。茶葉在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發展,在長期的飲茶實踐期間,逐漸形成了具有多種價值且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茶文化在具體實踐應用期間所詮釋的理念需要將時代現實融入其中,以使其能夠更好地取得傳統文化的應用效果。同時,還需注重其文化內涵,將其情感內容深度挖掘,認識其具備的多樣性及層次性,以構建更具影響力及價值的文化體系。從其本質而言,茶文化不僅展示了時代價值,也同樣實現了其理想價值。在新時代的環境背景下,茶文化更是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及動力。
依據現階段的實際教育發展情況,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體制改革與發展中,未能將教育的目標與實踐有機融合。其主要因素源自于多個方面,如教材更新的緩滯、實踐課程的缺乏、師資力量的不足等等。同時,在課程教育中,教師亦沒有將雙創作為教育的核心重點。事實上,教師應將創新創業的教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比如,在茶文化產業的教育期間,則可融入茶葉生產鏈的一系列經濟發展元素進行課程設計,如茶店的運營、完備生產鏈的建立等。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術性相關知識,因而在這一方面并不具備完備豐厚的知識儲蓄。基于此,高校則可組織教師至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邀請相關專業的人員、職員為教師普及創新創業知識理論。同時還需收集關于這一方面成功的案例,在教學培養期間,增設具有挑戰性項目及題目內容進行雙創能力的考核。結合目前的教學情況,高效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多是以采用“第二課程”的教育模式,依托院校內部構建的平臺及實踐基地進行實踐訓練。這樣的方式僅能夠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從整體宏觀上培養并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師生共同鉆研、調研的意愿。
創新創業的教育有效落實應當踏實展開教育工作,摒棄形式化及功利性教育建設,學校及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捕捉創業商機,引導其積極創業,并在項目基礎上拉攏資源及資金,為學生提供豐富全面的培訓內容。在此過程當中,亦須構建科學先進的雙創教育機制,以促使學生能夠更為主動的探索創新創業內容。然而目前高校并未將其教育重點重視,在教育策略上仍以傳統的競技比賽為標準進行組織,期間,不僅參賽學生較少,關于賽制的相關問題亦是較為機械死板,難以促進學生創新創意的發展與提升,導致競爭活動的教育意義未能有效發揮。同時,在原創的創意基礎上,其亦是缺乏相應的包裝,難以被市場發掘或急速擴散。據此,高校則需加強對于學生原創的保護,維護相應的知識產權,以拓展創業教育的成果,使其能夠有效轉化為渠道。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推行與國家支持下,提倡將其作為具有普適型的教育內容,以將其教育方式發展為持續性教育,通過長期的培養教育,促使學生的優勢得以在此期間不斷提升,幫助其思維得以開闊和提升,使其綜合素質能夠有效提高,從而逐漸形成核心競爭力。茶文化更加注重水的溫度就泡茶的耐心,在長期練習與堅持中逐漸泡得優質的茶水,創新創業的教育本質如同泡茶一般,亦需要具備一定的耐心與堅持。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當中,其仍是注重學生個體的培養,而忽略了教育的全體性,與國家教育所推崇的理念則相悖。在雙創教育的落實與實施中,具有一定的長期性與漸進性,因而將這一教育理念融入至高校教育中,則需營造相應的教育氛圍,以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推進雙創教育的目標落實。
茶文化隸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且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愈加深受重視,在這一元素的培養傳承以及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的培養基礎上,高校則需提高對于這一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基于此,完善健全的課程體系則是基本的前提基礎,高校可從兩個層面進行落實。首先,在課程的建設上應注重精品化創設,如茶藝表演課程在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則可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將茶文化更好的融匯于現代社會,并與國際趨于融合。在此過程當中,則需明確這一課程教育的定位,進而豐富其教育的內容。其次,則需注重核心課程的構建,如差異創編課程,在這一課程的教學開展中,則可將其分至三個步驟,即創編的手法、作品分析、實踐操作等,以提升學生的技能及審美能力。綜合而言,在現階段培養茶文化創新創業人才期間,應需注重基本硬件設施的創建與提供,為學生的發展培養創造基本前提保障。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具備高度且較強的創新思維,且創新創業更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實踐鍛煉中獲得經驗,結合創新思維全面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因而在傳統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創新創業的教育難以真正的有效落實,高校應注重培養教育的方式,融合理論與實踐,提高實踐課程的教育指導比重,通過實踐活動的設置與開展,將其與茶文化有機融合,以促使學生得以在實踐中逐漸豐富并完善其創新創業的思維。在此過程當中,學校可依托校園文化開展茶文化實踐活動,比如,組織開設校園學術活動,其是校園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具有鍛煉與提升效力;其次,還可引導學生創辦茶文化相關刊物,如茶藝、茶俗等期刊雜志、報刊、新媒體宣傳欄等;再者,還可設立茶文化相關社團,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茶葉的種植和采摘等活動,以促使學生得以在社團活動中增強實踐能力。同時,學校亦可在校園建設上鼓勵學生開辦茶館、茶吧等經濟活動,使學生在濃郁茶文化的校園氛圍中得到其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此外,高校亦可組織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如在寒暑假期間結合三農活動,組織學生至三村茶藝進行觀察和走訪,以激發其茶文化的傳播興趣及動力;亦可帶領學生至茶相關企業進行參觀,了解其中的生產鏈及運營方式,為其創新創業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源素材。
在人才培養的目標教育中,制度的設立尤為關鍵,如此,才能夠使得雙創教育得以有效開展并推動。在此過程當中,需注重創新培養機制的設立,并確定和完善人才培養的標準,將課程體系建立健全,針對于時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并需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組織,從根本上為學生構建完備良好的專業教育硬件設施,使得學生能夠在優質教育環境及條件下獲得有效培養。創新創業的教育是以建立在創業基礎之上,具有共生關系,因而在人才培養期間不可將其分開。在培養期間,學生的雙創思維亦能夠得以鍛煉提升,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影響,使得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綜合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茶文化理念下,亦需要將其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重點內容。首先,在教學期間應注重教學實踐,提高實踐課堂的有效性落實;其次,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實踐平臺及渠道,如與茶藝茶館、茶文化旅游等相關行業相合作,促使學生在此期間更好地豐富其實踐經驗,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基礎保障。在此基礎上,教師素養及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同等重要,亦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豐富和深化自身的茶文化知識與素養,在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同時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增強人才培養的動力。
教育的發展與著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息息相關,如同茶文化一般,茶葉的品質關系著茶品牌生命的延續,教育的本質亦是如此。在創新創業的新時代發展趨勢下,高校應當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將專業教育與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有機結合,通過課程的完善與豐富形式的創設,積極改進目前仍遺留的教育培養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與發展空間和條件,幫助其能夠在知識積累的同時,亦能夠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