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升
(1.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050000;2.河北省礦山地下水安全技術創新中心,河北 石家莊050000)
某鐵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原坐落于某村,由于鐵礦石供應不足,原有尾礦庫不適應現階段安全生產需要,經專家考察,建議選廠和尾礦庫整體搬遷至某村,設計年處理鐵礦石60萬噸,年生產鐵精粉20萬噸。
本次改擴建擬對破碎車間粉塵廢氣進行收集處理;尾礦排放為干排工藝,原料堆場、成品庫的整改建設及地面硬化等建設內容。該公司尾礦庫閉庫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2.1.1 項目位置
建設場地位于某村,分為兩個廠區,中心地理位置坐標東經118°12'35.96",北緯40°13'49.68"和東經118°13'11.75",北緯40°14'35.48"。
2.1.2 地質條件
(1)地層:第四系、中生界侏羅系、中元古界太古界遷西群;
(2)構造:區內以斷裂構造為主;
(3)氣候氣象: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地區;
(4)地表水:灤河中下游,境內有主要河流6條;
(5)地下水:大氣降水是本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項目區地下水的排泄條件、徑流較差;
(6)土壤與水土流失:以棕壤土為主;
(7)動植物資源:未發現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本項目與“水十條”“氣十條”“土十條”,《某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某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某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1-2015年)》《某市露天鐵礦環境保護專項整治技術要求》“三線一單”的符合性進行分析,均符合要求。
2.3.1 項目現狀調查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建設項目正常排放新增污染源如下:
(1)有組織排放
建設項目有組織廢氣主要來自礦石顎破、錐破、篩分、干選產生的粉塵。
(2)無組織廢氣
主要來源于原礦石堆存和裝卸料產生的揚塵、半成品庫堆存和裝卸料產生的揚塵、生產車間未收集的粉塵。
(3)本項目非正常排放
當停電或除塵器布袋損壞故障時,本項目顎破、錐破、篩分、干選工序存在顆粒物非正常排放的可能性,通過實際監測和調查,統計計算出評價區域內產污、企業外排污染物負荷并予以評價和排序。
根據調查,項目周邊區域現有3家企業,均通過了相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審批。其中:廢氣污染源調查因子為:SO2、NOX;廢水污染源調查因子為:COD、氨氮。項目所在區域僅有大氣污染源,僅對大氣污染源進行分析評價。
2.3.2 污染源評價
(1)評價方法
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公式如下:

式中:Pij-j污染源i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Coi-i污染物的評價標準,廢氣為mg/m3,廢水為mg/L;Qij-j污染源i污染物的排放量,t/a;

式中:Pij-j污染源(工廠)的等標污染負荷。

式中:P-某區域的等標污染負荷之和。

式中:Kj-j污染源在區域中的污染負荷比。
(2)評價標準
采用《工業污染源調查技術要求及建檔技術規定》中的標準(見表1)。

表1 污染源調查評價標準
(3)評價結果
由表2可知,評價區域內氮氧化物為區域主要污染源;評價范圍內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污染負荷為100%,負荷最大,排名第一。

表2 評價區域內大氣污染源評價結果一覽表
建設項目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委托某公司進行,監測時間7天,從2019年5月8日至5月14日,滿足相關要求,監測項目包括大氣、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環境現狀監測。
2.4.1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1)基本污染物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根據規定,選取2018年全年的監測數據進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評價結果項目所在區域為不達標區。
(2)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補充監測
對評價因子TSP進行了補充監測,在評價范圍內共布設了2個監測點;監測時間7天,從2019年5月8日至5月14日,監測TSP的全天24小時的平均濃度,每天采樣時間為全天24小時。
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計算公式:

式中:Pi-i評價因子標準指數;Ci-i評價因子監測濃度,μg/m3;Coi-i評價因子標準值,μg/m3。
(3)評價標準
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值。
(4)評價結果(見表3)

表3 環境空氣現狀補充監測結果一覽表 單位:mg/m3
根據相關規定,計算方法公式:

ρ現狀(x,y)——環境空氣保護目標及網格點(x,y)環境質量現狀濃度,μg/m3;ρ監測(j,t)——第j個監測點位在t時刻環境質量現狀濃度(包括1h、8h或日平均質量濃度),μg/m3;n——現狀補充監測點位數。
通過計算可得環境質量現狀濃度為245μg/m3,由表4可知,TSP最大值為0.823,超標率為0,滿足相關標準限值要求。

表4 環境空氣現狀補充監測及評價結果一覽表
2.4.2 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設8個監測點,從2019年5月12日到5月13日,白天晚上各1次,連續監測10min;將采用的評價標準與統計結果進行數據對比,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要求。
2.4.3 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
(1)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
地下水環境監測共布點5個;依據監測標準,監測26項,監測1期,取樣1次。采用標準指數法進行水質評價,通過計算的水質參數標準指數值,均符合標準。
(2)地下水化學類型現狀評價
共布點5個監測點;地下水化學類型監測因子8項,監測頻次為監測1次,采用舒卡列夫分類方法計算,陰陽離子偏差在10%之內,故確定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l--Ca2+·Mg2+。具體見表5。

表5 地下水化學類型環境質量監測結果 單位:mg/L
(3)包氣帶現狀評價
包氣帶污染現狀監測共布點4個。監測因子:pH、硫化物、鐵、錳、銅、鋅、鎳、石油類、汞、鉻(六價)、鉛、鎘、砷;監測1天,各監測1次。根據監測數據得出,現狀監測是達標的。具體見表6。

表6 包氣帶污染現狀監測結果與評價
2.4.4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
某監測公司從2019年5月9日至11日對某水庫進行了地表水監測,根據礦山排污特征,選擇pH、COD、BOD5等23個項目進行地面水水質監測。監測3天,監測頻率1次/天。評價因子為:pH、COD、BOD5等23項。
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和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標準,通過計算和質量標準分析,均符合標準。
2.4.5 土壤環境現狀調查及評價
設7個監測點,各監測1次。執行《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和《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標準。采用單因子污染指數法進行評價,均符合要求。
根據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得出評價結果,均不超標。
本文從自然環境概況、與相關規劃的符合性、區域污染源調查、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四大方面進行調查評價。
自然環境概況方面從項目位置、地質條件、氣候氣象、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與水土流失、動植物資源等方面進行調查評價。
與相關規劃的符合性進行分析,全部符合要求。
區域污染源調查從現狀調查、污染源評價兩個方面進行調查評價。
現狀調查,評價區域內在建企業排放廢氣污染SO2、氮氧化物、COD、氨氮。項目所在區域僅有大氣污染源,無廢水污染源。
污染源評價,氮氧化物為區域主要污染源。
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監測項目有大氣、聲、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環境現狀監測,在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要求。
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均滿足對應標準要求。
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現狀監測是達標的。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均符合標準。
土壤環境現狀調查及評價,均滿足標準,區域土壤環境較好。
綜上所述,本項目達到了各項評價指標,符合建設項目環評要求。
通過對本項目區域環境現狀調查評價,為后續的環境影響評價做出客觀、符合實際的影響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