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卉瑩,瞿偉斌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江蘇 無錫 21415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道路交通呈現貨物大流通、人員大流動、交通流量大增長的發展態勢,互聯網新經濟等的發展也帶動了貨運物流行業的興起。據統計,公路貨運量年均上升13%,發展迅猛。與此同時道路運輸行業安全形勢較嚴峻,貨車肇事死亡占比較高,特別是重型貨車肇事風險十分突出。貨車駕駛人違法行為較常見,超速、超載等違法行為極易導致事故發生。開展貨車相關安全風險評價,進一步加強貨運企業安全監管,對于預防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十分重要。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貨車保有量已超過2 500 萬輛,且年增逾200 萬輛。貨車肇事風險在不斷攀升,從近年情況看,貨車肇事死亡人數在全部車輛類型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已超過總數的30%;特別是重型貨車,其肇事死亡占比排名前三。
從事故原因看,貨車肇事事故中,貨車未按規定讓行肇事死亡最多,占死亡總數的13%;不保持安全距離、超速行駛、逆行、超載肇事死亡分別占總數的5%以上。從近5年趨勢看,貨運車輛超載、超速肇事死亡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其中超載肇事死亡2019年最多,占5年死亡總數的25.8%,2019年比2015年上升52.2%;貨運車輛超速肇事死亡2019年比2015年上升34.4%。
1.2.1 駕駛人違法是肇事主要風險
駕駛人作為道路交通過程中各種動作的執行者,對于交通事故的發生起決定性影響。從統計數據來看,因駕駛人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70%以上。對貨車來說,受企業及司機“多拉快跑”利益驅使,違法行為較常見,超速、超載、故意遮擋污損號牌、闖紅燈、不保持安全距離、強行變道等違法行為極易導致事故發生。以超速、超載違法行為為例,超速行駛會使駕駛人視野變窄、視力減弱,對前方突然出現的險情難以有效處置;超速使制動距離延長;影響車輛操縱穩定性,容易發生事故。2020年1月,四川宜賓一輛重型貨車超速行駛,加上下雨,導致車輛與一輛摩托車及一輛小型面包車相撞,發生較大事故。超載會延長剎車距離,增加行車過程中的不穩定性。2019年10月,江蘇無錫一輛大貨車嚴重超載,導致一段高架橋突然坍塌,造成橋下3輛小車被壓,致多人死亡。
1.2.2 缺乏運輸全過程監管
目前基本沒有形成運輸的閉環監管,事前預防性監管和事中干預監管嚴重不足,如企業及駕駛人的準入和退出管理、運輸過程監管、違規信息處理等難以做到在運營前、運營中消除安全隱患,只能在發生事故后進行責任倒查。
貨運企業的安全風險評價標準空缺,安全評價難以完全融入整個貨運過程,難以降低貨運安全風險。同時監管隨機性較大,往往是被動完成監管任務,安排了就查一查,效果不佳。
1.2.3 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社會參與度不夠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偏重于政府各部門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治理相對弱化,導致行業自律性不夠,社會參與度不高。與“兩客一?!避囕v(從事旅游的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不同,貨運車輛雖然按照規定主要以貨運企業形式在運行,但整個行業非常分散,很多車輛采用掛靠方式,本質上還是個體經營,惡性競爭明顯。貨運企業難以實行精細化管理,司機普遍采取超載、超速等違法行為來獲取利益,還存在企業安全制度形同虛設、對車輛技術管理和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等安全管理不重視、主體責任不落實等問題。
1.2.4 科技手段支撐力度不夠
目前對重型貨車已有動態監管系統來進行運營中監管,但由于企業不重視、車輛終端損壞后沒有及時維修及人為破壞等問題,整體應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而輕型貨車等尚無動態監管,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危險駕駛行為。對于駕駛人的超載、酒駕、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的查糾主要由民警路面查處實現,很難做到每起違法都能查獲,需要更多的技術手段來協助。
對于貨車相關安全風險,加強貨運企業及駕駛人管理尤為必要。建立貨運企業安全風險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安全風險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兩方面。根據安全風險分析,貨運企業安全風險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企業安全管理、駕駛人安全管理、車輛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等指標及企業所屬駕駛人及車輛的交通違法量、交通事故量等。考慮到安全風險評價指標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指標層次也較清晰,選擇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權重,明確其對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根據各指標及企業實際得分計算評價結果。
層次分析法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各層子目標、準則、方案等的順序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結構,采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采用加權和的方法遞階歸并各備選方案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按照該方法,將貨運企業安全評價指標分為4個層級:目標層為企業安全評價;子目標層為企業安全管理風險、違法風險、事故風險;準則層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機制、駕駛人安全管理、車輛技術管理、隱患排查治理及違法數量、違法率、事故數量、事故率等;方案層則是各詳細指標,主要包括駕駛人準入和退出、車輛技術狀況、動態安全監控系統運維及駕駛人月度違法次數、駕駛人平均違法率、年度死亡事故起數、平均事故率等(見表1)。

