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王金勝
肉牛生產是畜牧業和“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十年,我國牛肉消費需求量預計將達到目前生產總量的2倍。因此,“十四五”期間,提高國內牛肉供給能力已經成為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黑龍江省要搶抓機遇,精準施策,加強扶持,高質量發展好肉牛產業,進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1.有助于增加農戶收入。農戶是養殖母牛的主體,近幾年養殖基礎母牛的經濟效益明顯好于種植業效益,平均每頭成年母牛每年純利潤在8000~10000元。按一般的養殖規模計算,每個農戶可飼養20 頭左右母牛,每年僅養殖肉牛的收入就可達15 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因此說肉牛養殖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
2.有助于增強縣域經濟實力。育肥牛主要采取集約化飼養模式,養殖主體是育肥企業。育肥牛的養殖效益一般在每頭4000 元左右,通過肉牛全產業鏈發展,企業開展深加工還可增值25%左右。肉牛養殖、加工都可以增加縣級財政收入,進而提升縣域經濟實力。
3.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母牛的飼料95%是秸稈,一頭成年母牛全年需要風干秸稈飼料約6 噸,一頭育肥牛則需要約1.5 噸。黑龍江省“十四五”規劃提出實現年出欄肉牛300 萬頭的目標,據此估算可轉化利用秸稈約3500萬噸,占全省秸稈收集量的44%,這將有效分擔秸稈處置壓力,減少環境污染,改善人居環境。
1.產業基礎堅實。2020 年,黑龍江省肉牛存欄402 萬頭,出欄289 萬頭,居全國第8 位;牛肉產量48.3萬噸,居全國第4位。高端肉牛發展初具規模,擁有全國最大的純種和牛生產基地,現存欄純種和牛5000頭,還有近1.5萬頭的安格斯肉牛。省內有3 家運轉良好的現代化肉牛屠宰加工龍頭企業:位于哈爾濱賓西開發區的賓西牛業、位于齊齊哈爾龍江縣的龍江元盛公司、位于綏化肇東市的大莊園肉業集團,這3家企業年屠宰肉牛能力均為20萬頭,已經形成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肉牛屠宰加工產業集群。此外,其他各縣正在不斷完善肉牛定點屠宰廠建設,持續提高產能和生產水平。目前來看,黑龍江省肉牛屠宰企業基本可以滿足全省肉牛屠宰加工的生產需要。
2.資源優勢明顯。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擁有耕地2.39億畝、草原3100多萬畝,土地承載能力強,畜禽養殖用地有保障。每年可以作為肉牛飼料的農作物秸稈產量達9100 萬噸,但目前秸稈飼料化利用僅為614萬噸,存在很大提升空間。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居全國之首,玉米、水稻深加工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同時區位優勢明顯,位于世界養牛黃金緯度,氣候條件適宜。
3.發展潛力巨大。發展現代農業倡導實施的“種養結合”生產模式,其最佳實現方式就是“種植業+肉牛養殖業”,即利用秸稈飼養母牛,種植優質青綠飼料飼喂育肥牛。黑龍江省有養殖肉牛的傳統,特別是有利用秸稈養殖母牛的傳統,位于玉米主產區的賓縣、拜泉縣、望奎縣、龍江縣、尚志市、延壽縣、綏濱縣等肉牛養殖優勢縣,其養殖基礎母牛的飼料95%是秸稈,農業農村部已將黑龍江省列為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優勢產區和潛力增長區。隨著秸稈禁燒政策的嚴格落實,秸稈飼料化利用將成為發展趨勢之一,如果黑龍江省60%的秸稈用于飼養肉牛母牛,預計可飼養500 萬頭成年母牛,全省肉牛總存欄數量將達到800至1000萬頭。
1.明確肉牛產業品種定位和產品定位。確定肉牛主導品種,根據品種特性,對牛肉產品進行精準市場定位,明晰黑龍江省牛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以生產目標為導向,實施包括養殖技術、屠宰分割技術、牛肉及其副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在內的科學生產技術,提高肉牛產業各環節生產水平。結合省情實際,黑龍江省肉牛主導品種首先應定位為西門塔爾改良牛,其次為荷斯坦公牛犢和淘汰母牛,第三是安格斯牛,第四是和牛。
西門塔爾改良牛目前是全省肉牛存欄數量最多的品種,該品種耐粗飼、體型大、產肉量高,生產的牛肉屬于大眾消費的優質牛肉,飼養該品種肉牛養殖風險小、市場銷售渠道廣。黑龍江省也是奶牛大省,奶公牛犢和淘汰奶母牛是肉牛牛源的一個有利補充,該牛源的數量優勢排第二位。由于奶牛規模化養殖程度高,養殖水平也遠遠高于肉牛,荷斯坦公牛犢和淘汰母牛可以實現批量供應,這在肉牛產業是不可替代的優勢。安格斯牛可以生產優質牛肉,也可以生產大理石紋高檔牛肉,該品種生長速度快、耐寒性強,十分適合黑龍江省飼養,但是由于該牛主要從國外進口,因此數量有限。和牛是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的著名品種,飼養周期長、成本高,適宜開展訂單化飼養。
