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存華

軍事職業化必然會帶來軍事教育體系改革。英國于1962 年在世界上率先全面實行志愿兵役制度,可以看作外軍現代軍事職業化的開端。此后,美、法等國也紛紛效仿。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外軍培養生長軍官的軍事學歷教育與培養任職軍官的軍事職業教育逐漸分離,出現了“兩段式”培訓模式。軍事職業教育院校僅承擔軍事知識、技能與智能的傳授,不承擔學歷教育任務。軍事職業教育與部隊崗位實踐、在職自我發展逐步成為外軍人才培養的三大支柱。
現代戰爭形態快速演變和武器裝備技術持續更新,對軍人的知識、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外軍將軍事職業教育與軍人任職、晉升緊密結合,并貫穿于軍人成長發展的全過程。外軍普遍實行“初、中、高”三級培訓、逐級遞進的軍事職業教育體制,“逐級培訓”成為其基本的教育理念,“先訓后用、不訓不用、訓用一致、逐級提升”已成為其共性原則。以美軍為例,1 名少尉軍官晉升到中將軍銜,除中尉不需要培訓外,其他每晉升一級軍銜均要接受軍事職業培訓。能夠有機會參加軍事職業教育,也就預示著將有晉升軍銜的機會。外軍任用軍官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其培訓數量與職位需求量基本保持平衡。這反映出外國軍隊軍官的成長軌跡,也體現出外國軍隊軍事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外軍職業教育主要依托軍隊院校,但不是某一軍事專業由某所軍隊院校獨辦,而是采取多種聯合職業教育方式,即同一軍種內部各院校之間的協作培養、不同軍種院校之間的聯合培養、軍地院校之間的融合培養和多國軍隊院校之間的合作培養。首先是營造良好的聯合職業教育氛圍,即軍隊職業教育院校的軍事教官隊伍編配和招收學員都是按照一定的軍種比例進行混合組合。其次是加強軍地聯合培養。歐美國家軍隊院校采取與所在區域的地方高等院校簽訂聯合培養合同,借助其優厚的教育資源為軍隊定向培養教官和專業技術軍官。俄軍在地方高等院校中設有軍事系、軍事教研室,每年可為軍隊培養數萬人。最后是加強與外軍聯合培養。主要是通過國際軍事教育合作方式,互派軍事留學生。有的軍事職業教育院校聘請外國教官執教,有的還組織學員赴國外考察戰場、觀摩部隊訓練、軍事演習等。
外軍在普及軍官高等教育的同時,緊密結合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對職業軍人開展了“博學+通才”的教育培養模式。一是開展碩士、博士教育。其教育重點是中高級指揮軍官。法、德、以色列、印度等國軍隊規定,少校以上軍官必須擁有碩士學位。二是實行指技合一的通才培養。軍隊信息化、智能化和合成化已逐步成為現實,對軍人職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外軍加快了職業軍人的通才培養。俄軍按照指技合一要求,通過合并、改造等手段,提升了軍事職業教育院校培養職業軍人的軍事“通才”能力。美軍提出了指揮軍官“第二專業職務”的構想,指揮軍官要獲得“第二專業軍官”的稱號,必須學習專業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課程。與這一制度相適應,美軍進一步擴大了軍官研究生選學專業范圍,如海軍軍官研究生所學專業已擴大到工程電子、電子戰、航空工程、戰略情報、聯合指揮、反潛戰等學科。
一支軍隊掌控信息技術與裝備的程度,已成為能否打贏明天戰爭的重要尺度。順應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需要,培養信息時代的職業軍人,已成為一些外軍職業教育院校關注的焦點。一是調整軍事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任務。美、俄、英、法等國著力建設打贏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的科研體系、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更新機制,使軍事職業教育與打贏未來戰爭的要求相統一。俄軍注重培養“未來型”人才,使職業軍人全面掌握信息化聯合作戰理論和制勝機理,提高打贏信息化聯合作戰指揮能力。二是緊盯未來戰場改革教學內容,做到戰場上需要什么,職業教育就學什么。外軍職業教育院校普遍重視軍官的指揮、戰略和信息等素質的培養,圍繞提升職業軍人的精神、知識和行動等要素,教授學員如何履行職責、承擔義務、為國效力。美軍為適應信息化戰爭時代“小行動、大背景,小戰斗、大戰略”等特點,實施“軍官戰略領導教育計劃”,開設“戰略領導藝術課程”,既教授各級軍官如何從戰略角度思考本級部隊行動的問題,還教授如何在國會聽證、與媒體打交道、參加外交談判、為總統提供咨詢等內容。
缺少實戰經歷的教官難以傳授實戰指揮的真諦;理論功底欠缺的教官也難以把實戰經驗升華到更高的層次。只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官隊伍才是最佳的。外軍職業教育教官的選拔、培養、交流等方面,皆注重實戰經驗的培育。德軍認為,“提高軍官素質的關鍵在培訓,培訓的關鍵在教官,必須把最優秀的軍官派到院校去培養接班人,才能造就出高質量人才”。德軍注重利用軍官在校學習、學術交流、訓練演習、短期集訓等時機發現教官苗子,把那些有聯合作戰實踐經驗、理論基礎好、崗位業績突出和具有影響力的軍官,選調到教員崗位上來。因此,德軍教官不僅實踐經驗豐富,而且理論水平較高。美軍通常把那些剛剛完成作戰或參謀任務并對最新的戰術和政策熟悉了解的軍官,選拔到教官崗位上來。俄軍則強調從事聯合作戰教學的教官必須要有聯合作戰部隊的任職經歷。俄軍每年都要從部隊選拔一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軍官到院校擔任教官,有的甚至任過師長、參謀長等職務。英、法軍院校注重從制度上保證讓那些具有聯合作戰實踐、理論基礎好、崗位業績突出和具有影響力的軍官選調到教官崗位上。甚至有的國家軍隊院校還把有在外軍院校學習和海外執行任務經歷的軍官優先選拔到軍事職業教育院校任教,看重的正是教官隊伍的豐富實戰經驗。