表1 貨運企業安全風險指標
2.2.1 構建判斷矩陣
考慮到部分指標屬于定性指標,采用德爾菲法向專家咨詢各指標對于各層級其他指標的重要程度,構建判斷矩陣:
式中:amn為指標m相對于指標n的重要程度。
相對上層級指標,由專家對同一層級指標兩兩比較,對其重要程度給予評定,重要性標度為1~9,數值越大表示前者比后者越重要(見表2)。

表2 指標重要性標度表
目標層判斷矩陣如下:

子目標、準則層判斷矩陣共11個,示例如下:

為保證各指標重要度之間的協調性,對各層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分別按式(1)、式(2)計算其一致性指標CI及對應一致性比率CR。結果顯示各層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見表3)。

表3 各層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1)
(2)
式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
2.2.2 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在上述判斷矩陣的基礎上,利用冪迭代法計算矩陣的特征值λmax,求得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經歸一化處理后得到各項指標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見表4)。

表4 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
由表4可知:駕駛人安全績效考核、車輛動態監控、隱患排查等指標的重要性較高,違法和事故相關安全風險的權重較高。綜合來看,駕駛人發生違法行為及違反企業規定駕駛車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對企業安全影響大,需有針對性地重點監管防控。
貨運企業風險評價是多指標綜合評價,企業安全管理風險的分值先采用專家打分法得到,交通違法、事故直接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分值,再與權重一并計算得到企業風險等級分值。假設第i個公司的第j項指標Cij的得分為Sij,其對應權重為Wij,則該企業最后總得分Si為:
將企業風險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3個等級,其中低風險71~100分,中風險41~70分,高風險0~40分。根據Si確定企業的安全風險等級。
安全評價是事前、事后監管中重要一環,對提高企業安全水平起重要作用。確定評價方法后,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工作規范,確保評估工作定期、規范、系統開展及評價人員的專業性、評價結果的有效性等,這樣才能對企業安全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并將高風險的企業及駕駛人攔在運輸市場門外。通過評價的企業應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包括懲治、退出機制等,同時加強車輛技術管理和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閉環管理。
從前述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來看,貨車司機違法違規是關鍵性指標。國外的貨車司機大多隸屬于運輸公司,運費基本固定,客觀上阻止了司機希望通過多拉貨物甚至不惜超載多賺運費的想法,而且如果司機超載、超速,運輸公司將面臨巨額罰款,也促進了公司加強對司機違法的管理。可見,加強企業安全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是加強貨運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具體來說,就是要加強部門協同,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形成貨車運輸的多部門共建、共治、共享道路交通管理格局。事前主要是企業準入管理,推動出臺輕型貨車加裝動態監控的具體辦法;依托多部門駕駛人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規范對貨物運輸駕駛人的準入管理。事中主要是干預管控,定期對貨運企業經營行為進行監管,包括落實動態監管制度情況、動態信息處理和分析情況、車載衛星定位裝置安裝、車輛和駕駛人的審驗超期、營運證超期等的定期檢查,并及時干預,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還包括駕駛人日常安全培訓和應急處置技能培訓、車輛日常管理和動態監控系統日常運營維護等。事后主要是責任監管,對發生亡人事故的企業及時約談,剖析事故根源,查找安全漏洞,確保管理形成閉環;加強企業及駕駛人安全信用評價,完善退出機制管理;建立企業安全風險評價體系,制定貨運企業相關安全風險評價標準,推動企業安全風險監管的科學化、規范化。
對于貨車駕駛人酒駕、超載、超速等嚴重違法行為,利用技術手段加強過程監控。一是加強車輛動態監控,確保行車安全。目前對重型貨車已要求安裝動態監控系統,可考慮逐步將安裝范圍拓展至輕型貨車,開展動態監管。同時切實提高已安裝動態監控系統車輛的在線率、軌跡完整率、數據合格率,嚴懲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引入不停車超限檢測系統,開展車輛行駛狀態中超限、超載檢測,既消除安全隱患,也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三是對于有酒駕前科的駕駛人,可考慮在貨車上安裝酒精鎖裝置,駕駛人出車前進行酒精測試,未通過則車輛無法起動;還可在行駛途中1~2 h對駕駛人重新測試一次。
貨車運輸是一個社會性、動態性的社會活動,涉及人、車、路、環境、執法管理等諸多要素。貨車安全管理是一項繁瑣復雜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要從貨物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安全發展出發,加強貨車安全管理,推動制度管理、社會管理、科技管理多管齊下,以貨運企業安全風險評價為基礎,促使事故從事后處置變為事前預防、事中干預,制定安全對策,消除相關安全隱患,進而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