牛肉分低脂精肉型牛肉和高脂高檔牛肉兩個類型:低脂精肉型牛肉分小牛肉(12月齡以前出欄)和優質牛肉(18 月齡以上出欄,大眾消費);高脂高檔牛肉分大理石紋牛肉(肌內脂肪含量10%~20%)和雪花牛肉(肌內脂肪含量20%以上)。根據全省肉牛品種資源情況,黑龍江省牛肉的主導產品可以定位為利用西門塔爾改良牛和淘汰荷斯坦母牛生產精肉型優質牛肉,利用荷斯坦公牛犢生產小牛肉,利用荷斯坦閹牛、安格斯牛、和牛及其雜交牛生產高脂型大理石紋牛肉或者雪花牛肉。
2.推動形成區域生產優勢。以縣為單位,形成縣域肉牛特色養殖布局,推動產品銷售和品牌創建。
一是在荷斯坦奶牛養殖優勢區域——牡丹江、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黑河地區發展奶公牛犢育肥生產,以及用和牛、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比利時藍牛凍精配種低產荷斯坦母牛,將和荷、安荷、西荷、比荷雜交用于肉牛生產,實現乳肉兼營模式,發展奶牛的同時發展肉牛生產。

黑龍江賓縣鑫華泰肉牛飼養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準備給牛投喂飼料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二是在西門塔爾等大體型肉牛養殖優勢區域,特別是具有養殖肉牛傳統的縣,推廣比利時藍牛凍精改良技術,生產優質牛肉。目前西門塔爾雜交牛主要以級進雜交改良為主,生產性能最多是接近西門塔爾純種,提升空間有限。比利時藍牛是世界著名的大體型肉牛品種,以具有雙肌基因著稱于世,出欄體重、屠宰率和產肉量均高于西門塔爾牛,因此,采用比利時藍牛凍精實施雜交改良,可以進一步發揮雜交優勢,提高黑龍江省優質肉牛的養殖效益和牛肉產量。
三是在引進安格斯牛最多的黑河地區,進一步鞏固安格斯肉牛養殖優勢,保持安格斯牛純繁或者和牛與安格斯牛雜交的繁殖方式,利用純種安格斯、和安雜交生產高端大理石紋牛肉或雪花牛肉。
四是在以龍江縣為核心的和牛養殖區域,以龍江元盛為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周圍縣市發展和牛雜交改良牛育肥生產,推廣和荷、和安雜交牛進行高檔牛肉(大理石紋牛肉)生產。
3.加強科技和政策支持力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以整合省內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以及省級、縣級推廣中心和肉牛企業的技術骨干,組建一支研發推廣技術團隊,建立黑龍江省現代肉牛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梳理出一批成熟的適用于黑龍江省的肉牛生產實用技術和養殖盈利模式,進行推廣應用。針對制約黑龍江省肉牛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開展集中攻關,為黑龍江省肉牛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加大肉牛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平臺包括“黑龍江省高檔肉牛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農業農村部種養結合重點實驗室”,基地包括肉牛養殖、屠宰分割、牛肉深加工的試驗基地和示范基地,全面提升黑龍江省肉牛科技創新能力。
完善政策提供有效保障。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建立肉牛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由省農業農村廳負責日常工作和綜合協調、信息反饋,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要整合資金,鼓勵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牽頭組建肉牛產業發展基金。盡快出臺促進肉牛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和獎補方案,如秸稈養牛、牛場標準化建設、擴群增量、養殖機械補貼、信貸資金、貸款利率、延伸產業鏈、品牌建設等,引導和促進肉牛產業發展。采取社會資本主導、各級政府引導基金跟投、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對肉牛育種、養殖、精深加工、產業園基礎配套建設及運營等全產業鏈建設進行股權投資。積極探索各種融資模式,開展土地經營權和畜禽圈舍產權抵押融資以及肉牛活體抵押貸款,解決肉牛產業發展資金瓶頸。組織銀行、保險、擔保、基金等金融機構牽頭,吸納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等經營主體參與,共同組建“政銀擔保”聯動支牧聯盟,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肉牛養殖加工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產業發展內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